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314-5052563
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
相关新闻:
兴隆县妇联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兴隆县妇联开展了法制宣传讲座、赠送体检优惠卡、春风送岗位和慰问建国前妇救会主任等庆祝活动。
兴隆县妇联向广大妇女群众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手册1600册、明白纸9000张、法律书籍230本;组织兴隆县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咨询中心律师开展《在婚姻家庭关系当中的妇女权益》专题讲座并在县电视台播出,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将法制宣传、维权服务送到广大妇女群众身边。
兴隆县妇联联合总工会、就业服务局开展“春风送岗位”女性专场招聘会活动,招聘桌前人头攒动,现场咨询和登记求职信息的妇女络绎不绝,有8人和企业达成了用工意向。
兴隆县妇联制作以“兴隆巾帼齐努力文明家庭我先行”、“展巾帼风采建和谐兴隆”为主题的宣传牌46块,展示在公交站等地,让妇女同胞随时随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以良好的家教家风促进兴隆和谐发展。
兴隆县妇联联合县妇幼保健院推出成年女性持卡体检优惠活动。持卡到兴隆县妇幼保健院体检享受“两优”待遇,即“优先进行体检,享受价格优惠”。
此外,兴隆县妇联看望了2位90高龄的建国前妇救会主任,并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各级妇联组织对本单位贫困母亲、单亲母亲、贫困女职工等女性弱势群体进行慰问,为她们提供心理和生活上的帮助。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调动了广大女性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助推兴隆跨越赶超,实现兴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兴隆街道携手妇幼保健院开展关爱女性健康免费体检活动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洮南市兴隆街道隆新社区、隆德社区为了让辖区女同胞们渡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以关爱女性健康为出发点,携手洮南市妇幼保健院,于3月7日开展了“庆祝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健康”免费体检活动。
此次体检共为街道两个社区30多名女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血糖、血脂、彩超、宫颈癌变4项检查。居民纷纷表示社区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广大妇女更深刻、更科学地了解到女性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让社区居民深切的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兴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兴隆县自启动实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来,出台了实施意见,推行了县级医院、县级分院、基层卫生院三级医疗资源共享、农合报销双轨、医药采购互补、医院管理同责的一体化建设路径,以县级分院为枢纽,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良性互动。
全县以此为切入点,将万名医师对口支援基层卫生院工程与县乡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派驻医师将技术带到基层卫生院,用先进管理模式引领基层卫生院,使农村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开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对双向转诊住院患者取消医保、农合起付线。仅2016年,县级医院下转住院患者41 人次,县级分院上转县级医院251人次,基本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为推进全县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兴隆县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
河北省兴隆县以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为重点,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各项改革,从而实现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的目标。
一是建立家庭签约医生制度,落实经费保障,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工作本着预防为主原则,以守护好群众健康为目标。2016年,全县专项安排资金159万元,用于支持建立家庭签约医生制度。安排资金200.67万元,落实村级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安排收支差补资金1830.65万元,用于保障乡镇卫生院运转。安排资金1431.44万元,落实人均4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安排资金135万元,结合计划生育孕前优生专项资金,用于婚前检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工作,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二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科学谋划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切实改善医疗服务水平。2016年安排资金600万元,用于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和支持公立医院购置医疗设备。争取置换债劵资金1805万元,化解县医院基建债务。
三是整合城乡医疗保险机构,统一城乡医疗缴费报销程序,落实异地结算,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为主线、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2016年安排资金1690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县级补助;另行安排资金247.81万元,资助低保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缴费支出;安排资金1047万元用于上解城乡居民市级大病统筹支出,从而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同时,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报销程序,在确保医保资金安全前提下,简化报销手续,推行省内异地结算,出院即报制度,极大方便了患者。
该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改革主线、以抓好现有公立医院建设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办医,通过推行签约医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方式改革为突破,搭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老粘人慢病保健服务机制,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保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