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太河医院网上挂号_太河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太河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719-8801880

地址: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2号

介绍:

十堰市太和医院(原郧阳地区人民医院)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商用车生产基地车城十堰。太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培干等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中西部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医疗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6地市州2600万人。

历史沿革

1965年,原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53名医务人员举家搬迁来到鄂西北山区建立了郧阳地区人民医院。武当山古称太和山,自古医道同源,为传承道教医药文化,弘扬大医精诚品质,1995年湖北省郧阳地区行署与十堰市合并,医院更名为十堰市太和医院。

医院规模

目前医院拥有一个本部、两个分部(东院区、太极湖院区),托管两家医院(郧阳区人民医院、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总资产20.3亿元,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编制病床3260张,平均开放床位2802张,员工3926名,其中,高级职称专技人员625名,博士117名,硕士78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政府转帖专家4人,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才2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有国家二级岗位11人,三级岗位18人。医院2014年门诊量163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1.9万余人次,手术量5.52万人次。
学科建设
医院设有58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康复科),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3个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 25个湖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学部、病理科 、输血科、临床护理科等);2个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1个湖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人胚干细胞实验室)和1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特色技术

医院在细胞治疗技术、断肢再植技术、介入放射技术、创伤修复技术、康复医学技术、肿瘤防治技术、外科腔镜技术、内窥镜诊疗技术、微创外科技术、骨髓移植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技术特色和优势,是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湖北省小儿先心病治疗基地、湖北省产前诊断中心定点机构、湖北省听力诊断定点医院。

医疗设备

医院拥有PET—CT、3.0T磁共振、128排CT、IGRT直线加速器、10M回旋加速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科研成果

医院注重科技创新和科研转化,有2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8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卫生部及省、市科技进步奖,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果数量及获奖等次在同级别医院中处领先水平。发表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以上论文150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120余部。
教学工作

医院承担湖北医药学院的本科、专科教学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医学部、湖北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多人,有22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管理

太和医院注重管理创新,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推动医院快速发展:“三扶战略”、“五定方针”——引导学科科学发展;精益管理——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综合绩效管理体系——促发展,调结构;三级质控体系——将全面质量管理落在实处;持续开展主题年活动——每年一个主题,补长短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领医院永续发展。

集团医院

医院不断创新办院模式,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和健康服务业,托管郧阳区人民医院、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兼并武当山旅游特区人民医院,与西苑医院建立支援型紧密联合体,创办太和健康投资管理责任有限公司,成立太和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十堰市首家母婴照护会所和十堰市首家医养结合养老会所,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产业集团。

文化建设

医院始终高举公益旗帜,致力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崇德、精医、和道、济世 ”是太和核心价值观;“弘敷仁爱、泽被群生”是太和的主体文化;“和而不同、和衷共济”是太和的文化理念;“问道武当、寻医太和”是太和的文化品牌。

面对新的形势,太和正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提质增效,为建成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阔步迈进!


相关新闻:

我省将以太和医院等为核心建设秦巴山医疗卫生中心

12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湖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年)》。未来5年,全省将打造六大区域医疗中心,我市太和医院将作为核心医院之一,助力构建秦巴山医疗卫生中心。秦巴山医疗卫生中心建成后,将覆盖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让广大百姓在家门口看病,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

全省围绕 “一主两副、四大片区”,重点打造以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为核心的国家级医疗卫生中心;以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等为核心的武陵山医疗卫生中心;以十堰太和医院等为核心的秦巴山医疗卫生中心;以黄冈市中心医院、黄冈市中医院等为核心的大别山医疗卫生中心;以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医院等为核心的幕阜山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宜昌、襄阳、荆州、荆门等市的“两江(长江、汉江)”医疗中心等六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集群,使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能力、居民健康水平等重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早在2011年12月,太和医院就被国家列入中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中心规划,成为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并获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支持。

一家医院要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必须具备大规模、强实力、高水平、远辐射的实力。经过50年的快速发展,太和医院已经发展成为区域著名、全省知名、全国有名的医院。目前,该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5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医疗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00万人,年外埠病人占30%以上。其医疗质量广受好评,2012年2月获得湖北省医疗质量评比第一名,2015年7月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在2014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第18位,在2014年中国医院最佳雇主排名中位居全国第8位。

2012年以来,随着皮肤病中心、妇产中心、眼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完工,太和医院形成了医院专科化、专科医院化格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同时,该院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先后托管郧阳区人民医院、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兼并武当山特区人民医院,与市西苑医院建立支援型紧密医疗联合体,实现了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院不断壮大的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此外,太和医院积极调整医疗服务布局,建设覆盖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链,先后推出十堰母婴照护会所、十堰太和养老会所、太和康复医院、太极湖养生园、十堰技能培训中心等重大服务项目,形成以医疗为主体,以健康服务业为支撑的大健康中心。


十堰太和医院成中西部医疗明星

提起十堰,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灵秀的武当仙山、清澈的汉江碧水、磅礴的百里车城,但这样的描述还不够完美。因为在这片被秦巴山脉包围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的区域性综合医院正在崛起,她就是全国文明单位四连冠获得者、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十堰市四大名片之一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在2014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第18位,在2014年中国医院最佳雇主排名中,太和医院位居全国第8位。2014年,该院获得我省第五届长江质量奖提名;今年,该院锲而不舍、更上层楼,喜获第六届长江质量奖,成为获此殊荣的服务业单位。

