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周口市中心医院网上挂号_周口市中心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周口市中心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guest.zhld./zkzxyy/
 
地址:人民东路东26号
 
电话:(0394)8269000
 
介绍:
 
周口市中心医院建于1967年,地处沙颖河畔,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20层现代化病房大楼6.75万平方米,急救中心大楼4600平方米。编制床位1310张,实际开放床位1400余张。现有职工1327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市管优秀专家12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5人,中级职称279人。年平均门诊量近50万人次,年收住病人2.8万人次,年手术病人10000余例。拥有完善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体系。下设79个科室、35个病区、42个护理单元。新建了介入治疗科、胸心血管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河南省肿瘤防治网络分中心和河南省心血管治疗网络分中心。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市肢体残疾康复中心、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职工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均设在医院。2008年5月,我院正式成为河南大学附属周口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治疗技术合作中心已正式挂牌。
 
随着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医院开展了心脏直视手术、心脏介入、脑血管介入治疗、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等业务。同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心脑血管造影、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260余台(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直线加速器、1.5T核磁共振成像仪、陀螺刀;64排CT于2008年底投入使用。500万元以上设备有:16排CT、螺旋CT和血管造影机。这些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既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综合诊治能力,又提升了周口的整体医疗水平。
 
医院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省人事厅、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授予“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被河南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政府纠风办和省卫生厅联合授予“政风行风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医院管理年及‘三优一满意’先进单位”及“三优一满意A级医院”、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医院”。
 
 
推荐科室:
 
病理科简介
 
周口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是我市规模最大、开展项目最多、开办时间最长的病理科。目前病理科在职职工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技师4名,年平均活检标本量7000余例,细胞学5000余例,冰冻切片400余人次,免疫组织化学400余人次。
 
目前,在院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主任宋艳芳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及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病理科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主要开展手术及活检标本的常规病理诊断,确定肿瘤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脱落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我科新开展了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术中冰冻切片技术的开展大大缩短了病理诊断的时间(15-20分钟内就能做出诊断),减轻了患者负担,减少了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为疑难肿瘤病例的诊断、分类及预后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该科始终坚持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常规病理门诊小标本规定3-4个工作日、大标本5-7工作日发报告,对特殊及疑难诊断病例发延迟报告通知书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病理科拥有德国原装进口的脱水机、染色机、包埋机及切片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共7台,确保切片的出片速度和质量,为医院诊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并提高了全市的病理诊断水平。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病理科必将以更高的质量、更全面地为周口市中心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周口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地址:周口市七一路东段周口市中心医院门诊部3楼东侧
 
联系电话:0394-8269185
 
 
超声科
 
超声科成立于1969年,历任主任陈曼华、丁敬远,现任主任杨晓芳,付主任李佳。超声科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付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5名。均毕业于省内医学院校,具有本科及大专学历。分别进修于北京301医院、武汉军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广州中山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三附院,业务技术精湛,担负着全区超声检查及基层专业人员培训任务。
 
超声科分门诊及病房两部分,分别位于门诊二楼西侧及急救中心四楼西侧,门诊部超声科主要负责门诊病人的检查,病房超声科主要负责急诊、住院病人、单位及个人健康体检工作。
科内拥有大型进口彩超7部及便携式彩超1部,黑白B超4部,分别为飞利浦IU22、HP-4500、HD11、GE730专家版、Vidii、V4、麦迪逊-6000C。
 
配备多种专用探头均已开展使用:
 
腹部探头:能检查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子宫、卵巢等脏器有无肿瘤、炎症及结石病变。
 
心脏探头:能检查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及心包病变。
 
高频探头:能检查四肢及颈部血管病变,检测血管内有无血栓、硬化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能检查眼、甲状腺、乳腺、睾丸、附睾、颌下腺、腮腺及表浅淋巴结病变。
 
腔内探头:对于憋尿困难及肥胖病人能查子宫、附件及前列腺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宫外孕优于腹部检查。食道探头适用于特殊心脏病人的检查。
 
容积探头:能三维、四维成像动态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及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状态、面部表情。能早期筛查出胎儿重度先天发育畸形。
 
便携式多功能彩超仪适用于危重病人床边检查及术中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心脏、腹部、浅表等多个部位。
 
介入诊断及治疗可用于各种脏器如肝、胆、脾、胰、肾及妇科组织病变的穿刺活检,并用于肝、肾及妇科囊肿的硬化治疗。开展介入超声新技术十年来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问题。
 
全科共发表国家级论文40余篇,省级论文30余篇。共获得周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血管内科 高涛 韩玉兰 刘华玲 田连亮 刘玉芝 冉华中 李泽生 张军堂 李效白 楚强 邹广涛 王瑞尧 毛春霞 贾国力 徐勇 时永联 楚天臣 郁华 李永芝
 
