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tongjihospital../main.php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
电话 :(021)56051080
Email:shtjyy@126.
门诊挂号时间及费用
平时挂号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7:30-11:30,下午12:50-16:30
高温期间挂号时间: 周一至周日 上午7:30-11:00,下午13:20-16:30
门诊挂号费用:
专家门诊:主任医师门诊20元,副主任医师门诊17元
普通门诊:14元
服务联系电话
(021)66111140
(021)56051080
门诊就诊须知
初复诊的普通门诊病人凭预检条挂号;
专家门诊可直接挂号,但专家门诊实行限额挂号,挂完为止。
挂号后请到门诊各科就诊,按挂号单序号有序就诊。
挂号后就诊当日有效,隔日作废;专家门诊挂号半天有效。
特殊人群优先措施
离休干部持离休证、军人持军人证、7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残障人士等专门窗口优先挂号,军人持军人证在门办审核后免挂号费。
门诊一站式服务功能介绍
适用对象:医保初诊,医保复诊,自费初诊,自费复诊(除少儿医保,大病医保外)
一站式服务优势:省略人工收费环节,明显缩短就医时间
简要流程:
医保卡患者:患者携带医保卡至自助机充值,建立自费账户,自助挂号;凭挂号发票至相应科室就诊,诊疗结束后医生可直接确费(费用按照医保规定自动从医保账户和自费账户中扣除);患者凭确费单,药方和检查申请单到药房直接取药或至相应检查科室进行检查。 自费患者:患者携带第二代身份证至自助机进行身份识别,制卡,自助挂号和充值;凭挂号发票至相应科室就诊,诊疗后确费;凭确费单和申请单,药方至检查科室或药房
补充说明:
(1)该账户需设置密码,保障账户安全
(2)自费账户内余额可多次使用
(3)就诊后欲取回卡内余额,可携带就诊卡和本人身份证至门诊14号收费窗口办理
(4)自助机可自助查询账户情况,修改密码,自助打印发票
(5)使用过程中如需帮助,可咨询医务人员
急诊就医须知
急诊24小时开放科室:急诊抢救、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
急诊抢救、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实行24小时坐诊。其余科室实行电话通知到岗制。
遇有不明之处请向预检护士咨询。
介绍:
上海市同济医院建立于1991年,隶属铁道部,冠名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1995年获评上海第一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年与铁道学院合并医院更名为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2000年,并入同济大学,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0年属地,划归上海市地方政府,隶属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由申康中心和同济大学共同管理,第一冠名上海市同济医院,第二冠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62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2287台,拥有3.0T MRI、320排CT、带PET功能的单光子双探头可变角ECT、DSA,以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现有员工1900余名,核定床位1100张,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和全科医师培养临床基地。承担了上海市西北地区400余万居民的医疗保健和一、二级医院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任务。
医院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目前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进入上海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即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骨科和消化内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其中心血管内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医学影像科、儿科、精神医学科、妇产科、内分泌科、胸心外科和普外科为方向的重点培育学科群,以及以血液科、呼吸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和皮肤科为代表的特色专科群。同时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201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同济医院临床转化中心成立,国家"千人计划"等一批学者落户医院。医院在脏器康复、生殖医学、干细胞等新兴领域前沿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快速发展。
医院承担着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七、八年制)教育、国家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任务,建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临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13年底医院拥有博导41名、硕导89名。拥有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上海制作基地"和"同济大学医学模拟教学中心"等现代医学教育示范基地。有着深厚的教学底蕴,有一支良好的教学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2014年有关全程教学体系及保障体系的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取得了包括华东赛区医学生技能大赛特等奖在内的一系列教学奖项和一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同济大学重点课程,在二次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中成绩优良。
医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发展,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及GMP细胞制备车间等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2013年,医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7项,当年外来科研经费达3034万元;发表论文309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Cell Stem Cell 》等SCI收录论文126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70篇。医院累计申报国家专利94项,获得国家专利6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科研成果。
医院秉承求实、求精、求信、求达的院训,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形成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院风。医院培育健康传播文化,积极参与援摩、援疆、援滇等医疗帮扶工作,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与提升医疗质量、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坚持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理念,在上海和全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科室:
大华门诊部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华门诊部是医院为满足大华地区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而开设的跨地区的分支医疗机构,是直接为大华地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的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部。于1999年7月1日开设,是非营利性的全民所有制医疗机构。
人员配备: 办公室管理5人;临床医技后勤3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为8名、主治医师12名、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5名、主管药师1名;护理(包括预检)19人,其中8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3名护士。
门诊部规模: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社区医疗、药剂科、检验科、心电图、B超、放射等医学影像科等16个临床医技科室,实行全日制服务,主要开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同时发挥三级医院医疗优势,开设专家、专病门诊,解决疑难疾病,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为大华地区广大居民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主要仪器设备:日立5500彩色超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流变监测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线电视诊断系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微波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全自动牵引床、牵引系统、多功能电疗仪、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器等。
作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功能的延伸,大华门诊部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以区域服务作为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便利社区居民、补充医院功能、扩大同济医院品牌的社会影响。9年多来,我们接待了70余万人次的就诊,初步解决了常见病、多发病,受到了居民的信任和好评。我们坚持合理检查、治疗、用药,合理收费,以精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更广泛地满足广大病员的就诊需求。
一、专家、专病门诊安排
为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以同济医院为依托,派遣有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参加各科门诊,常年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社区医疗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心电图、B超、放射科、检验科等16个临床医技科室,各科开诊时间周一~周日全天门诊。另每周拥有上海市著名专家坐诊,开设专家、专病门诊,解决疑难疾病.
