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网上挂号_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714-7323280

地址: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龙港路32号

介绍:

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地处城区中心,环境宜人。全院占地面积3071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1222.5平方米,固定资产862.6万元。三医院始建于1956年,1996年正式更名为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从建院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医院规模日益壮大,设备不断更新,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日益精湛,现已发展为阳新地区较大规模的综合型医院。全院现有职工329人,在职人员245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27人。拥有德国西门子CT扫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500MA 床上双球双管X光机、日本阿洛卡彩色超声仪等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31(台)件。设有内、外、妇、儿、中西医结合科、血吸虫病专科、烧伤科、五官科、康复科等临床、医技科室21个。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住院近12630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

阳新三医院是阳新县120医疗急救中心和交通事故处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等级鉴定定点医院,同时是社会保险局伤残鉴定定点医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领导抓住改革的机遇,对医院经营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宗旨是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医疗市场,加强管理,全力打造阳新县第一家具有专科特色的平价医院。

 阳新三医院将以一流的技术、人性化服务、低廉的价格服务于阳新人民,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门诊部24小时候诊;对外开放平价药房;“120”免费接患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报销往返乘车费;阳新县下岗职工、低保待遇人员凭两证(低保证、身份证)看病就医的药品费、床位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一律减免10%。


相关新闻:

阳新县启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今年来,阳新县民政局、财政局和卫生局联合下发了《阳新县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该项工作的启动,有效缓解了我县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经济负担,促进了我县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我县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救助病种、救助标准以及救助程序。一是对民政救助对象、低收入家庭参保参合患者及其他对象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城镇医保、新农合按政策报销后,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按10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20000元;二是对民政救助对象患尿毒症、乳腺癌等19种省级相关部门制定治疗范围、单病种限额结算、补偿及救助标准,在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城镇医保、新农合按政策报销后,个人自负部分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三是对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特殊对象患方案规定的病种, 在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城镇医保、新农合按政策报销后,个人自负部分按照6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5000元。

方案还规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只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未经转诊审批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医疗费用按普通住院救助标准给予救助,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必须实行医前审批备案程序。


阳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率提高

阳新木港镇农民李发喜从阳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领取到了4000多元医疗补偿金,比去年同类型的病种多得补偿近千元。

阳新从26日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出相应调整,提高了补偿比率。此次调整将惠及67.8万农民。

补偿比率按照各类标准,具体为,年度住院累计最高补偿从去年2万元提高到3 万元;镇级医院补偿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县级起付线至10000元部分的补偿比例提高到50%,10001元以上部分补偿比例提高到60%;县级以上起付线至5000元部分补偿比例提高到35%,5001元至10000元部分补偿比例提高到40%,10001元以上部分补偿比例提高到50%。

住院分娩(平产)实行定额补助,县级医院顺产每人补助200元,乡镇医院顺产每人补助100元;住院“参合”患者使用中草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费用的补助比例提高到8%;特殊材料费用补助比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特殊治疗费用补助比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80%;大型检查费用补偿,县外(三甲)医院由300元提高到500元,县二甲医院由180元提高到250元,县二乙医院由150元提高到180元。

慢性病病种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3个。新增5个病种分别为: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心功能不全、器官移植抗排、慢性血吸虫病(肝功能损害)。

阳新是2006年1月1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先后有近200万人次参加合作医疗,年补偿额在3500万元左右。


“新农合”小病报销大病受惠多

对我来说是福音,每年我能节约30多块钱。如果能够提高村级门诊报销标准就更好了,镇医院可以报80%呢!”正月初四,躺在自家床上,阳新县龙村贫困户柯美英这样感叹。春节期间,记者回到阳新老家,亲身感受了新农合给家乡人民生活带来的改边,也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每年省百余元医药费

阳新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有80多万人。2006年,阳新县启动新农合,当时每人每年上缴10元钱,镇级医院住院、大病报销比例为50%。2009年,阳新县出台新政策,镇级医院住院、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县级医院50%,同时还扩大了报销范围,将一些慢性病列入其中。

龙村全村人口约有3000人。1998年,柯美英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出事,命保住了,但一直瘫痪在床,每月小病不断,医药费要花不少钱。随着一对儿女长大、上学,柯美英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

新农合为柯美英带来了希望。考虑到其家庭实际条件,当地为柯美英一家免除了个人缴纳款项。“2007年我个人只能在村级门诊报8元药费,2008年是10元,去年是35元。”柯美英很高兴,因为这样他们一家四口每年能省100多元的医药费。

小病报销不高大病受惠

不过,对于柯美英来说,这点钱显然不够。“按照规定,我们在村级门诊一年最多只能报35元,而镇医院却可以报医疗费用的80%,但我现在主要是感冒之类的小病,平时的医疗花费主要是在村诊所。”

其实,柯美英所说的每年报销35元医药费还是最好的情况。以龙村为例,全村近3千人有近2500人参加新农合,但龙村的村级新农村门诊医疗费用不到3.5万元,大多数人仅能报销16元左右,而这样的情况在龙村所在的镇普遍存在。因此,村民一边为新农合叫好,一边又为村级门诊报销比例过低叫屈。

新农合提高大病、住院等医疗报销标准后,从中受益的农民也不少。村民陈泉曾患有肺气肿,2009年开始在镇医院就医,因患病时间较长,花了近8000元,若按照以前的报销比例,必须自己掏4000元,这对在家务农的他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但报销比例提高到80%后,陈泉仅掏1600元就治好了病。“如果没有新农合,我根本就不会去治这个病。”陈泉感叹地说。

少数村民还没有参保

在大多数农民都叫好的同时,几乎每个村都有不少人未参加新农合,龙村就有近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六分之一。阳新县2008年参保农民约有60万人,未参保的农民约占20%。除因政府宣传与农民认识不到位的原因外,这与新农合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有关系。

按规定,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当年的门诊额度用不完的,可转到下一年度使用。但实际情况是,这部分钱很难转到下一年度。阳新一农村负责人说,“我们村目前没有一人能够把上年未用完的村级门诊额度转到下一年度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农民的积极性。他认为,如果新农合能与城市医保一样,将门诊额度直接打入卡中,由参保人自己支配,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