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潼侨镇卫生院网上挂号_潼侨镇卫生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潼侨镇卫生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752-3790734
 
地址: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侨镇曙光西路30号
 
相关新闻:
 
惠州文明创建利民惠民 一公里医疗卫生圈方便村民就医
 
惠州市仲恺人民医院新院一期动工了,潼侨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云试点给居民带来便利,全区36家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公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服务村民……日前,惠州市文明办与仲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鹏飞带队,先后到陈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人民医院新院、潼侨镇卫生院、潼侨镇宏村卫生站等地调研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收到各种好消息。
 
潼侨镇卫生院试点“医疗云”
 
仲恺区人民医院新院位于陈江街道胜利村甲子LED工业园,总用地面积为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按三级甲等医院规模进行筹建。工程于今年动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动工,完成380条旋挖灌注桩施工,占总桩数80%工程量。项目计划于2017年5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潼侨镇卫生院作为仲恺医疗服务云试点,目前已建立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村医工作站,通过医疗云平台,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状况。
 
据介绍,仲恺区已实施“镇-村”社保结算体系,方便居民在村卫生站进行社保报销。通过全面推行“医卡通”,实现居民“一人一卡”,利用一卡存储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历信息,实现预防、保健、咨询、就医、购药等医疗卫生健康一卡通的服务模式,方便群众就医。目前已发放“医卡通”1万多张。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
 
以前看病要跋山涉水去挤大医院,如今,仲恺区村民在家门口便可享用医院一般检查化验的服务。
 
据介绍,仲恺区镇村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全区36家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配备镇村一体机48套,区财政为村卫生站安排2万元资金补助;除原有补贴外,按每月600元/间标准给予房租补助,按每人每月2500元标准补助包干;并根据村卫生站基本药物实际销售金额的15%安排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助,形成“一公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10月,仲恺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93万份,建档率达96.02%。我区在去年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更是成绩突出,位列全市第2名。
 
 
惠州卫生总投入 一成以上将用于中医事业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掌声还在耳边,随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惠州进一步发力建设卫生强市,而中医药被寄予厚望:在卫生强市“1+10”系列文件中,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内容单独成文。
 
10月10日,《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医药实施方案》)在惠州市政府官网发布。根据这份方案,惠州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供给,中医事业投入占卫生事业总投入比例达到10%以上。
 
如果《中医药实施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最迟到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设置率达到100%,此外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也都有配套措施。这也就意味着,届时惠州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化的中医诊疗服务。
 
硬件 平台将建中医治未病数据中心
 
作为卫生强市“1+10”系列文件的“1”,《关于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的实施意见》中将“加快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往基层配置、医护人员向基层流动,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为此次卫生强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
 
与市区综合性公立医院相比,基层医疗结构的差距首先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记者此前走访了解到,由于对乡镇医疗卫生投入相对不足,造成不少地区基层卫生院房屋破旧、病床不足,设备老化或损坏,大多数村卫生所是“农庭式”卫生所,一般都和生活区没有分开,在医疗上也不够规范,有的对传染病病源不采取隔离措施,容易形成交叉感染。
 
根据《中医药实施方案》,惠州将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配置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诊疗设备,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的中医馆,2016年,各县、区完成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2017年建成80%,2018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除了硬件外,《中医药实施方案》中还注重平台建设。根据方案,惠州将加快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在中医药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力争每年新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类科研项目4项以上,每年争取获得市级及以上中医药科技成果2项以上。
 
说到创新,就不可不提“互联网 ”。不久前发布的《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各领域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具体到惠州,《中医药实施方案》提出,将运用云计算、“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建立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鼓励开展面向基层和偏远山区的远程中医诊疗服务,将中医药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市级信息平台建设。
 
事实上,惠州在这方面早有探索。早在2014年,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就将潼侨镇卫生院作为医疗服务云试点,通过医疗云平台,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状况。
 
技术 产业将建市中医药“院—企”联盟
 
一名40多岁的妇女走进市中医院新院区,主诉手臂无法自如抬起。中医师在她腿脚的两处穴位施展针法,一会儿功夫,症状就明显好转。这是不久前记者采访时偶然遇到的一个案例。
 
对于中医师来说,这样的病例司空见惯,对中医药了解不多的人见到的是医术的“神奇”,而对于卫生事业来说则是破解居民,尤其是生活在村镇的居民“看病难”的可能。
 
《中医药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底,惠州各县、区要建成一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网络视频教育平台,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人员培训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开展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运用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拨罐等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事实上,这项工作已经在惠州部分区域推广,并与家庭医生等建立联系。惠阳区卫计局就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包”活动,促进了社区家庭医生规范服务内容、预订服务计划、优化服务质量、透明服务费用,提高了家庭医生里中医药使用。
 
基层医疗机构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规模较大的中医院则将更侧重特色专科的建设。
 
根据《中医药实施方案》,惠州将打造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的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到2018年,市中医医院建成3到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至少建成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各县、区中医医院至少建成1到2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2到3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专科特设岗位计划,每个县、区中医医院设置5个专科特设岗位。
 
专科建设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惠州还将力争建立惠州市中医药“院—企”联盟,共同研究开发新的中药品种和适宜技术,共同开发“互联网中医药技术”。此外,惠州还将在2016年内出台合理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的方案,并扩大医保支付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按摩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支付范围和比例。
 
人才 研究罗浮山下或设中医药本科院校
 
惠州在省市名中医培育方面可圈可点:惠州目前享受财政补助政府津贴的省、市名医共55名,其中大部分还工作在诊疗一线。
 
对名中医的发展,《中医药实施方案》画出了蓝图:健全名中医培养、遴选和评价制度,培养一批中医名医,其中省级名中医3人以上,列入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人才培养专项的人数8人以上;开展名医师带徒工作,扩大名中医师带徒覆盖面和完善师带徒教育制度;加强国医大师和省市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和推广,到2016年,建成名中医工作室18间;到2018年,在惠州执业的各级名中医全面建立工作室。
 
此外,惠州还将把引进、培育中医药人才纳入“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瞄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一流中医药大学,力争在罗浮山设立中医药本科院校(校区)或研究生院,努力培养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强化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危机干预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除了名中医和高层次人才之外,惠州还将继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定向培养中医药人才,确保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开展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为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供保障。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多种人才的聚集,卫生领域也不例外。除了中医药的专业人才之外,《中医药实施方案》还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中医机构的发展:2017年前,出台公立中医医院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合作的形式和具体路径,探索“民资公用”“民医公用”的路径。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5.5张,其中社会办中医医院床位数占15%,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量不少于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量的20%。
 
相关
 
2020年县区中医医院有望全部达到二甲
 
为了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惠州市中医医院将创建省级中医名院,打造国家区域中医特色医疗中心,辐射带动粤东地区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
 
此外,《中医药实施方案》还规定,将推动加强县、区中医医院建设,支持县、区中医医院全面完成现有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关键设备装备填平补齐,改善业务用房状况。推进惠城区中医医院改建、惠东县中医医院迁址及龙门县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工作。到2018年,80%的县、区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2020年,力争县、区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在各县区发展“治未病”服务方面,惠州将强化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推进“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2016年,市中医医院,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中医医院完成“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20年,惠城区、龙门县、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建成“治未病”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