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573-88021111
地址: 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校场东路1918号
介绍: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4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医院”、“浙江省平安医院”、“浙江省医政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诚实守信暨行业服务质量领先单位”、“嘉兴市十佳医院”等荣誉。
医院设有31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20个住院病区,核定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860张。2014年门诊病人113.84万人次,出院病人3.40万人次,住院手术1.06万例。医院拥有一大批先进的诊疗设备,总价值达1亿多元,如建设中的DSA、1.5T磁共振、16排螺旋CT、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系统(DR)、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全自动片剂摆药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ICU多功能监护系统、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现代化层流洁净手术室、高压氧舱等,各工作区全部实现电脑网络化管理,为各项诊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每个病区设有标准间和VIP间、阳光室,拥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传呼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消防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双路高压供电系统、热能蒸汽热水供应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闭路电视及音乐播放器等先进设施,医院前瞻性的功能布局,为医院未来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团队,现有在职职工1063人,高级职称131人,中级职称29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1人。医院致力于专科建设,其中心内科为浙江省县级医疗龙头学科;微创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为桐乡市医学重点学科,骨科、神经内科为桐乡市重点专科。医院是温州医学院、嘉兴学院医学院、九江学院医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家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战略,每年输送一定量的技术骨干赴北京、上海、杭州等进修学习;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结成协作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设远程会诊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医疗合作中心,合作医院的专家定期来院坐诊,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上海、杭州专家优质的诊疗服务。
医院在神经外科的大脑半球胶质瘤和大脑镰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骨科的颈椎、腰椎手术、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第1-2颈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拇指甲瓣移植术、足部蒂血管蒂交叉皮瓣术;肿瘤胸外科的食道癌、肺癌根治术、心包膜破裂修补术;普外科的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电视腹腔镜技术;泌尿外科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小儿尿道下列隐匿性阴茎手术、根治性肾癌及前列腺癌根治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妇产科的阴式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腹腔镜下的子宫切除、子宫肌瘤摘除;心内科的心脏起搏器安装;呼吸内科的肺功能测定、支气管镜技术;神经内科的脑血管意外及脑梗塞的溶栓治疗;肿瘤内科的化疗及癌痛规范化治疗;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治疗;肾内科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治疗和腹膜透析治疗;儿科的新生儿急救;ICU的血液灌流术,CRRT;内镜室ERCP技术;眼科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疼痛治疗、高压氧治疗中心等技术项目在全市领先,部分项目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科研氛围浓厚,每年有数项厅局级、数十项县市级科研立项、10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有些文章已被SCI收录。
作为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6个先行先试成员单位之一,2011年12月,医院在嘉兴率先开展了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缜密筹划,科学测算,严格管理,医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呈现出服务人次上升、均次费用下降、药品费用下降等“一升两降”的良好态势。医院提供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样板,在全省乃至全国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前,"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精良、科研教育配套、人文环境和谐、医疗服务满意"的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正以更好的服务回馈社会,造福百姓,为构建和谐桐乡、打造卫生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血管、消化内科 金铁臣 朱松华 陆建洪 汤胜军 柴敬杰
肝胆外科 翁建龙 程良忠
妇产科 张桂宝 李小清 沈斌仙 王燕 陈卫民 王慧华 马麟娟 朱小宝 张爱宝
手术室 包梅芳
康复针灸科 钟毅
泌尿、胃肠外科 卢红荪 崔小兵 王诗建
骨科 谭欣林 沈新乐 俞钰贤 陶初华 李小平 叶坤海
