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曲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hkqysqyy./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巴林路78号
电话:51607180
介绍:
为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减少残疾、促进康复,更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功能,高质量地实现国务院制订的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建设目标,曲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曲阳社区中西医康复基地。
基地主要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力量,并与复旦大学手外科研究所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还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言语听觉病理学系、英国Bobath中心、墨尔本学习与交流机构、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日本鸟取县立小儿综合疗育中心、美国Towson大学作业疗法系、台湾大学医学院、香港职业治疗学院等国内外多所大学、机构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基地拥有传统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综合的中西医康复专业力量,尤其在语言康复方面,拥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康复设备。
基地将发挥大学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高水准的系列社区康复服务。
专家:
郭鹰
擅长:对各类口腔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根管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万莉
医疗擅长:熟练掌握口腔内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口腔修复
服务宗旨:一切为了患者,精益求精
俞红娜
医疗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和干预
服务宗旨:母婴安全、儿童优先
吕留彦
医疗擅长:运用针灸、推拿手段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疾病
服务宗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罗静
医疗擅长:中医针灸、推拿、拔罐及穴位治疗
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
新闻:
虹口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项便民举措获赞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社区10万余居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中心党支部坚持“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为民联系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围绕“四颗心”体现为民务实
中心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以“真学真查真改”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不断赢得群众信任。工作中,坚持“诚心”倾听意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等“四风”突出问题,中心注重敞开大门,定期组织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通过党员参加所服务居民区党支部学习交流、家庭医生“健康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即知即改。坚持“精心”查摆问题。认真梳理研究群众意见,查摆归纳出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有时流于形式、中心站点分布欠合理、“一次看病两次结算”造成不便、救助对象医疗报销程序烦琐、脑卒中患者关注治疗偏少、中心人才培养、知识应用及管理效能落后于居民期盼等六大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找准找实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症结。坚持“热心”为民服务。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深入落实“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更加注重维护病人权益、尊重病人感受。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在宣传推广上,做好一份宣传资料、一部公益宣传片、一组宣传海报,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便能享受到温馨服务,有效增进了医患交流,提升了服务效能。坚持“恒心”健全制度。针对群众最有怨言的“政策停留在路上,服务停留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实在身上,造成关口堵塞、供需错位”的问题,中心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抓手,认真组织“强化宗旨意识,真诚服务群众”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志愿宣传“四进社区”,促使为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
五项“便民措施”广受群众好评
中心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有针对性推出多项务实便民举措,着力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完善“11253”服务模式,使服务居民需求不再远。针对曲阳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完成对所属24个居委的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打造了医疗、护理、公共卫生防治一体化的“11253”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即:1名家庭医生配1名护士服务2500名约定居民,3组医护人员组成1个家庭医生服务单元,另派1名防保人员参与服务单元工作。家庭医生“下社区,进家庭”的真诚服务,换来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居民满意率达98.6%。合理调整站点分布,使周边百姓看病不再难。针对原有三个站点存在离中心偏近导致资源浪费、硬件设施陈旧导致就医不便、面积偏小导致覆盖半径有限的问题,重新调整站点布局,新增两个250平方米的家庭医生诊所,修缮两个家庭医生诊所,打造出一个崭新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形成了“小病找社区”的有序就诊格局。试行“医药分开”模式,使居民看病配药不再烦。与玉田家庭医生诊所临近药店合作开展“医药分开”试点,让居民就医后可直接在药房取药,从而避免再次往返,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跑冤枉路”问题。半年来,配出药品近300万元,受益居民达33000人次,目前正在全社区加以推广,确保10万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用药便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使就诊报销手续不再繁。针对原来街道救助对象在中心就诊后,要凭发票再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报销,造成弱势群体“手续烦、负担重”的问题,根据民政部相关文件精神,配合街道开展“一站式”服务试点。救助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落实社区首诊、定向转诊,并根据救助政策给予费用减免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补贴,取消5万元医疗救助封顶线,切实减轻了救助对象的医疗负担,使医疗救助流程更加快捷。目前已有261名救助对象自愿签约,真正为弱势群众争取了权益,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实惠。开展“医养结合”项目,使居家康复愿望不再愁。针对街道大部门老式小区住宅没有电梯,部分中老年人因患脑中风,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却无法正常就诊、只能无奈卧床不起的状况,中心主动聚焦问题、迎难而上。经家庭医生全面排摸,独自居住且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无法正常来院就诊康复的老年患者约有76位。对这些老人,中心专门安排康复医师上门服务,并在街道大力支持下设立“医养结合,关爱社区,居家康复”项目,为他们进行上门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和传统康复治疗、理疗,从而在不给家庭增添负担同时,有效满足了患者康复需求,目前已提供1710人次服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