呼吸内科 解玉东 张艳莉 顾本正 肖庆 刘勇 吕燕平
 
神经内科 张爱华 程乾 牛亚飞 常吉英 牛兴荣 王红玉 王红玉 杨春华 夏磊 高振玺 周惜阴 程现廷
 
血液科 刘涛 徐书强
 
肾内科 王明银 孙艳梅 韩凤良 田其生 曹桂英
 
内分泌科 曹淑兰 仵秀英 沈绚梅 熊凤银 李颖
 
消化内科 鲁富珍 孔令 贾新明 王登山
 
普通内科 张文英 胡妞
 
普通外科 连加玉 王子云 刘炯 窦天伟 贾云峰 刘传启 施鸿恩 陈昕 宋向东 李丰 吴逢亭 赵书哲
 
泌尿外科 周国胜 刘东胜 李健 赵俊杰 田孝华 周国胜
 
整形外科 李保生
 
骨科 赵云昌 姚树俊 彭俊光 李军 张本立 曹田 张子彪 李林军 宋树钧 朱华 黄长安 刁庆勋
 
神经外科 张焕昭 苑来生 岳新灿 张晓阳 刘德中 原旭 高明
 
胸外科 高成山 金辉
 
心血管外科 吴留广
 
儿科 郭秋芬 柳玉 江秀云 董玉斌 朱崇峰 罗文汉 吴逢亭 刘峻峰 石荣香 李文权 李艳红 刘俊峰 轩振宇 柳慧 卫中华 王聪灵
 
妇产科 龚坤英 张桂银 鲁豫静 张翠兰 刘光新 华卫东 张毅
 
内科传染科 张家伟 丁敬生 白雪松 李美华 东裕
 
中医内科 李永真 朱雪林 张法成 魏霞 孙铁保
 
急诊科 马伯恩 刘洪杰 石继红 高富杰
 
耳鼻喉科 宋纪军 邵丽霞 邵黎霞 王瑞华 董俊华
 
肿瘤内科 徐克友 葛爱华 刘顺华 张秋霞 张玉英
 
功能检查科 杜凤莲 左玉娟
 
男科 皇甫丽 李洁燕
 
影像诊断科 杜秀琴 王胜利 李佳 温平贵
 
肿瘤外科 于彦章 赵北永 张中德 贾彦民 张庆选 丁华 严威候 张玉英 许整
 
疼痛科 吴建厂 韩劲松 张来喜
 
放疗科 郭洪涛 马建光 贾彦民
 
皮肤科 尚静雯 凌广勤 孔玉沙
 
口腔综合科 韩黎 王黎明 王长皓 文伯露 张跃进
 
眼科 徐艳丽 卫玉荣 郑海涛
 
康复科 孙星亮 范存林 熊凤银 张驰
 
CT&MR室(影像诊断科) 左玉娟 杜凤莲 牛长庚 张宪亮
 
男性病(生殖医学中心) 皇甫丽
 
麻醉科 吴建厂 王吉敬 刘曙光 徐汝玺 张来喜
 
ICU 李新
 
感染科(内科传染科) 东裕 张家伟 李美华 丁敬生 白雪松
 
肛肠科 付容礼 赵书哲
 
 
新闻:
 
我院承办周口市脑卒中心、胸痛中心三级防治网络建设推进会
 
4月27日,由我院承办的周口市脑卒中、胸痛中心三级防治网络建设推进会,在市委党校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到了省卫计委疾控处张伟平处长、省脑卒中防治中心许予明主任、省脑卒中防治中心办公室主任李玉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办公室易绍东主任到会并作报告。副市长张广东、市卫计委主任刘炯、副主任刘双国及我院院长于彦章、党委书记陈波舟、副院长吕燕平、张晓阳、崔颍、纪委书记杨锁成也莅会参加。大会由市卫计委中医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焱主持。全市卫生系统6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张广东、易绍东、许予明、李玉生分别为周口市“胸痛中心”与“卒中中心”授牌。
 
刘炯在致辞中表示,召开“全市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三级防治网络推进会”,就是要在脑卒中和胸痛救治方面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以具备资质条件的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以全市各级医疗单位脑卒中、急性胸痛专家为支撑,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急性脑梗塞、急性胸痛患者病情评估、筛查、诊断、120急救转运、救治的网络体系,打造车程在120分钟以内的救治圈,让患者在黄金6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
 
张广东在会上指出,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要以此次脑卒中、胸痛中心三级防治网络建设推进会议为动力,紧跟医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及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准确选择技术进步的突破口,通过契而不舍的努力,缩小与上级医院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快捷、高效、价廉的服务。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中,吕燕平、张晓阳、易绍东、许予明、李玉生分别就《中国胸痛中心周口市中心医院分中心工作汇报》、《急性脑梗死救治流程》、《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如何运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质量控制》、《河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网络建设》作了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