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廊坊开发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_廊坊开发区人民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廊坊开发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3165293293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云鹏道56号
 
相关新闻:
 
河北廊坊新农合已实现全市覆盖
 
农民参合总数达到242.7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1.7%。截止到5月底,13.24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偿总金额2703.71万元 
 
“是新农合救了我这条老命,要不后果不堪设想.政府给农民办这么大的好事,我得谢谢政府啊!”7月9日,霸州市岔河集乡刘庄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孟祥泽告 诉记者,去年因骨折两次住进卫生院,共花医疗费用13452元。生活并不富裕的侄子承担了所有医疗费用。后经合作医疗报销,老人两次共报销医疗费用 6975元。由于及时拿到了补偿金,解决了老人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老人的生活压力。 
 
2005 年,三河市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1月1日开始,霸州市、香河县加入试点县(市)行列。在实际运行中,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积极探 索,不断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报销比例,按照医疗机构的不同级别,相应提升了5至10个百分点,并大幅度降低了报销起付线。霸州市将一级、二级医院 的报销起付线分别降到50元和300元。三河市、香河县也将起付线降低到100元至300元。并扩大了报销病种范围,将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纳入报销病 种范围,三河市还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癌症放化疗、肾病透析等大额门诊费用进行相应补偿,减轻了疑难杂症患者经济负 担。 
 
自农村“六项工程”启动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 决。2006年,全市参合农民84.51万人,占试点县(市)农民总数的86.41%,筹集合作医疗资金4315.39万元,共有9.8万人次得到补偿, 补偿总金额2488.95万元。今年,大城、文安、永清、大厂、固安和安次区、广阳区、廊坊开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全面启动。截至目前,新农合已覆盖全 市所有县(市、区),农民参合总数达到242.7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1.7%。截止到5月底,共有13.24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偿总金额 2703.71万元。  
 
 
九项医疗实事打造“健康廊坊”
 
“如果不是合作医疗,可能我们早就放弃治疗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是雪中送炭!”崔玉峰激动地说。崔玉峰是霸州市挂甲庄村的农民。他的老伴汪秀爱被诊断为小肠动脉血栓和小肠坏死,医疗花费60多万元。新农合大病保险为他先后报销了19万元,他还额外领到了14万元的大病保险。
 
数据显示,我市(廊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已覆盖农业人口311.5万人,参合率达到97%,切实减轻了农民患重特大疾病带来的负担。
 
2015年,我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通过主动承接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继续完善新农合管理制度、建立疾病应急救助机制等九项惠民实事,推动全市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力打造“健康廊坊”。
 
主动承接首都优质医疗资源。我市坚持从规划层面对接,从成熟领域合作,实现“院院”联合、引进优势专科、开展共建共管。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均与京津医院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与北京部分市属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0余家与京津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廊坊分部”;香河县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联合体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燕达集团共建河北燕达医院,朝阳医院负责医院的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密切合作。市城区现有廊坊老年康复医院、福源老年康复医院,均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办,开通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改革试点范围覆盖8个县(市)、18家县级公立医院,均按期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转变医院经营理念和模式,主要依靠增加门诊量、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增加业务收入。与2014年相比,医院门急诊总诊疗人次同比增加12.65%、住院总人次同比增加4.32%,医疗费用却明显下降,药费降低总计1.15亿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健全新农合管理制度。全市约有1.1万名2014年度参合农民得到大病保险补偿,补偿资金约5200万元。2015年的补偿工作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启动,实行新农合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一站式”同步报销,将有效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深化全民健康教育。以健康大讲堂带动全民保健工作扎实开展,目前成功举办健康大讲堂24次;完善健康体检服务流程,并积极建立健全市级全民保健专家库。同时,与市总工会、廊坊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首届金牌讲师评选活动,共40名市直属医疗单位选手参赛,通过选拔精英,促进健康传播,为健康廊坊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目标要求,广阳、安次和廊坊开发区建成了5家公益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了中医药国医堂,并采取公立医院“领办”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5个国医堂,540个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和6个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探索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养老长效救助机制。于2015年4月份,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经济状况比较好和基层计生组织比较完善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4个县(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基层需求;并借鉴省内其它地市的成功经验,起草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征求了市人社、财政、民政、建设、房管、教育等相关部门意见,待市政府审批同意后颁布实施。
 
