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蒙城县中医院网上挂号_蒙城县中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蒙城县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558-7622386

地址: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路7号

介绍:

蒙城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62年,历经50余年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康复、科研、预防、养老、保健、血液供应、义齿加工、中药制剂、社区医疗为一体,以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亿元,编制床位600张,开放床位400张。2012年门诊量25万人次,业务收入1.2亿;现有在职人员560余人,医学硕士5人,在职研究生7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88人。市级名老中医1人,名中医4人,安徽省“十二五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市政府津贴享受者5人。临床医师共120人,中医类执业医师75人;领导班子成员6人中,中医职称4人。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肝病科、肾病科、针灸理疗科等8个临床科室,并实行二级分科。内科设五个病区,分别为心病科、肺病科、脑病科、脾胃病科、风湿血液病科,外科分为2个病区,骨伤科分为3个病区。

【传承发展】中医中药杏林一脉传千古

多年来,医院坚持发展中医不动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科室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晋升晋职、奖金分配等方面,向中医药方面倾斜。

临床科室的日常诊疗严格依据国家各项诊疗规范,按照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一致的原则,对病人开展中医药诊疗活动。

所有病区均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开展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每个科室都制定出两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重点中医专科开展3项以上的特色中医疗法。

积极开展中医药制剂研制工作,医院设置了中药制剂室,对院内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进行加工,制成中药胶囊、糖浆等剂型20余种。

开展了中药小包装业务和中药颗粒剂服务,小包装品种达300余种;购置了多台中药煎药设备,解除了病人煎药的麻烦;设立了中药用药咨询窗口,提高了中药的在诊疗活动中利用率和影响力。

医院成立“治未病”科,有专职人员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中医类人员3名,积极提供“治未病”服务技术,并开展中医体检、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

配合“三名”工程,对各位名中医、名老中医指定学术继承人,全面学习、继承学术经验。

蒙城漆园古都,庄子故里,将中华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宗旨和发展战略之中,制定出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行为规范,设计了独特院徽标志。医院的仿古设计随处可见,典雅的仿古长廊、中医雕塑、图画、医训、都充分体现出“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科技兴院】现代技术,构建硬件基础

近年来,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不等不靠,先后筹集资金 4000多万元,购置磁共振、全身多排螺旋CT、DSA、海弗刀、彩超、D R、C R、电子胃、肠镜、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先进设备100余台(套)。

   创新开展了血液透析、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结石病治疗、肿瘤治疗、断指(趾)再植治疗等专项特色科室。

医院注重临床科研,近年来,共投入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CN正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4项,市级优秀论文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

【管理强院】制度规范 创新管理强实力

医院加强民主科学管理,医院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均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公开招标。实行院务公开,定期召开职代会,使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参与医院发展建设。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分别成立质量管理相关小组,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定期考核,不断改进实施方案,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并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成立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定期对病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并提出整改措施。

感控科,开展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对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进行目标性监测管理,制定出医院感染爆发处置预案,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并定期培训考核。

医院狠抓人才培养与引进,把引进研究生作为人才引入的重点,组建人才梯队,并加速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中医药技术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年对非中医类执业医师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年终绩效。

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和中药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中药管理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制度、中药饮片采购制度、中药安全性监测及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处方点评小组定期对中药处方进行点评。

严抓护理“三基训练”及西学中培训,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均已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目前共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15项。在2012年、2013年全市中医护理工作评比中,分别获全市第一、第二名。

【医院荣誉】厚德载物,以诚行医信昭天下

蒙城县中医院以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承担着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每年对全县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150余人次,长期对口支援6所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建立中医药视频平台,及时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交流与培训工作。

医院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中医药专家为主的应急技术专家队伍,制定应急预案,积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蒙城县中医院多次评为“文明医院”“物价信得过单位”、“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 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

【尾声】

奇葩绽放百草园,大医精诚德业传。顶尖的医学水准、科学的组织管理、深厚的文化内涵、蓬勃的精神风貌,在改革与发展的宏旨下,蒙城县中医院历经50个风雨春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蒙城县中医院将会以更加优质的医疗环境,更加完善的医疗设施,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给广大城乡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仁心仁术抚去百姓疾患苦痛,用儒道医德带给万家健康福音,在道家圣地庄周故里续写不朽的中华医学新传奇!


相关新闻:

蒙城县中医院创先争优重实效

蒙城县中医院以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把各项创先争优工作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该院结合医院实际,经过认真研究,确定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强组织建设、打造中医品牌、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院行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为目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活动开展,达到树立高尚医德医风,强化中医特设建设,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院发展再上台阶的目标。 该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紧跟形势任务要求,及时确定和提出新任务、新要求。现阶段,主要是围绕全面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着力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先争优工作。一是医院领导班子深入科室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职工对医院发展的工作建议和工作要求,了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并认真研究解决方案,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提高。二是开展亮牌示范活动,党员在工作中佩戴党徽,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社区、下基层开展义诊、公共卫生服务等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帮扶活动,重点对吕望段庙乡小学进行重点帮扶,为留守儿童们购买了上千元的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盒等并。四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和病案文书大检查、大评比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充分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及时总结和挖掘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并在《亳州晚报》推出创先争优学科系列报道,夯实了活动基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亳州:将来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亳州市出台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中医,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中医药费医保报销比例

到2015年年底,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市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也将提高……日前,记者从市政府制定的《亳州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得知,亳州市中医药服务将遍地开花,市民在乡镇或社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服务。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往后看中医,群众不必再来回奔波,在各自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直接就诊。

据介绍,目前亳州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4家,56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按照《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亳州市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5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要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另外建成12个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中医重点专科。

而到2015年年底,基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所有中医医院全部实现标准化,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同时建成20个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中医重点专科。届时,市民去任何一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看中医。

根据《行动计划》,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体系中,符合国家医疗保障政策规定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将被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报销比例。同时,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也被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

也就是说,对市民而言,今后享受中医药治疗,其在医保中的报销比例将提高。为了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亳州市将在扩大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根据《行动计划》,亳州市还将在现有中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筹建亳州市中医医院。同时,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科学管理,使医院成为区域中医医疗、教育、科研中心。

此外,加快完成涡阳县中医医院新院二、三期工程和谯城区华佗中医医院、利辛县中医医院、蒙城县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并投入使用。所有县级中医医院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完善科室设置和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条件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并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示范中医院。

中医技术需要多年实践才能掌握,而经验丰富的又多为老中医。为了加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行动计划》要求,亳州市要分层次开展名中医带徒工作,在全市遴选20名副高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和40名继承人,通过3年师承学习,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临床人才。

人才培养方面,计划方案还提出,到2015年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并力争全市建成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

随着市民养生理念的提升和对优秀中医药的认识加深,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公办中医院力量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所有市民的就诊需求。对此,《行动计划》特别指出,今后,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力求到2015年年底,全市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达到60个,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