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池州市人民医院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百牙中路3号
邮编:247000
电话:0566-2816080
传真:0566-2022417
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1.根据病情,选择您所信任的专家或专科医生。
2.帮助您联系特殊检查项目。
3.门诊设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预约看病接待,帮助您提前挂号,约定专家或专科医生就诊时间,陪同您到相关科室就诊。
1.电话预约
门诊预约服务热线:0566-2816500
2. “银医卡”自助预约
在门诊1-4楼各个楼层摆放银行自助签约挂号机,办理“银医卡”的患者可在该机上进行自助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打印化验单等功能。
“银医一卡通”知识问答
1、什么是“银医一卡通”?
银医一卡通又称为银医通、银医卡,我院“银医一卡通”是将银行的信息系统与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通过农业银行专门的银行医疗卡或者普通银行卡,依托银行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为医院及患者提供的一揽子医疗服务解决方案。
2、为什么要启用“银医一卡通”?
通过农行“银医一卡通”,患者可以自行进行门诊预约、选择就诊时间,免去了排队挂号、等候缴费的时间,而通过自助终端、医生工作站、护士站、收费处等多渠道诊疗费用的实时结算也有效减少了患者携带大量现金就医的麻烦。此外,患者在医院可以通过自助设备查询和打印各类治疗费用,就诊结束后还可将卡内余额以现金或转账形式退还,免去了各种繁琐的退款手续。
3、启用“银医一卡通”后就医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为了保证医疗信息的完整和准确,“银医卡”实行实名制,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个人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进行办理。
如果您持有多张就诊卡,建议您绑定医疗信息相对完整或经常使用的就诊卡。
绑定前要确认银行卡、就诊卡和社保卡信息一致。
就诊前需要确保银医卡内有资金。
4、如何办理“银医卡”?办卡是否收费?
首诊患者办理“银医卡”有两种途径:一是持有二代身份证的患者可直接到门诊办卡处(自助设备或人工窗口)“读证办卡”,此途径方便、快捷、准确,建议尽量采用;二是没有携带身份证的患者,先到门诊导医台领取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务必填写详细、准确),持此表到办卡处由工作人员“录入办卡”。建议患者办卡的同时预存一定资费,以满足本次诊疗取药使用,避免反复缴费。办卡的同时即可刷卡挂号。
5、诊过程中“银医卡”中的资金不足怎么办?
如果就诊过程中“银医卡”中的资金不足,您可以在银行在医院设立的自助储值机上存钱,也可以使用银行卡在医院收费窗口的POS机上刷卡支付,可以在医院收费窗口直接现金充值。
6、银医卡如果丢失,如何办理挂失、补办手续?
银医卡可长期使用,如果丢失,要及时到门诊收费处办理挂失手续。填写挂失申请单,一周后,持卡人(或代理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代理人同时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收费处补办新卡。
7、是否提供退卡服务?
门诊挂号室人工窗口专门负责办理退卡服务,并可连同卡内余额一并退还患者。
8、这种银医卡有密码吗?忘记密码怎么办?和银行卡有何区别?
没有密码。保存时应注意尽量避免与强磁场接触,如手机、家用电器等,以免造成卡中信息丢失。需要说明的是,此卡中预存金额仅仅是为了患者就医方便,不计利息,这点不同于银行卡。
9、如果需要复诊,除了带银医卡外,还需带病历本吗?如果病历本丢了,卡在的话,可以再补办病历本吗?
需要带病历本。如果病历本丢了,可以到门诊服务台补办新的病历本。
10、如发现自助系统有重复收费现象,怎么办?
请您找开具相关单据的医生,由他(她)出具纠错单,再到门诊收费处办理纠错退款手续。
11、如何办理结账、打印发票、费用查询和退费?
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可到门诊结算窗口办理发票打印(需要时)、余额查询,退费等业务。
12、医院预约挂号的方式有哪些?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预约挂号需求,医院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农行网点自助设备预约、网上银行预约、医院内签约挂号机自助预约,6月份将开通微信预约。
13、银行提供给医院的自助设备哪几种,分别有什么功能?
(1)自助发卡充值机。功能:自助发诊疗卡、预约挂号、现金充值、银行卡充值、打印凭条。
(2)自助挂号缴费机。功能: 触摸屏操作,语音提示,患者轻松完成自助挂号 ;可选择各科室专家号、普通号、特需号进行自助挂号 ;可通过社保卡、二代身份证、就诊卡获取挂号信息; 实现患者通过触摸手写方式录入挂号信息;全面支持各类银行卡支付,免除现金管理; 可为初诊病人建档,发放就诊卡及为卡遗失病人补办卡。
14、使用自助机是否安全?
