电话:0394-8222106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六一路中段45号
相关新闻: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慈济骨伤医院传承中医技道播撒爱心文明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叶埠口乡大滹沱七世骨科,经医疗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正式升格为骨伤医院,并更名为西华慈济骨伤医院,标志着该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家认定标准。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叶埠口乡大滹沱骨科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目前已历经七代。该院院长高四宽为高氏骨科的第七代传人。据了解,46岁的高四宽自幼受父亲---中原民间名医高洪喜的熏陶与影响,对医疗的酷爱与执着。1987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周口地区卫生学校,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他对先进的科学医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于是,他把祖辈传下的正骨治疗方法与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病痛,缩短了治疗时间周期,也得到同行们的倾慕与父亲的欣赏。
之后,他又先后到洛阳马寺骨科医院等地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与学习,汲取了大量先进的正骨医疗技能。回乡后,他一直在最基层的艰苦医疗环境下开展正骨医疗服务工作,在祖辈留下的西华县叶埠口乡大滹沱七世骨科名牌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数年来,他先后治愈数以万计的各类骨伤骨病患者,并赢得“中原正骨治疗一颗星”的美誉。
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正骨医学,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大众。方便与满足天南海北的骨科病患者,他决定扩大医疗规模,引进科技人才和先进医疗设备。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高5层的楼房,拥有数十间病房的医院拔地而起。
目前,该院已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近30名。购进了大型X光,富士CR机,高频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呼吸麻醉机,自动生化仪、多功能手术床及手术器械和多种设备,还与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中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定期来该院座诊。
据高四宽院长介绍:该院祖传而来的特效追风透骨止痛膏,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散寒,透骨止疼,强筋壮骨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骨质增生等骨科疾病。祖传接骨膏,具有活血清淤,接骨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散寒之功效。对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瘀血肿疼,风湿麻木,颈肩腰疼疗效奇特。针对该院售出的祖传膏药,记者持怀疑态度,按照该院的记录登记,抽查一位来自北京丰台区的马女士,据马女士反馈说,她是经亲戚了解到的高家的特效追风透骨止痛膏,主要治自己的骨质增生病,她告诉记者说:用了两贴起的效果,九贴后痊愈的。
据该院的李红女士透露,从今年3月起,慈济骨科医院又被西华县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对参合农民的住院医疗费用,给予不程度的报销,最低报销为60%,重大疾病最高报销比例达到90%。
记者问及慈济骨科医院的寓意时,高四宽院长这样说:慈济骨科医院就是通过慈善和博爱来传播人间大爱,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健康幸福!
周口市第二届内分泌糖尿病论坛在西华县人民医院举办
近日,周口市第二届内分泌糖尿病论坛在西华县人民医院五楼会议室举行。西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维峥出席论坛。
会上,郑州颐和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赵志刚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河南省骨质疏松及骨矿盐代谢学会主任委员郑丽丽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河南省高血压促进会主任委员田晨光教授,周口市内分泌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沈绚梅院长,周口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东辉教授等著名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共同探讨了现代健康概念与内涵、如何规范管理动脉粥样硬化的源头--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通过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开拓了与会人员的视野,提升了诊治水平,为更好服务地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周口11名援非医疗队员即将奔赴埃塞俄比亚
8月8日,记者从市中心医院了解到,我市选送的11名医务人员即将远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开展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任务。
这次援非的是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第19批医疗队,共有16人组成,我市选送11人,大部分为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涵盖内科、外科、中医科、病理科等多个医疗专业,其中周口市中心医院8人,周口市中医院3人。其他5名队员分别来自郑州和新乡。这批医疗队由周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晓阳担任队长。
自2014年1月起,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河南省将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时间期限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一年,队员全部由三级医院承担。在这个背景下,援助埃塞俄比亚第19批医疗队的16名队员分别从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6家医院选拔而出,这些人大多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在援助埃塞俄比亚的一年时间内,他们除了在当地开展疾病治疗外,还将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
埃塞俄比亚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疾病多发。即将奔赴埃塞俄比亚的周口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周淑敏说,他和其他医疗队员已经在郑州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英语、外交礼仪等培训,对此次援非之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据了解,从1973年开始,河南省先后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派遣了48批医疗队973名医疗队员,为受援国群众诊治640多万人次。我市自2002年以来,先后派出援外医疗队员30余人,分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赞比亚等多个国家,其中一人曾担任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长,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援外医疗队长”荣誉称号,所带医疗队受到国家卫计委表彰。
河南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关注社会资本办医“周口模式”
日前,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工作会议上,周口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宝良代表周口市卫生系统介绍了周口市社会资本办医的“周口模式”,受到全省与会人员的热议。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一个卫生资源弱市。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108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9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212人,注册护士10310人;拥有床位30086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有限的医疗资源与千万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严重短缺。
为有效解决这一现状,近年来,周口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精神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民营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矢志不移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在平原农区走出了一条民营医院科学发展的路子,有效弥补了医疗资源不足现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营医院93所,其中二级医院5所,一级医院88所,核定床位4909张,占全市总床位的16.32%;卫生技术人员4695人,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25%;万元以上设备1465台(件)。2013年总诊疗量179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4.39%。1999年以来,周口市民营医院经历了两次医改的磨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发展的蜕变,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民营医院发展网络,成为周口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第十届全国民营医院发展论坛上,周口市民营医院发展被称为“周口模式”,引起全国民营医院广泛关注。
创新落实政策,优化民营医院发展环境。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高度重视民营医院发展,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作为卫生领域对外开放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扩大卫生资源总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周口市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312”行动计划》。从2013到2015年,利用3年时间,通过独资、引资、融资、合资合作、改制重组、扩建升级等方式,建设10所以上涵盖医疗、康复、老年护理、中医保健等业务的二级以上民办医院,实际利用社会资本约20亿元。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民营医院的发展重在鼓励、贵在扶持、强在监管。近年来,周口市把民营医院全部纳入医疗质量和新农合定点机构管理范畴,在日常管理中与年度评审校验有机结合,同步指导、同步考核、同步评价,不断丰富民营医院管理内涵。成立了周口市民营医院发展促进会,强化内部监督,倡导行业自律,民营医疗机构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