联系电话:66344701 邮政编码:200442
儿科
儿科具有一支技术水平高、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5人,硕士9人。年门急诊诊次达10万以上,核定病区床位52张,居上海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儿科前列。儿童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率高,疗效显著,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高。病房设有普儿科和血液科、新生儿科等专科以及危重病人抢救室。普通病房为3人间,均设有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另设有配备各类生活设施的1人间和2人间特需病房。儿科积极开展“温馨关爱式”服务,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上海市医疗系统“十佳文明好事的”表彰。
医疗特色
小儿血液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技术与远期疗效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小儿哮喘:开展常见过敏原检测和脱敏疗法,采用国际推荐的GINA方安规范防治儿童哮喘,疗效显著。
新生儿疾病诊治和抢救规范,技术精良,疗效显著。
其它特色: 儿童心里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儿童保健等,均有专科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诊治规范,疗效显著。
科研教学
历年来承担同济大学医学院教学工作。是医学硕士培养点,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生2人。参与完成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市局级课题近十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
专家:
科室 医生
骨科 马仁治 俞光荣 张世民 宋献文 叶刚 周家钤 程黎明 袁锋 王树青 梅炯 贾永伟 朱辉 杨庆诚 祝晓忠 李山珠 王家骐 曾至立 李海峰 闵晓辉 杨云峰 潘云堂 蔡宣松 王欣 林娜 陈雁西 毕刚 饶志涛 钱列 李海丰
心内科 蒋金法 罗明 戚秀卿 徐文渊 王乐民 许富鸿 王宏保 邓兵 徐文俊 邓南伟 夏芝芸 陈义汉 宋浩明 车琳 许嘉鸿 马文林 方宏
妇女保健中心 潘义信 张俊发 李怀芳 童晓文 汪月华 朱新贤 张雷 程树高 张弋 刘胜兰 郭飒 樊伯珍 王净 章劲夫 纪亚忠 党云文 韩晶 李莉 杨仲娟 戴秋玲 金宗浩
外科 孙佩波 涂之远 范跃祖 高原 龚凯 刘文方 吴社华 刘鹏飞 朱勤 刘凯 黄道景 张国锋 姬舒荣 叶春 赵泽明 陈泉宁
消化内科 杨长青 陈锡美 黄志刚 王勇 王志荣 张东伟 许树长 杨文卓 卢峪霞 陈泉宁 王胜兰 王炳芳 宛新建 王晓蕾 陈贤鸿
内分泌科 张秀珍 雷涛 赵家胜 吴先正 谢南姿 贺铭 张克勤 周筠 张春阳 于泓 谢壮丽
儿科 谢晓恬 石苇 刘兴元 傅相蓉 蒋莎义 魏东 唐晋清 傅晓燕 赵红 鲁星燧 葛步军 刘振荣 毛均美 王巧冠 求明华 宋宝蕾 傅湘蓉 黄琪祥
胸心外科 梅运清 李大文 王永武 高文根 王玺胜 冯靖 周永新 黄国长 蔡建志 宋艳丽 季强 杭闻 孙益峰 黄俊峰 钱振宇 汤敬东
血液内科 徐龙 顾凤英 薄兰君 陆紫敏 梁爱斌 熊红 傅建非
神经内科 詹青 陆振康 谢红妹 陈斐 王戈鹰 聂志余 何育生 金荣祥 张天宇 黄冬雅 曹建淳 侯辉光 靳令经
