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阳新县妇幼保健院网上挂号_阳新县妇幼保健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阳新县妇幼保健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    

电话:     0714-7323590

地址: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大道37号

介绍:

阳新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80年,始称阳新县妇幼保健所,1992年更名为阳新县妇幼保健院,同时成立阳新县妇女儿童医院,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1999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婚前医学检查单位,1999~2000年度被省消费委员会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2001年成立阳新县孕产妇急救中心,2001年、2002年被县卫生局授予县级妇产重点特色专科医院。该院是以妇产科、儿科以优势特色,内科、外科、中医科实力较雄厚的综合性医院。

该院位于兴国镇兴国大道,占地面积1800m2,建筑面积2512 m2,业务用户面积2442 m2,固定资产252万元。现有在职职工141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8人,初级职称44人,无职称16人;按学历分:大学本科8人,专科35人,中专82人。曾先后选送10余名医疗骨干到武汉同济、协和医院进修学习,1人在读中科院研究生,曾先后有2人被县评为十佳名医,2人被县评为科技拔尖人才,1人被县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该院业务科室有保健、临床两大部分,保健部设有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婚姻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同时设有围产期保健、孕产期保健、优生咨询、乳腺保健、妇女营养、妇女心理和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内科、外科、法医科、手术室、中医科、口腔科、五官科、肝病科、胃肠科、痔瘘科、检验科、放射秋、药械科、B超室、乳腺扫描诊断室、供应室等近二十个临床医技科室。

该院拥有母亲胎儿全自动监护仪、电脑恒温新生儿复苏台、多功能激光治疗仪、多功能骨科牵引床、高分辨率多功能B超机、运红外线扫描乳腺诊断仪、全自动10项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早产儿培养箱、电脑血细胞计数仪、微量元素测定仪、电子阴道镜、宫腔镜。手术室拥有先进的自动呼吸麻醉机、心电监护仪、万能手术及子母型冷光无影灯。

妇产科能开展剖宫产、阴式/复式/横式/子宫全切、卵巢囊肿、肿瘤、尿瘘、修补、外阴处女膜整形、盆腔清扫、输卵管再通等大事型、特大型手术;外科能开展甲状腺大部分切除、乳腺癌根治、胆囊切除、胆管取石、胃大部分切除、胃癌根治、脾切除、结肠直肠癌根治、输卵管膀胱切开取石、闭合性、开放性四肢骨折内外固定复位、骨盆骨折、尿道损伤、肌腱吻合、小儿麻痹症矫形等大中型、特大型手术;儿科在处理新生儿疾病、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肾炎、肾病、儿童脑炎、脑膜炎等常见病和疑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科应用传统医学诊治乙肝、肝硬化腹水、风湿病、结石病、小儿疳积、肾病、男性阳瘘、遗精、男女不孕不育及妇科疾病疗效显著。对所虚、耳鸣、肢麻、肢冷、小便频数、口渴、胸闷、忧郁、精神瘘靡、身倦无力、头昏眼花、失眼健忘等症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并且疗效好。

该院在以潘明提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迅速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医院两个效益明显提高,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病员的好评。全院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医德、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收费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


相关新闻:

楚天名医大讲堂走进阳新

8日,楚天名医大讲堂携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走进黄石市阳新县妇幼保健院,为当地近100名先心病患儿进行免费义诊和心脏彩超检查。活动结束后,亚心医院儿童先心病科副主任医师聂林为阳新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进行先心病治疗方法的培训。

聂林提醒,引发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孕妇患有糖尿病;在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或接触致畸药物;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近亲婚配;精神压力过大等。孕妇在妊娠期间应避免照射放射线,感冒后要及时就诊,做好定期的产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感冒,发育迟缓,口唇发青,并且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易疲倦,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就必须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换医疗证成智能卡 湖北阳新农民持卡看病即时报销

10月10日,阳新“参合”农民换发医疗卡工作全面启动。明年1月1日起,全县70多万“参合”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全部使用医疗卡。

阳新2006年起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至今全县17万多农户70多万人“参合”,占农民总数的95。过去该县“参合”农民看病、住院,领取补偿一直是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其手工操作,手续繁琐、费时费力、安全性差。为使“参合”农民就诊和补偿过程更加快捷、安全,阳新将全面推行磁卡信息管理模式。就是“参合”农户一户一卡。卡内有“参合”人的身份识别、费用结算和信息查询等功能。同时,卡内的信息又全部存储到县级数据中心,实现了网上审核、网上结算和实时监控,最大程度保障“参合”患者的利益。

“参合”农民持卡可在县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由各医院刷卡后,核实病人“参合”信息,再打印各类报表制单,凭卡可立即办理补偿手续,享受即时结算和报销费用服务。

阳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负责人称,实行“新农合”磁卡信息管理,不仅能解决合作医疗证可能被冒用盗用等问题,以及手工操作带来的种种弊端,还可对降低“新农合”系统运行成本、简化就医程序。


阳新县农民看病难得到缓解

阳新龙港镇上泉村四组农民陈建国领到了最后一笔3500多元的住院医疗补偿。

4月,陈因意外事故造成颈椎骨折,住院治疗花费4万余元,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先后为其支付了2万余元的住院补偿费。

近年来,阳新投入1亿多元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参合”农民累计获得1亿多元补偿,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档升级,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迈进。

阳新乡镇卫生院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诊疗条件相当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无证诊所泛滥,医疗事故居高不下,患者纷纷转往周边县市医院治疗。

2004年以来,阳新通过向内挖潜、向上争取、社会捐助等形式,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对全县16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投入近1.1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大楼、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和县三医院业务大楼的建设;投入400余万元,撤并建成了360家甲级村卫生室,配备了乡村医生916人,实行了器械统一配备,药品统一配送,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经济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

阳新还每年投入30万元,实施“2345”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工程。即每年培养20名学科带头人,组织300名卫技人员进行大专以上培训,选拔40名35岁以下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才,创建了5个市(县)级重点临床专科。

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2006年,阳新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年只要交纳20元的合作医疗基金,住院患者就能享受到3万元的年度最高补偿。

目前,阳新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有67.8万多人,获得“新农合”门诊、住院补助的农民累计超过165万人(次),累计获得补助金额1.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