自助机使用银联网络系统进行缴费结算,与其他商户使用的POS机刷卡结算一样,银行卡和资金安全是有保障的。
15、自助机可挂多长时间的号?可缴纳多长时间的费用?
自助挂号可挂2个星期内的号,缴费可缴1个星期内的未结费用。
16、银行卡缴费需要扣患者手续费吗?
不需要,手续费由医院支付。
介绍:
池州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70年。1972年4月正式开诊,历经四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雄厚、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池州市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中心、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池州市红十字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医疗用房6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1099张,员工1198人,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81人,硕士研究生104人,在职攻读博士7人,教授、副教授30余人、硕士生导师5人。医院拥有64排螺旋CT、1.5T光纤核磁共振、大平板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C形臂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奥林巴斯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人工心肺机、四套电子内镜系统等大中型设备200余套,设备配置在池州处于一流水平。自1999年建立起医院信息系统(HIS)以来,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省内领先的标准化机房并率先完成了容灾备份机房建设,信息系统已经涵盖医、药、护、技等每一个流程。
医院设置34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医院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提高医院医疗业务水平的主要手段,认真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专科特色,形成了“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格局。普外科、老年医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培育专科,骨科、妇产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被评为池州市临床重点学科,肿瘤科、泌尿外科为池州市临床重点培育学科。
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着力提高医疗水平。近几年,由于微创技术具有“痛苦小、疗程短、费用合理、效果肯定”等优点,我院在运用微创治疗疾病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骨科、泌尿科、妇产科等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如内镜、介入技术在消化道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周边地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的理念,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开展“三新”项目57项,申报、立项池州市科研课题9项。己有普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及呼吸内科7名医疗骨干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并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人才梯队建设格局日趋合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选拔8名优秀青年骨干医生分批赴意大利、德国等医疗发达国家研修,同时组织52名中层骨干和10名护士长前往台湾地区医院短期培训。圆满的完成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8项,参加培训学员超过2000余人次。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推进门诊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探索完善医保管理办法,努力降低医疗费用。2014年,医院门急诊量569862人次,同比增长13.2%;出院37906人次,同比增长12.08%;住院手术10047人次,同比增长12.1%;平均住院日9.4天,病人综合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医院勇挑重担,高质量完成政府保健、社会公共卫生、急诊急救、重大伤亡救治、抗震救灾、卫生下乡、援藏援外等各项工作任务。先后组派援助也门共和国医疗队3人次,选派4名中青年骨干赴西藏参加医疗队。
几年来,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树行新风”竞赛活动示范单位、省“三下乡”先进集体、省事务公开先进集体、“安徽省节能先进单位”、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池州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池州市“花园式单位”、池州市“诚信医院”、池州市直机关单位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第六届池州市文明单位” 等荣誉称号。在全市行风评议中名列先进单位。
天高海阔无边雨,正是雄鹰展翅时。“十二五”期间,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 “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健康事业”为宗旨,以建设“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卓越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医院”为目标,积极投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凝心聚力,科学谋划,为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市人民健康而不懈努力。
推荐科室:
新生儿科
池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池州市目前唯一具有极强新生儿专业特色的独立科室。科室2008年11月单独建科,从建科时开放床位15张发展到现有开放床位30张。技术人员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生1人、在读研究生1人)。内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行封闭式管理。
科室仪器设备先进,拥有高频震荡加常频呼吸机、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高压氧仓、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经皮黄疸测量仪、蓝光治疗箱、蓝光治疗仪、新生儿培养箱、微量输液泵、微量血糖测定仪等。目前正在招标高端呼吸机、暖箱等医疗设备。