精神心理科 陆峥 吴文源 崔海松 刘美兰 李春波
眼科 李锦文 阮培明 郑卓 仇许玲 荣翱 王惠英 朱茜 毕燕龙
中医科 陈百先 潘金友 鲁小青 李昊 郭颂铭 郭颂铭 杨毅勇 孙瑞涛 宋献文 陆菁 沈群 刘爱华 聂志荣
呼吸内科 佘美君 杨忠民 吕寒静 邱忠民 魏为利 洪光朝 刘瑞麟 郑玲 王岚 杨文卓
肾内科 蒋晓峰 李素 汪浩 马骏 崔春黎 王慧芳 吴毅泰 原爱红 许晨
泌尿外科 袁涛 桂亚平 曹承华 吴登龙 卞崔冬 廖国强 王天如 姜启全 相俊 吴强 章劲夫
耳鼻喉科 葛荣明 许雯 邱海鸥
口腔外科 丁国伟 季振威 董帆
康复医学科 王小兵 叶刚 金荣祥
神经外科 张银福 潘庆刚 海舰 刘宁涛 王飞 王戌元 顾斌贤 张桂运 陈左权
脑外科 陈左权 凌锋
肿瘤科 卞大荣 易升明
皮肤性病 陈德利 施伟民 黄欣 张文萍
急诊内科 孙跃喜 沈祖刚 钟沛霖 郭莉
临床输血科 陆紫敏
风湿免疫科 汤建平
精神医学科 李玉珊 张旭 姚军 陆峥 吴文源 崔海松 刘美兰 李春波
心血管内科 陈义汉 蒋金法 罗明 戚秀卿 徐文渊 王乐民 许富鸿 王宏保 邓兵 徐文俊 方宏 马文林 许嘉鸿 车琳 邓南伟 夏芝芸 宋浩明 马军 沈玉芹
大华门诊部 郑卓 詹青 杨仲娟 戚秀卿 罗明 雷涛 陈百先 杨忠民 谢南姿 谢红妹 吴先正 求明华 毛均美 黄骐祥 桂亚平 陈贤鸿 曹建淳
感染科 沈昭在 王新敏 陈洪海 沈昭
医学影像科 王国良 吴元佐 郑少强 杨振燕 赵小虎 詹松华
超声诊断科 邢苏荣 宋烨 陈苏宁
口腔科 董帆 丁国伟 薛桂平 周正炎 陆卫青 陈希贤 季振威
核医学科 马宏星
营养科 舒晓亮
普外科 孙佩波 涂之远 范跃祖 刘鹏飞 高原 龚凯 刘文方 吴社华 赵泽明 叶春 姬舒荣 张国锋 黄道景 刘凯 葛步军 鲁星燧 朱勤 陈泉宁 邢海林 董帆 郭颂铭
检验科 万海英
麻醉科 张晓庆 李中
药剂科 祝德秋
特需诊疗科 肖鸣异 谢卫东
心功能室 倪爱珍
肾脏内科 蒋晓峰 马骏 李素 许晨 原爱红 吴毅泰 王慧芳 崔春黎 汪浩 傅鹏
肿瘤内科 卞大荣 易升明
放疗科 王凡
皮肤性病科 陈德利 张文萍 黄欣 施伟民
耳鼻咽喉科 葛荣明 许雯 邱海鸥
新闻:
我院顺利迎接上海市病历质控中心督察
7月17日,上海市病历质控中心6名专家对我院病历管理和书写质量进行上半年度督导检查。罗明副院长主持接待检查工作,医务处王飞处长、林妍副处长等相关人员参会。
今年市病历质控中心通过《2015版上海地区病历质控标准》,并通知上半年按照新标准督察病历质量。我院医务根据相关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修改部分病历书写模板,对照检查标准妥善布置和积极准备,并完善修订相关制度,同时要求临床科室加强对病历的自查和整改,以高质量、高标准迎接此次病历检查。
检查当天,专家组指出我院病历管理中的亮点如制度建设完善、在线考核系统新颖,病历书写比较规范,能够按质控标准的要求完成,同时专家组也提出在病历模板统一和三级查房的内涵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病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承载体,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体现的基石,同时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书。通过这次督查,我院将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内涵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保证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