继续免费为全市新生儿提供35种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截至目前,已免费筛查新生儿3.4万余人,筛查率达96%,较去年提高14%,减免了我市约7000万元的筛查费用。另外,启动实施免费复筛工作,对筛查出的1112名可疑患儿进行了免费复筛追访,复筛追访率达87%;复筛出异常患儿54人,确诊6人,均已帮助患儿联系对口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廊坊农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97%
 
1月12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廊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已覆盖农业人口311.5万人,参合率达到97%,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切实减轻了农民患重特大疾病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2015年,廊坊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通过主动承接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继续完善新农合管理制度、建立疾病应急救助机制等九项惠民实事,推动全市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力打造“健康廊坊”。
 
主动承接首都优质医疗资源,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廊坊市坚持从规划层面对接,从成熟领域合作,实现“院院”联合、引进优势专科、开展共建共管。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均与京津医院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与北京部分市属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0余家与京津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香河县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成立联合体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燕达集团共建河北燕达医院,朝阳医院选派医疗院长和副院长,负责医院的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对接服务平台,有效承接京津医疗资源转移,让廊坊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京津医疗的同城待遇。
 
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密切合作。廊坊市城区现有廊坊老年康复医院、福源老年康复医院,均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办,在养老服务中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开通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同时,以燕达健康城等项目为依托,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基地。目前,河北燕达建康城已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以健康养老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服务。
 
廊坊市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改革试点范围覆盖8个县(市)、18家县级公立医院,均按期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及对口支援工作,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此外,积极转变医院经营理念和模式,主要依靠增加门诊量、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增加业务收入。与2014年相比,医院门急诊总诊疗人次同比增加12.65%、住院总人次同比增加4.32%,医疗费用却明显下降,药费降低总计1.15亿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2015年新农合筹资标准从去年的390元提高到490元。同时,积极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2015年12月,组织召开“廊坊市新农合大病保险集中发放大会”,全面启动2014至2015年度全市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补偿工作。目前,全市约有1.1万名2014年度参合农民得到大病保险补偿,补偿资金约5200万元。2015年的补偿工作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启动,实行新农合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一站式”同步报销,将有效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以健康大讲堂带动全民保健工作扎实开展,目前成功举办健康大讲堂24次;积极完善干部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体检服务流程,并积极建立健全市级全民保健专家库。同时,与廊坊市总工会、廊坊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首届金牌讲师评选活动,共40名市直属医疗单位选手参赛,活动通过选拔精英,促进健康传播,逐步打造出一支属于廊坊自己的高素质的健康讲师团队,逐步把健康大讲堂打造成自己的品牌,为健康廊坊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为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廊坊市制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按照目标要求,广阳、安次和廊坊开发区建成了5家公益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了中医药国医堂,并采取公立医院“领办”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取得了良好效果,让廊坊城区居民也能够享受到医改带来的普惠政策。
 
在全市开展基层中医药“国医堂”建设,并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拨付专项资金120万元、60万元,用于直管县(区)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5个国医堂,540个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和6个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2015年4月份,廊坊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经济状况比较好和基层计生组织比较完善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4个县(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基层需求;并借鉴省内其它地市的成功经验,起草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征求了市人社、财政、民政、建设、房管、教育等相关部门意见,待市政府审批同意后颁布实施。
 
继续免费为全市新生儿提供35种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截至目前,已免费筛查新生儿3.4万余人,筛查率达96%,较去年提高14%,减免了廊坊市约7000万元的筛查费用。另外,启动实施免费复筛工作,对筛查出的1112名可疑患儿进行了免费复筛追访,复筛追访率达87%;复筛出异常患儿54人,确诊6人,均已帮助患儿联系对口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为全市儿童筑起了一道预防出生缺陷的坚实“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