我科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脑损伤、败血症、重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脑膜炎、气胸、早产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患儿为870克。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为我科特色技术。科室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救治与管理已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完整方案,并已逐步建立起随访制度。科室医疗工作的目标已由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转到在降低病死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已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和技术包括常频加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胃肠道外全静脉营养、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的持续胃管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肠道微生态疗法、抚触疗法、床边动脉血气、微量血糖监测、床边X线检查、多项生理功能(脉搏、呼吸、血压)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和经皮胆红素测定。
2006年以来开展“三新”项目7项,拟开展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两项“三新”技术。2009年以来已立项市级科研课题六项(资助总金额10万元),其中一项课题同时受到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近3-4年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新生儿科护理队伍有着先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应用腋静脉留置针新方法,患儿住院期间扎一针可以保留一周,大大减少患儿痛苦;率先在我市开展对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明显改善患儿预后,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新生儿护理技术。
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后,新生儿病区面积增至800多平方米,床位数达30张。新生儿科将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布局合理的病房结构、热情周到的服务、极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更多患儿带来健康的喜悦。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于1998年建科,2004年单独成立病区,学科力量雄厚,现为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概况
科室现有专业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医师13人,高级职称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在职博士1人、硕士6人。科内医师曾在国外及国内多家知名医院正规培训进修,拥有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近五年来,共获得市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论著20余篇。
硬件设施
科室现有2个病区,开放床位76张,设有呼吸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呼吸内科病区、呼吸重症急救病房、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配备有德国JAEGER肺功能仪、高级进口、国产无创及有创呼吸机,OLYMPUS支气管镜、多功能床边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先进设备。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科室不懈的追求。呼吸内科拥有一支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年轻的医疗队伍;科室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自己风格和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化学科,呼吸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已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恶性肿瘤、小气道疾病、弥漫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危重症呼吸支持、肺血管栓塞和呼吸系统疑难病诊治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现成了鲜明的医疗特色。此外,科室还积极拓展临床高新技术,为提高疑难患者的确诊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提供了崭新手段,其中包括支气管镜下诊疗、经皮肺组织活检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更多的人可以享受自由呼吸、池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团队将继续扬鞭奋蹄,躬耕不辍。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内科 刘少忠 刘金平 徐晓东
超声医学科 章晓兰 倪玉敏
新生儿科 许东宝
药剂科 徐芹 桂凌
神经外科 汪亮 饶晖 周良东 李峰 郑来宝 夏连贵 马力 贺崇欣
心胸外科 臧国辉
肾内科 丁红莲 周明韬 吴岳春 胡斌 方巧云
耳鼻喉科 罗腊红 汪稳正 周小林 束东山 刘志军 杨善清 仇和悦
消化内科 张军生 双金权 徐秀云 彭春燕 胡志海 石向阳 杜四清 谷永颂
血液内科 胡秀娟 钱皓 刘大翔 祝文娟
感染科 何世荣 朱艳 周淑荣
心理科 陈建华
CT、MRI科 董江宁 钱彬
呼吸内科 刘小甲 江雪红 蒋国华 魏玉平
内分泌科 陈诚 汪丹丹 陈斌 何启胜
放射科 朱正斌 杨邦本
麻醉科 包明胜 周孟虎
肿瘤科 华高艳 陈倩 章秀芳 鲍瑜 郑中星 童舟 刘春林 潘明
骨科 胡磊 叶永杰 吴礼府 周俊 魏建军 高芳型 吴亮 谢贵杰 陈武 胡召云 吴丙虎 田永庆 韩维德 周骏武 匡文忠
CT、MRI(医学影像科) 钱彬 董江宁
神经内科 金戈 琚双五
眼科 陈甜 杨健 叶慧敏 殷义平 汪鸿 仇和悦
口腔科 胡利兵 汪保 吴翠凤 彭海燕 袁舍宁 刘宇鸿 章清河
ICU 倪军喜 刘飞 宋秋鸣
检验科 胡义忠 王细宏
普外科 周立 刘斌 孔胜兵 汪开贵 陈云
妇产科 王丽 赵国霞 何静 吴芳 巫小燕 陈旭红 周芳芳 吴翠松 朱爱芳 夏梦 李荣 胡燕萍 林玉芝 齐玉萍 何辉 纪能枝
儿科 叶升元 陶建华 祝选姣 杨晓光 金素文 江素丽 顾倩 黄玮 羊礼荣 王国平 许东宝 方玉平 汪浩文
泌尿外科 舒丙学 张启旺 周光明 柯磊磊 董平 疏仁义 郭荣利
急救中心 孙鸿礼
新闻:
祝贺我院消化内科荣获池州市第七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根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七届池州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池政【2015】57号文件精神,我院消化内科石向阳、杜四清、双金权、谷永颂完成的项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获得池州市第七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填补了我市消化内镜治疗领域的空白。
胆总管结石等胆胰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且部分患者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替代外科开腹手术,不需开刀,成功地治疗胆总管结石等多种胆胰疾病。在此背景下,我院独立开展了该项技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