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 宋忠耿
感染内科 杨生坤
耳鼻咽喉科 江龙生 朱立新
儿科 林景晖 许天佑 冯明德 袁树人 程建明
神经外科 范曙强 潘云峰 宋欣 彭友波
胸外科、肿瘤外科 朱坤潮 吴崇学 刘葆金 朱圣权
中医科 陆彩芬 徐洁
皮肤性病科 孟凡海
肿瘤、血液内科 查晓东 范明珠
肾内科及内分泌科 张青森
眼科 沈明海
神经、呼吸内科 劳嘉良 吴小炼 章强松 沈锦松 梁贵亭
相关新闻:
桐乡志愿援青医疗队再出发
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志愿援青医疗队已于日前再次出发前往青海省都兰县,开启新一轮援建工作。
今年6月初,来自青海省都兰县的女孩“小甜心”不远千里来到桐乡,经过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的救治,“小甜心”手术顺利完成,在经过休养之后,“小甜心”和父母返回了都兰。“小甜心”术后康复情况究竟如何?7月10日,去年援青时诊断出“小甜心”患有肾积水的市一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沈旭平作为援青“先头部队”出发前往都兰,提前开始了今年的援青工作。
抵达都兰后,沈旭平为“小甜心”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小甜心”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与此同时,沈旭平还在都兰开展了全县首例超声引导下肾囊肿消融术,并把先进的技术手把手地教给都兰县的同仁,推广超声微创技术在都兰的应用,更好地造福当地百姓。
就在沈旭平出发后不久,市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卢红荪和放射科主治医师徐挺也踏上援青之路。此次前往都兰,卢红荪肩负着双重使命:不仅要帮助都兰县人民医院建立泌尿外科,还要为“小甜心”摘除留存于其体内的一根用于术后康复的导管。近日,好消息从高原传来,卢红荪告诉记者,“小甜心”目前患侧输尿管排尿通畅,此前的疾病已彻底治愈,在为“小甜心”拔除手术后置管后,意味着“小甜心”今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
“经过多年的援青,不少一院人早已把都兰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市一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市一院将继续对都兰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五年的帮扶援建,为千里之外高原上的“亲人”送去健康和温暖。
嘉兴桐乡:好政策留住医疗高端人才
那么多钱,我很可能就会留在南京,或是会去上海等大城市就业。”周佳慧说,医科专业相较其他专业学制更长,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较高,政策的激励才让她更加坚定了在家乡长期从事卫生事业的决心。
周佳慧口中所说的卫生人才培养政策,便是桐乡市卫计局两年前出台的《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若干意见》。记者翻阅这项政策看到,从2014年开始,桐乡市对理科高考成绩位列全市前100名的桐乡籍学生给予政策奖励,被“211”、“985”工程院校医学类紧缺专业正式录取的,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补助;被其他院校医学类紧缺专业第一批正式录取的,按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补助。
“名校毕业的紧缺型卫生人才向来是各地争抢的对象,因而这直接关系到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沈炳林告诉记者,这项政策中提到的医学类紧缺专业,指的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放射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眼科学。符合上述条件的桐乡籍学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由家长与市卫计局签订《桐乡市人民政府医学助学协议》,助学金发放方式可以由学生选择,由银行定期进行发放。据介绍,签约学生需要在毕业后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且实际在桐乡本地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时间需多于资助年份。
除了大力培养本土卫生人才外,桐乡市还通过不断加大卫计系统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卫生人才来到桐乡。沈炳林说,桐乡市还对考试录用的卫计系统人才发放引进人才奖励。对于经考试录用到桐乡市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研究生和“211”、“985”工程院校医学类紧缺专业本科生(已享受“医学助学金”者除外),桐乡市对博士研究生奖励10万元,硕士研究生奖励6万元,本科生奖励4万元。与此同时,桐乡市对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引进并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211”、“985”工程院校及其他第一批医学类紧缺专业本科生,将发放一次性奖励4万元。
“通过政策鼓励卫生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可以有效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将大大增强桐乡卫生事业发展后劲。”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
近日,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获得2013-201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这也是该市首家获得全国级青年文明号荣誉。该市一院重症监护室共有医护人员43名,自2011年开始争创全国级青年文明号。
近年来,该科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桐乡率先开展PICCO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塞、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漂浮导管、PICC操作、CRRT(持续性床旁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等。并注重内涵建设和人文关怀,为危重病人设置指明卡、音乐疗法、清醒标识、防幅射屏风等。强化对外服务延伸,对警察、老师、学生等开展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的培训,设立重症患者慈善基金。科室主任、护士长分别获得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嘉兴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桐乡市“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