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中心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hospital-cas.//ABOUT/index1.asp
电话:021-31270810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966号
专家门诊预约须知
1.网上预约方式:
请您登陆我院网站 hospital-cas.,点击专家预约专栏,按提示完整填写信息,我们会在两天内与您电话确认。
2.电话预约方式:
请拨打预约电话54035271,是24小时自动留言电话,请听到提示音后留言,留言必须包含有如下内容:(1)您的姓名;(2)您要预约的专家姓名和科室;(3)您要预约的就诊时间;(3)您的电话号码。我们会根据留言两天内给您回电确认。
3.您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查询医院开设专家门诊的专家情况:
(1)您可以通过医院网站“专家介绍”和“科室介绍”专栏了解专家情况和专家门诊时间;
(2)您可以拨打31270810转61066了解专家情况和专家门诊时间;
(3)您可以在医院门诊大厅公示栏和电子查询机上了解专家情况和专家门诊时间。
4.因专家门诊未预约直接来排队的患者较多,我们目前在就诊当日一般只安排10名预约患者,预约患者就诊时须到专家门诊护士站登记,并由护士安排就诊。
5.我院专家门诊预约服务有试行中,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介绍:
医院创建于1934年。医院占地面积126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943平方米。现有临床专业33个,开放病床逾952张,年门急诊百万余人次。医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各2个,有七个科室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心内科、康复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中医科有“十一五” 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并荣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综合性示范中医科称号。神经科擅长脑出血微创治疗、脑血管支架和脑动脉介入治疗;放射科和妇科共同开展超声引导下消融子宫肌瘤的无创手术。有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朱建民院长多次被评为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目前全院拥有高级职称1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博士31人,硕士76人。
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苏大学和南通大学的教学医院,上海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教学基地。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设立国际化药物I期试验病房。
从2009年起,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临床转化医学中心,在中科院、上海市和徐汇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13年1月中科院正式批准建立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2014年5月27日中国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上海临床中心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临床中心章程和理事会章程,明确了上海临床中心的建设目标为建立高水准的研究型医院。目前已取得了一批转化成果,受到了党和国家、中科院、上海市、区各级领导的赞扬,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技术、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初步实现了院市合作共建和“双赢”目标。八家临床研究分中心的工作的推进,加速了实验室、临床和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建设成为多学科交叉的跨部门合作综合性平台,有7个项目获立项资助,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完成了DR,16排CT,1.5T和3.0T MRI,PET-CT,数字X线乳腺钼靶机以及操作软件的临床研究并获国家注册证书15项。
医院拥有1.5T及3.0T核磁共振、16排及64排螺旋CT,PET-CT及SPECT各一台,高档DRF、DSA、多台DR、菲利浦C臂X线机,医疗影像采集传输系统(PAC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3500-5500型串联质谱仪8台,彩色超声心动仪,电子内窥镜,高压氧舱,CCU和ICU监护系统等先进的现代化临床诊疗设施。
近5年来,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卫生部科研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获上海市科委资助课题15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资助23项。先后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4项;发表科研论文近千篇,其中SCI收录94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9部。
推荐科室:
中医科介绍
中医科已建科60余年,现拥有1600㎡的医疗用房,设中医病房(床位48张)、中医门诊、针灸及推拿门诊、中医预防保健科。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8人,其中正高职称4名,副高职称5名,博士3名,硕士5名,正副教授5名,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6名,多人担任全国及上海市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在临床、科研、教学、品德等各方面均有建树。
中医科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脑血管病专业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脑病科、针灸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徐汇区基地,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徐汇区重点学科,上海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医院,曾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中医科先后完成中管局、上海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1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成功举办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一次及上海市徐汇区继续教育项目四次,取得较好效果。
