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511-87262584
地址: 句容市华阳镇西大街60号
介绍:
句容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有着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教学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技术合作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集团医院,拥有床位673张,在职职工919名,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其中医技人员正高职称16名,副高73名,中级250名,研究生33名。
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是镇江市重点专科,妇产科、ICU是镇江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3年11月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评,全院医疗技术有很大提高,成功地开展了永久型人工以及起博器埋置术、脑出血微创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各种介入治疗和腹腔镜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近3年来,全院共有6项科研通过鉴定,有一项获省二等奖,二项获镇江市三等奖,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70余篇。年门诊量超过100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30000人次,医疗、后勤用房近五万平方米。
医院拥有1.5T核磁共振一台,16排、64排螺旋CT各一台,800mAX数字胃肠机、多功能X线诊断系统CR、DR、移动式中C型臂X射线诊断设备、进口彩超、电子胃肠镜、腹腔镜、血透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仓、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OCT)等大中型医疗设备1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超过亿元,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医院总资产达4亿元。医院始终把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医院重点工作,每年都要选送2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到上海、南京、苏州、镇江等三甲医院进修,并积引进极医疗专业人才,医院现有镇江市“169”三期工程科技骨干2人、镇江市医学重点人才1人、句容市“313”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科技骨干14人、句容市卫生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8人。医院有完善的教科研组织,承担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带教实习生50余人次,接受进修生20余名,圆满完成医学类的临床实习任务。
经句容市人民政府批准,占地150余亩,按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易址新建市人民医院,已于2015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按1000张床位规划设计,建筑面积达16.8万平方米,由政府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2015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三年。
医院积极向社会推进医疗服务承诺制,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突出人性化服务,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病员的综合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医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十佳医院”、“镇江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句容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省肿瘤医院赴句容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5月30日,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普外科、麻醉科等20余名大外科医护党员在外科支部书记马圣香的带领下,来到句容市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专家们一到医院立即兵分四组,一组来到门诊大厅参加义诊,以外科主任陈环球为首的专家团队耐心为患者解答疑惑、分析病情、提出治疗方案,在家门口与大医院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很多患者慕名而来,陈主任的诊桌前很快排起了长队。整个义诊活动持续到上午十一点,共义诊患者约80名。另一组投入到三台消化系统疾病的义诊手术当中,另有一组带着慰问品前往茅山敬老院慰问。另外还有外科孙孟青护士长进行护理教学,与护理同仁交换了在新加坡医院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据了解,两家医院之前曾以多种形式开展“送医下乡、送知识下乡”的活动,受到基层老百姓的欢迎和称赞,同时对双方的发展与技术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句容市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
近日,句容市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举行建立医疗联合体合作签约仪式。句容副市长彭良豪、政协副主席黄培出席签约仪式。彭良豪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据了解,签约后,东大附属中大医院将选派高层次人才担任句容人民医院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科室主任,开展日常工作;对句容人民医院介入科、骨外科、心内科等科室进行帮扶性协作,实现双方在更高层面上的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机构发展的利益共享,形成医疗资源的最优组合和有效利用。建忠亚君
句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渐入佳境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句容市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模式,达到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费用“一升一降”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基层首诊工作机制,落实双向转诊管控措施。实施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差别化支付政策,提高慢性病患者镇级报销比例,将10个分级诊疗试点病种镇级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85%,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起付线标准,引导群众小病和常见病在基层合理就医。大力推进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60%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对象力争达1.5万人。
推进市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进一步理顺各方权责关系,建立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医药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机制,调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激发医疗机构的运行活力和医务人员的内生动力。
加快“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建设。在2015年已建成边城、郭庄卫生院两家全国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建成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2家。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今年开工建设黄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白兔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天王中心卫生院和茅山卫生院综合楼,6月底前要完成报批报建手续和规划设计工作,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改进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药占比、主动收治病人、住院人次、次均费用、有序上转病人等重点指标考核。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创新基层人员编制管理,建立基层卫生骨干队伍,拓宽基层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65元,较上年增加85元,其中财政人均补助485元,个人缴费180元,参合率保持98%以上。镇村两级门诊报销比稳定在50%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达80%,基本医疗报销最高补偿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继续实施大病保险,落实省定20种大病医疗保障政策,开展在校学生白血病、恶性肿瘤二次补偿,提高重点人群保障水平。加强市外就医转诊管理,力争实现市域内就诊率达85%以上的目标。
推进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做好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严格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价。以临床路径为基础,推进市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按人头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按床日付费以及总量控制结算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达30个以上,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
全面实施“智慧健康”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基础建设与信息化改造,通过安全保护省级评测。建成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计生服务资源、全员人口信息、决策支持等5大数据库,实现区域平台的数据共享和省级数据的下载、上传。推进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启动居民健康服务APP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全面实施,让句容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让医改的成果真正惠泽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