近日,记者走进太和医院,探寻“太和秘笈”。

医疗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十堰位于我省西北部,城区人口仅70万。十堰市太和医院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编制床位3540张,员工5000余名。2014年,太和医院门诊量达到163万人次,住院量12万人次,手术量5.52万台次,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2600万人民的医疗中心,外埠病人占据30%以上。

不断激增的门诊与住院量,反映了患者对太和医院医疗质量的信赖与认可。太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罗杰介绍,太和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抓基础质量,抓学科建设,培植医疗质量核心竞争力。在抓基础医疗质量过程中,医院实施精益医疗,规范诊疗行为,强化“三基”培训和考核,加强手术期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推行二线医师查房和首诊负责制,强化危重病人的监测和危急值管理,全面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太和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实施扶强、扶持、扶弱“三扶”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培植医疗核心竞争力。目前,细胞治疗技术、断肢再植、介入放射、创伤修复、康复医学、肿瘤防治、外科腔镜、消化内镜、微创外科和骨髓移植十大特色技术已成为医院王牌技术。在这里诞生了左手换右手手术、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等有影响力的技术。同时形成了以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中医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核心的重点专科集群。

为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患者看病感受,满足患者需求,太和医院制定了《首诊负责制》、《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会诊制度》等13项核心制度及实施细则,实施门诊流程、检验流程、住院流程、手术流程四大流程再造。

“卓越绩效”推进规范管理

作为鄂西北规模较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太和医院提出了“夯实四大能力,打造四大集群,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为了推进规范管理,2012年,太和医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全方位地健全管理制度。“二线班”在医疗领域并不陌生,是指主治医师、科室主任在非值班期间,对一线值班医师进行指导,对患者进行治疗。副院长涂自良表示:“因为没有合理的考核制度,二线班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摆设。”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后,二线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成为首当其冲。刚开始,相关人员脱岗、怠岗情况严重,巡查组按照制度通报、处罚,一直持续到现在,每晚由总值班巡查,每周由医务处巡查。如此一来,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就医流程得到了优化,服务内涵得到了升华。医院的患者忠诚度、患者满意率大幅上升,顾客投诉次数大幅减少,医疗纠纷自然下降。

医疗器械采购容易滋生腐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之前,科室主任和后勤主任就能决定采购。而现在,一个采购过程需要科室主任、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招标办、财经处、监审处共同参与,杜绝自由裁量,降低成本,拒绝腐败滋生。

“卓越绩效模式”并非冷酷无情,只罚不奖。在太和医院,有这样一条明文规定——每一位医院职工的直系亲属,都可以免费到太和医院来做体检。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太和医院已基本实现了建成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地市州三级医院前列,在我国中部六省地市州医院位居三强。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国际性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集聚人才,方能振兴事业。目前,医院拥有高级职称专技人员700余名,博士、硕士800余名,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才2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引进19名国际国内高级科研专家。据统计,近五年来,太和医院已花费3000万元送数百名医务人员出国深造,足迹遍布亚欧美,涵盖近30个专业。

为加速太和国际化发展进程,医院还出台新的职称晋升规定,凡晋升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必须有出国学习深造的经历。据悉,未来5年,医院派往大型医院学习深造的医务人员将达到400人。

2014年,太和医院率先提出“精准服务”这个新名词。罗杰说,服务不仅要优质,关键要精准。根据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提供准确无误的精细化服务。

在太和医院,临床科室服务病人有“五个一”,即手术前一晚,对患者进行心里抚慰;手术后第一晚,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指导患者第一次在病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第一次进食;指导患者第一次走路。在门诊大厅,一进门就有“外省(市)患者接待中心”服务台,为外地患者提供挂号、就诊、医保、住院、寄存物品、指引就餐住宿等多项便民措施。在检验部,一张清晰的检测时间明细表张贴在显著位置,无需排队等候,只要扫一下条形码,检验结果就会自动打印出来。在门诊和住院部,设置有上百台缴费和挂号系统,一卡在手,解决排队之忧。在手术室,手术准点开台率达到100%,加快了手术病人周转,减轻了病人负担。

集团化布局覆盖生命全程

医院的功能,不光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还有健康服务。太和医院有全省综合医院中实力雄厚的康复中心,建筑面积占地3.5万平米。不仅有传统的康复科室,而且还有推拿、理疗、睡眠、心理治疗等科室,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需求。

以往,在太和医院生完孩子,只能回家坐月子,后续护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许多妈妈心生恐惧。2014年12月,太和医院母婴会所开业,优越的环境、系统规范化的服务,让许多妈妈在这里享受到“坐月子的幸福”。传统的养老服务不够完善,对身体有病的老人缺乏医疗保障。今年1月,太和医院养老会所开业,楼上养老、楼下治病。同时还配备了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馆、书画室、茶室、音乐舞蹈室以及专门让老人找到心灵慰藉的佛堂。

随着医院集团化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太和医院已托管郧阳区人民医院和神农架林区医院,兼并武当山特区人民医院,与十堰市西苑医院建立支援型紧密医疗联合体,建设了康复医院,组建了太和儿童医疗中心、十堰市皮肤病中心、太和妇产中心、太和眼科中心,使医院专科化、专科医院化,诊疗特色更加突出,专病专治优势更显。同时,依托太和医疗资源,大力兴办健康服务业,成立太和技能培训中心、医养融合的太和.和众养老中心,目前正加速建设太极湖医院,形成了以医疗为主体覆盖生命全程的大健康格局。

罗杰介绍,未来几年,太和医院将把医院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区域闻名、国内有名的疑难危重病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成为实用技术广泛推广、前瞻科研高效转化、高端人才汇聚、学科权威云集的临床科研型医院、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外综合实力强大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