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kfszyy./
电话: 0371-22869120/25616555
地址: 开封市财政厅东街54号
就诊须知
1、请您先到医保挂号窗口挂号,后到相应科室就诊。
2、门诊就诊时,请向首诊医生、收费人员出示IC卡。
3、未参保人员就医时,不得冒名顶替使用别人的医疗卡。
4、门诊处方用药原则:急诊1日量,一般病3—5日量,慢性病7—10日量,中草药不超过5剂,西药种类不超过5种。门诊输液治疗应控制在一周内,所开具的注射药品应在院内注射或输液,不得外带,以确保用药安全。
5、门诊处方金额一次超过50元者,需到医保科签字盖章后方可刷卡记账。
6、离休干部门诊就医必须使用离休干部专用处方,刷卡取药时,需有本人或代办人在处方上签字后方可取药。
住院须知
尊敬的参保人员住院患者:
感谢您在病情需要救助时信任并选择我院。为了使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有效的治疗,享受住院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及时报销待遇。请您按要求配合我们的工作:
1、请您随时携带基本医疗卡、IC卡,以备核查。
2、在办理入院手续时,您需要交一定数额的押金。
3、住院期间,严格按照医疗保险规定在院治疗,不得“挂床”住院 (院内正常治疗时间不在病房治疗、晚冬季20:00,夏季20;30后不在病房休息者视为“挂床”)。
4、如果您在住院后3天内未提供基本医疗卡,根据市医疗保险规定,按自费病人对待。
5、住院期间请认真查看一日清单,对清单有异议时,及时向所在病区护士长或记账护士查询。
6、外伤人员住院,须填写参保人员外伤住院审批单,到医保中心审批盖章备案后,方可录入基本医疗保险系统。
介绍:
开封市中医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豫东地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省、市卫生系统先 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省级文明单位、市医保定点优秀单位、药品质量诚信单位、价格诚信先进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全国首家归侨侨眷定点医院、人寿保险定点医院。
目前该院拥有职工1276人,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18个病区(心病病区、肺病病区、糖尿病病区3个、肝病病区、肾病病区、肿瘤病区、骨伤病区2个、外科病区2个、痔瘘病区2个、脑病病区2个、老年病区、儿科病区、);63个专业科室;5个市级研究所(开封市糖尿病研究所、开封市中医肝病研究所、开封市中医药研究所、开封市中医呼吸病研究所、开封市中医心血管病研究所);7个省市医疗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创伤急救中心、亚健康疲劳防治中心、体检保健中心、脑瘫脑病康复中心、特色疗法中心、治未病中心);2个市级专科医院(市糖尿病医院、市痔瘘肛肠病医院);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糖尿病科、肝胆消化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13个市级优秀中医专科;设有1个健康体检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
该院拥有全市最先进的层流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和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CR、彩超、大型麻醉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160多件,能开展200多种检查项目。近年来,医院以加强学术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为中心,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和人才强院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3项立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28项;发明专利11项;开发院内制剂129个品种;出版著作156部,发表论文1400多篇,出版专著120多部,国家级重点专科糖尿病医院是河南唯一全国十佳糖尿病专科医院。医院始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这一主题,坚持把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强力推进“十大战略”(以教为政、特色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依法治院、品牌塑院、文化建院、质量规模、市场前移、错位发展)的落实,强化八种意识(战略意识、发展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项目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不断挖掘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医办院之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弘扬“厚德、济世、博学、创新”的医院精神,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开封市优秀医院等数十项殊荣。一流的就医环境、精湛的医疗服务和众多的特色疗法,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理想选择。
推荐科室:
糖尿病三病区
内分泌三病区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4人,营养师1人。科室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开设床位55张,设有理疗室、熏蒸室、营养配餐室。科室率先开展胰岛素功能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多项国际标准化诊疗项目、成功运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强化治疗初发糖尿病及脆性糖尿病患者。内分泌三病区专科特色突出,研制的糖尿病系列专药及相关特色疗法,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我科成功引进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研发中药眼罩热敷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科室曾获国家专利和省市科技成果18项。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布赫称赞该科为“全国十佳,技术领先”,著名艺术家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扮演者许桓赞颂该科为“全国十佳,名不虚传”。
