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海宁市中医院网上挂号_海宁市中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海宁市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hnzyy./
 
地址:海宁市长埭路177号
 
电话:0573-89260121
 
介绍:
 
海宁市中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中医与肿瘤为特色,集临床医疗与护理、科研与教学、预防与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海宁分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2000年10月,经海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海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并入海宁市中医院。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中医院”,省级“绿色医院”,海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现有职工537人,年收治住院病人1万余人次,年门急诊总量61万余人次。
 
医院门诊科室齐全,设有中西医内、外、儿、妇、眼、肛肠、肿瘤、乳腺、骨伤等30多个综合临床科室,其中中医消化科、疮疡外科、甲状腺专科、儿科呼吸病专科、中西医肿瘤科、中西医肛肠病专科、中医妇科、男性科、乳腺肿瘤专科等专病专科颇具特色。2010年医院被确定为全国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和浙江省第二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2年,肿瘤科被列为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培育专科。中医肿瘤科、中西医结合儿科、肿瘤外科和肛肠外科为嘉兴市重点学科。
 
住院部设有普外科、骨外科、肿瘤外科、肛肠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肿瘤放疗康复等八大病区和ICU、急诊、血透室等科室。拥有美国GE16排螺旋CT、DR、彩超、电子直线加速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宫腔镜等大中型现代化高档仪器设备。除开展胃肠、肝、胆等各种常见普外手术,还能熟练开展肺癌、肝癌、食道癌、颅脑手术等外科III、IV类高难度手术,具备了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体,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技术相互配合,临床与科研紧密相结合的肿瘤防治优势。
 
医院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承担医学课题研究,历年来获省市科技成果奖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2006年海宁市被卫生部确定为大肠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市中医院承担项目实施任务,2010年该项目被列入海宁市政府八大实事工程之一。由于筛查成效显著,医院项目组被嘉兴市委、市政府授予“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医院位于长埭路与人民路交叉路口,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温馨。占地面积达40亩,建筑面积5万m2,布局合理,格调统一,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医院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竭诚为海宁市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专家:
 
科室 医生
 
中医外科 陈杰 孙伟 陈新民 朱霁青 何锋
 
中医妇科 郭红
 
乳腺专科 李朱福
 
中西医结合内科 金瑞芝 沈湘妹 曹建春 胡浙宁 王国强 朱炼之
 
中医肿瘤科 周纲 张金林
 
男性科 钱菁
 
放化疗科 段绿化
 
眼科 周腾芳
 
 
新闻:
 
省人民医院托管海宁中心医院3年“输血”更“造血”
 
2012年底,浙江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补齐民生短板。
 
三年间,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下沉到了基层医院,不仅治愈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疾病,也消除了许多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心病。本报记者来到医院,走近患者和医生,倾听和记录来自浙江医改一线的故事。具有浙江特色的医改,正在持续加载人们对健康浙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海宁市中心医院,抢救的生死时速,每天在这里上演。急救能力是医疗技术水平的试金石,昔日这里几乎没有急救能力,如今已成功抢救多名重伤患者,这一改变,得益于2012年12月省人民医院跨区域托管的大胆尝试。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带来了深刻蜕变。
 
小医院建成两“中心”
 
行走在占地87亩的海宁市中心医院新院区,19层的大楼傲然挺立。从省人民医院派驻到海宁市中心医院做院长的胡智明告诉记者,新医院的建设共投资3.5亿元,有床位600张。而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该院“浙北微创外科中心”和“浙北泌尿肾病中心”的建立。
 
2015年7月9日,海宁与省人民医院签订了深化合作协议,省人民医院直接以资金注入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注资5000万元,分批下拨到海宁市中心医院,大力打造“浙北微创外科中心”和“浙北泌尿肾病中心”。
 
在浙北泌尿肾病中心,家住海宁许村镇的尿毒症患者郭云根感慨良多。
 
“过去,到杭州乘车24元,吃饭16元,透析一次近500元。省到不能再省,一年也要花费11万元,诊疗费只能报销50%。”现在郭云根每周三次到浙北泌尿肾病中心做血液透析,本地就诊能报销80%,一年自费不到1万元,而享受到的就是先进的金宝热消毒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一流的血液透析机。
 
据海宁市中心医院统计,“双下沉”后,医院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较托管前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市中心医院门急诊人次为51.51万,较托管前增长85.81%,住院人次为1.45万,较托管前增长115.42%;微创手术从一年35台次增至1253台次,三四类手术从一年972台次增至2253台次。
 
师徒结对,授人以渔
 
胡智明介绍:“从2012年起,我们派出10多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常驻当地进行技术支持。2013年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我们想再用5年时间,晋升到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引导当地居民形成在基层就医的习惯。”
 
“输血”的同时更在“造血”。两年前,海宁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陶亮正式“拜师”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谢志杰。现在,他在腹腔镜下缝合一针用时不到1分钟,已能娴熟地操刀20余种微创手术。
 
“几年前,我根本不敢实施腹腔镜下缝合的微创手术。”师徒结对后,陶亮格外珍惜在谢志杰动手术时给他当助手的机会,“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很多患者来说是福音,但对很多缺乏经验的医生而言就是挑战。”陶亮说,每次谢志杰主刀,他就紧盯师傅的“一举一动”,把关键要领默记于心,再利用休息时间,使用腔镜模拟器强化训练。
 
海宁市中心医院的“导师制”工作,将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内科、儿科等科室的14位专家与当地26名临床青年医生确定为师徒关系,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带教。
 
此外,对新录用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送到省人民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由合作的医院负责;继续选派医院骨干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省人民医院轮训;更多年轻医生的成长得到鼓励,在职读研究生并获得学位的医生不仅可报销学费、还会额外获得奖励……深度合作,为海宁百姓带来了实惠。
 
一沉到底,服务零距离
 
“看病不用往城里跑,每个星期还有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坐诊,跟城里的大医院没啥两样,而且收费还便宜。”在许村镇许巷卫生院住院的郑桂月说,一场急性阑尾炎手术,让她对乡镇卫生院刮目相看,“排长队、挂号难的麻烦省了,转诊及时,要不然开刀还要等!”
 
郑桂月说出了很多农民的心声。“沉到底”的背后是服务“零距离”,从三甲医院到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再到村级卫生室,通过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两套机制建立起来的“县域医疗联合体”为市民寻医问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海宁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域影像、消毒供应、临床检验、心电会诊、病理诊断及肿瘤治疗六大中心,实现了患者“足不出镇”享受高质量诊断服务。2015年,海宁市区域影像中心诊断4.3万余人次;临床检验中心自6月运行以来检验标本10.6万余件;心电会诊中心自7月启用以来诊断反馈心电图4700余份,包括10例“心肌梗死”在内的50多例疑难病例得到及时确诊……
 
海宁市卫计局局长陈培玉介绍,海宁打造了一个省、县(市)、镇、村四级医疗联动体制,90.9%的海宁群众实现县域内看病就诊。
 
陈培玉介绍,下一阶段,海宁市将围绕“双下沉、两提升”着力在建长效机制、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满意度几个方面加大力度,除了进一步落实“深化合作协议”,还将重点加大专家医生“师带徒”力度,促进本土年轻医生尽快独当一面,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和医疗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创新医疗服务方式和内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