中医科设有“偏头痛、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脾胃病、神经精神疾病、肾脏病、老年病、月经病、皮肤病、针推治疗颈腰椎病及骨关节病”等专病专科,其中偏头痛、脾胃病、脑血管病、神经症诊治在市区享有盛誉,上海电视台“名医大会诊”栏目也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医药治疗中风、中风后并发症(中风后抑郁、心脑综合症、血管性痴呆)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科已建立了常见慢性病偏头痛、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痴呆、糖尿病的中医诊治规范。中医科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门诊及住院患者心脑血管病占较大比例,其中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占75.320%,心脑血管病的疗效约86.35%,近几年进行了颅痛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及相关合并症的研究及中医“治未病”与慢性病防治的研究。中医科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中风、骨关节病,滚针治疗皮肤病(痤疮、带状疱疹、脱发、神经性皮炎等),穴位注射治疗慢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科年门诊量达十三万余人次,年出院人次达一千三百余人。
中医科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留学生等带教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三年带教见习生150人;实习生150人;留学生150人;接收二级医院中医科医师、社区医院中医科和康复科医师,以及外国进修医师100人;共培养四名硕士研究生。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拥有6个病区、174张床位,现有医师22名、护士50名,其中正高4名,副高7名,具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学科带头人曲毅主任入选CCGI 2012、OCCGS,上海医学会老年、全科年会等会议主席团,再次当选为中国全科医师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上海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获得2013年徐汇区光启医学奖,并担任《家庭医学-巡诊医护与预防(第5版)》副主译。科室以“专科化发展、整合式医疗” 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心脑血管病为主攻方向,以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代谢异常、老年感染等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积极探索老年病多领域、多专科的交叉协作。 进一步加强临床科研工作,充分利用学科发展机遇,密切与中科院的课题合作, 获得上海市卫生局、徐汇区科委课题多项,发表SCI 4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近3年累计影响因子为25.60。 2011年起成为上海市全科培训基地,招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学员30余人,努力建设“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培训示范基地”。
老年病科进一步严格科室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强化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获得医院首批5个“创全示范科室”的光荣称号。
目前,全科在科核心小组的带领下,以“温馨服务、规范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并向着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管理的医院目标迈进。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脏内科 朱福 顾水明 郑宏超 任建英
消化内科 陆思源 熊文坚 张宗祁 冯珍
内分泌科 盛宏光 丁新 张宗祁 邱凌
骨科 朱建民 张银网 苑建新 朱海波
胸外科 胸外科 徐建勋 黎毅仁 张庆基
妇科 李柱 张国玲 徐婉梅 陈家英 蒲画华 陆美英 岳宜琦
内科 刘进香
老年病科 俞正霞 徐伟民 谢文岚 王伟良 胡珺 席蓓莉 毛旭东 曲毅
泌尿外科 江鱼 唐来坤 郦俊生
五官科 程荣荃 杨旭 顾向阳
病理科 黄伟良
口腔科 苏敏华 陈耀宗
针灸科 李建萍
皮肤科 张裕坤 李大宁 刘进芬
功能检查科 赵奕文 卞士平
耳鼻喉科 曹明根
传染科 陈汉京
医学影像科 王瑛 许永华 郑颖 符忠祥 张海晨 吴春芳 方超 项守平 王伟
心内科 朱福 任建英 王德文 崔克俭 缪培智 黄波 顾逸敏
呼吸内科 胡斌 王琼 陈弘群 余荣环
乳腺外科 沃建华
药械科 余琛 毛士龙
中心实验室 贾晶莹
眼科 杨筱丽 董健鸿 孙玮 朱瑾 徐慧琴
儿科 郑珠丽 宋善路 华炳春 符莉 周志英 谈钧佩
康复医学科 杨坚 高宁沁 朱琪 张颖
营养科 王新宜
肿瘤科 张瑞芳 朱玉芬 邹海萍 吴宁
神经外科 张雪明 吴伟烈 张天锡 董伟毅
急诊科 章之川
肾病科 康彬 张汝忠 黄宝砖
普外科 陆立平 郑荣贵 陆品相 王志勤 胡强 黄山旭 周尔锦 黄韬 胡新华 陈有民
血液科 朱宗鹏
核医学科 高静
神经内科 谢连红 刘进香
麻醉科 葛春林 王良刚
中医内科 张慧
放射科 吴继琮 章健
中医科 孔昭东 赵达安 徐新春 姚永年 杨建梅 张亚敏 徐华元 陈雷 徐中菊
检验科 朱佩英
新闻:
徐汇区中心医院推出网络医疗平台 高血压患者可在家诊疗
今后,去徐汇区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只需上网输入相关数据,不出家门就能与医生“面对面”,获得个性化诊断与治疗方案。近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研发的高血压病网络医疗平台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
这一全新的高血压病网络医疗平台包括病历管理、诊断治疗管理、通知提醒、疗效评估、医患互动等模块。患者输入身高、体重、血压数值、用药情况等病情信息后,系统会自动给出诊断建议,经医生对诊断结果调整审定后,确定诊疗方案,并以短信形式回复患者。
据悉,出具的诊疗方案将确定出高血压级别、心血管危险程度,开出处方,以及建议进一步检查项目、非药物疗法,提示复诊时间。
院方称,该平台是对现有诊疗模式的补充,在患者与医师间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不但为患者缩短就诊时间,还降低了就诊开支,患者只需有网络、懂得操作电脑,就能够享受到这一平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