肝病科
具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和一整套治疗肝胆脾胃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癌、消化道出血、胆石症、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肝胆脾胃疾病方面有优势,备受广大患者好评,并先后获国家专利和省市级科研成果十余项,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出版肝胆脾胃医学著作6部。
专家:
糖尿病:闫镛,姚沛雨,庞国明,韩建涛,秦小永
痔疮:李又耕,杨玉刚,靳胜利,马春香,袁振业
腰椎间盘突出:丁立功,杨海峰,甘庆春,范文超
肛瘘:李又耕,杨玉刚
面瘫:豁银成,秦小永,李砚民
腰痛:杨海峰,王爱松
高血压:李砚民,蔡云海,闫辛
多囊卵巢综合征:潘梅鸪,王利平
颈椎病:甘庆春
咽炎:李砚民
过敏性鼻炎:秦小永
心脏病:张胜强,闫辛,孔宪遂
不孕不育:王利平,潘梅鸪
盆腔炎:要静
小儿腹泻:李树奇
膝关节损伤:刘秋生
带状疱疹:刘德宝
冠心病:张胜强
头痛:李萍,谷惠敏
乙肝:刘学勤
脑梗塞:翟玉民,秦小永
关节炎:丁立功
痤疮:郑文生,申爱英
哮喘:秦小永,孔宪遂
智力障碍:邢彦伟
肾炎:郑万善
月经失调:潘梅鸪
黄褐斑:郑文生
小儿感冒:王喜聪
腹泻:史海立
新闻:
大医精诚,医者仁术-----金凯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我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常常品味这句话,并把它作为自己治病救人的座右铭。
2014年的某一天,科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高龄老人,身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已出现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并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行动不便,老人只有一个女儿,身患乳腺癌,正在治疗,家中花费巨额医疗费,无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及支付医药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主动请缨接诊这位老人,老人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泪花,握着我的手不停的说:“我这个“包袱”又要给你添麻烦了”,“大娘,没关系,以前我当过你的管床医生,对您的病情了解,方便对您更好的治疗,让您早点康复。”
在住院期间,我观察到老人日渐消瘦,平日不愿与别人交流,性格很是孤僻,就利用空闲时间多与老人聊天,时间长了,老人告诉我是因为担心自己女儿的病情,整夜睡不着觉。找准了老人的心结,科主任及护士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来缓解老人的这块心病。全体医护人员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并拿出自己的餐票为老人改善伙食,利用空闲的时间为老人读报,安排老人参加科室每周举办的糖尿病知识讲座,老人在讲座中认识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糖友,大家共同交流防治糖尿病心得体会,学习合理膳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又学习了很多糖尿病防治知识,其乐融融。看着老人的精神头一天天好起来,全科人员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另外我积极的与其家属沟通,随着家里人来看老人的次数增多,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好,经过1个多月的诊治,老人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一周,在电话回访中了解到老人被家属送往养老院,我担心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病情及日常护理不了解,就隔三差五的提着老人爱吃的食物登门看望,查看老人的病情,并跟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交代日常老人饮食、生活上的注意事项。来的日子多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以为我是老人的家属,跟老人说“您儿子对您可真细心,隔三差五的就来看你,还带那么多吃的”,老人面带微笑的说“是,是,比俺亲生儿子还亲,我真是遇见好人了,他是俺住院期间的管床医生”。
我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面对很多疾病总是束手无策,就会想起那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即使不能治愈老人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我在生活上的帮助,心理上的安慰,能给老人带来生的希望,我就愿意永远这样做下去。
今年,是我从医的第5年。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养成了一个给病人留手机号的习惯,让病人有问题能随时问我,很多问题电话里就能直接解决,1个电话能让病人少跑趟医院才是最实在的。这5年,我几乎形成了“工作固态”:每天早晨,都提前一个小时到班,查房、开医嘱、处理病人、书写病历;每天下班后,要在病房一一巡视,对病人问寒问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5年间,和病人朝夕相处中,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表达了患者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但更多的是对我的激励,只有心系患者,服务患者,视职业操守如生命,把患者群众当亲人,才配拥有这些荣誉。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我固守着自己纯净的一方天地,学习,创新,奉献,“读经典,做临床”,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不断升华着自己的医者风范。为了更多人的健康,甘愿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谱写一曲绚丽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