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古北分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红宝石路398号
电话:021-62758030/51530200
介绍:
1907年,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的金神父路(今天的瑞金二路)创办一所有外科的西医医院,中文名称是“广慈医院“,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Hospital Sainte-Marie)。到1948年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1972年更名为“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取得辉煌成就。34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693张,实际开放1800张。每年急门诊量328万人次,年出院人次8.5万人次,年手术量5.5万人次;职工人数3536人,医护人员2485人,高级职称452人,院士3名,中华医学会分会主委3名。中国医院综合排名名列第四。
参与“863计划”和 “973计划”项目共25项;近年来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共9项,省部级62项,18个重点专科排名上海市第1名;9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二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生导师149名、博士生导师112名,在校学生564人。
瑞金医院自九十年代末起,开始了医院集团改革的探索。2000年7月,上海瑞金医院集团正式成立。经过十几年实践,医院集团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国家卫生部医疗改大背景下,拓展了医疗合作的模式,总院资源更合理的配置和发挥。目前瑞金医院管理集团下有:瑞金医院总部、瑞金北院、瑞金卢湾分院、瑞金闵行分院、瑞金远洋分院以及瑞金医院(古北)。
相关新闻:
参观国际医学中心
6月4日,在院办和发展部的组织下,我院行政人员十余人参观了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是一所包含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医疗美容、内窥中心、生殖中心、健康体检科等科室的综合型国际医院,设有450张病床。同时以“3H”(Hospital医院、Hotel宾馆、Home家)医疗模式,提供温馨的国际规范化服务。医院将由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管理经营,是一家以国际化医疗视野和现代化服务为标准建造的综合性医院。
我们医院一行13人受到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助理陈海东,以及市场部经理王琳的热情接待。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门诊接待大厅、门诊诊疗室、住院病房、ICU中心、内镜治疗中心、儿科病房以及体检中心。
据陈海东助理介绍,在SIMC完全不用担心拥挤、排队、与医生没有充分时间沟通的情况。SIMC采用预约制诊疗,“不是病人等医生,而是医生等病人”。护士也由世界各地招聘而来,精通多国语言,真正的国际化服务。
那些从未逝去的你身边的教会医院
上海开埠前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郎中以游走或坐堂等方式行医。开埠后随着传教士的进入,上海出现了综合性的西医医院。自从1844 年起,基督教会开设了仁济医院、同仁医院,天主教会开设了公济医院、广慈医院等,到1910年共计达14家。
这些西医医院的建立使中国的医疗体系发生重大变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综合性西医医院成为实施医疗的主体,原来的中医退为一种从属的医疗方法。
早期医院基本上由教会开办,而治病救人的医院最能诠释宗教的教义,所以医院的特点是医教合一。许多医院附近设立了教堂,甚至教堂与医院同一名称。伯特利医院的名称就源自《创世纪》。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家医院,紧挨它旁边的安心堂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一些病人受到传教士虔诚敬业的影响,从经常参加礼拜到逐渐皈依教会。又因中国信徒越来越多牞安心堂于1908年脱离伦敦会改称中华基督教天安堂,由华人牧师倪蕴山任职32年。
跟上先进的医疗潮流
西医医院的出现,使上海跟上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潮流。如1849年继乙醚麻醉法后又问世了氯仿麻醉法,第二年上海的医院中就运用于外科手术。1875年西方施行了第一例无菌手术,一年后上海医院的重要外科手术亦均在无菌情况下操作。随着无菌消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医务人员开始重视清洁并穿戴灭菌手术衣,手术室内的大量围观者也被禁止。这些都为当时上海的医院及时采纳。上海的宝隆医院(现在为武汉同济医院)在1912年已经建立了X光机室。上世纪20年代,仁济医院从国外购置了2台X光机,属当时的先进医疗设备。除此之外,细胞病理学说、微生物病原学及西方学者对各种病菌的发现和描述、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临床检查法等,都随着该时期新的医生来华而迅速传入上海教会医院。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医学科学出现了专门化趋向,如产科、神经科等实行专科就诊。1885年,美国基督教妇女传道服务团在上海西门外创办妇孺医院,成为我国最早的妇产科医院。上海的医院后来有了骨科、皮肤科和牙科,手术发展到肿瘤、膀胱结石和坏死性骨骼切除和乳腺、腹水等疾病的治疗。
正规的医院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医院在上海扎根发展,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日益严格和精细。病历记录制逐渐形成了正规的体系。医院开始使用专门的记录簿,通过表格详细描述病人的基本情况,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早在1919年,有详细病案记录的占当年所调查医院总数的40%。后来病历记录制度成为现代医院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指标。
新型的医患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教会控制的医院,往往是以向人们行医治病来表达基督的仁慈和爱心。所以,在旧上海的一些教会医院,通过某些医疗过程,把人权思想和平等博爱的精神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也是必然的。当时的医院,多以“宏仁”、“慈爱”“广慈”或“仁济”为名,就是这种理念的反映。因此在教会医院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医师特别注意医院留给病人的第一印象,极力做到待病人像客人。他们的热情周到,很容易使病人消除陌生感和畏惧情绪。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好多变化,但上海的医院却一直在发展。到1948年12月,上海已有综合性医院101所,其中包括中国人创办的红十字会总医院等。而其中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成为了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医院。解放以后,上海的医院进入了一个崭新快速的发展阶段。
1907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创立广慈医院(L’HÔPITAL Sainte-Marie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意为“广为慈善”
1914年成为震旦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
1948年院区占地4万平方米,780张床位,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医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成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
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医院”;
1972年,根据医院门前的“瑞金二路”改名为“瑞金医院”
现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