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szszyy./tcmh/view?id=2
邮政编码:518033
电话传真:(0755)88359666(总机)
一门诊部地址:深圳市解放西路3015号
二门诊部地址:深圳市福华路1号
三门诊部地址:深圳市罗湖区迎春路15号
门诊须知
1.持医保证或自费到挂号室挂号,领取处方,到您选择的医生诊断室就诊。请经治医生书写门诊病历,开据检查申请单、开据处方。到收费处划价刷卡交费,到药房取药。
2.在门诊一楼大厅挂号,挂号和导医人员提前半小时为您提供服务,若不清楚挂哪个专科可先在导医台进行咨询;为了对您的健康负责,请购买一份门诊病历。
3.挂号费:平日2元/人次;急诊、夜门诊、节假日3元/人次。(5-10月空调开放期间在挂号费的基础上加收0.5元/人次);特诊24元/人次、44元/人次、94元/人次。挂号同时须交诊金,6元/人次。
4.门诊大厅设有触摸屏、LED显示屏,可以查询各种药品、诊疗等项目的收费价格。
5.为保持良好的就医环境,门诊大厅内严禁吸烟和大声喧哗,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住院须知
1.由医生开出入院登记卡,到住院登记处办理入院手续,并妥善保管预交款凭证。
2.在您办完手续进入病房后,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疗养。
3.已挂在您房门口的医生、护士名字是您的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您若有问题请随时向他们反映。
4.护士站二十四小时有护士值班,病房设有对讲机系统,若您需要帮助时请按对讲机按纽,护士将与您联系,并给予帮助。
5.遵守病区作息时间,保持病房内外环境整洁和安静。不得随地吐痰、吸烟,果皮、生活垃圾应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6.病员饮食须遵医嘱。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得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
7.住院病员不得随意外出或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批准后,方可离开。
8.病员不得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更换自带被条,非探视时间谢绝会客,以免发生差错事故和交叉感染。
9.增强安全保卫意识,病员应保管好自己的钱物。不许随意用电、用火及其他危险品,严防意外事故。
10.欢迎病员随时提供有关方面意见,帮助医院改进工作。
急诊须知
1.急诊科是主要诊治急性疾病的临床科室,急诊的范围主要包括:急性外伤、骨折、脱臼、撕裂;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突发高烧(一般在38OC以上);出血、咯血、吐血、或有内出血征象者;严重脱水、休克;有抽搐症状或昏迷不醒者;呼吸困难;急性胸痛、心律失常者;急性中毒、服毒、割颈、自缢、淹溺、触电者;毒蛇咬伤、毒虫咬蜇伤;急性尿闭者;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迅速恶化者;烈性传染病可疑者;急性过敏性疾病;妇科急症;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者。
2.我科现设有内科、儿科、骨外科急诊,其他科的急诊我科将转送到相应科室或请相应科室医生到场会诊、抢救。
3.我科内设的蛇伤治疗中心是深圳市唯一的专业治疗蛇伤的机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毒蛇咬伤、毒虫蜇伤,疗效卓著,多次受到传播媒介的报道表扬。
4.我科开展了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和中西医诊疗技术,开展了以中药溶栓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塞等项目,富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独特的疗效。
5.一般的急诊请按常规挂号后排队候诊,医生诊完病后到收费处划价收费,再到药房取药,然后到治疗室接受治疗。危重病人请立即送到抢救室抢救,挂号、交费等手续均可待后补办。
6.一般急诊病人请按先后顺序排队就诊,有危重病人或有急诊出车任务时,值班医生将优先处理或出车,其他病人请耐心等待该医生回来或等待后备医生到场诊病。
7.在诊治过程中需作理化检查者,请先到大厅交费(可优先),再到相应科室作检查;危急病人将由医务人员负责送病人立即检查,费用可过后补交。
8.请保持诊室安静,未轮到诊病者在室外候诊,不得在诊室内外吸烟。抢救室、留观室等配有氧气的场所更是严禁烟火。抢救室内一般不得使用移动电话,以免影响抢救设备的使用。
9.在抢救病人时,家属、陪人请在抢救室外等待,未经医务人员许可不得进入室内,以免影响抢救工作。
10.普通病人请到相应科室诊治,在急诊医生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可到急诊科就诊,但要等医生处理完急诊病人后才能就诊,请接受医务人员的安排。
11.就诊时请患者或陪人自行填写好病历首页,以便医生及时记录有关医疗文件。
12.要求出车诊治的危急病人,一般通过拔打120急救电话,再由120急救中心统一派车。凡出车者,需按规定缴纳出车费和出诊费。
13.在急诊留观的病人未经我科医务人员同意不得自行离开(包括转诊),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始建于1975年,医院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8.5万平方米,设住院部和三个门诊部。下属机构有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深圳市国际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医院于1995年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家非直属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2014年,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正式获批立项,总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床位规模2000张,光明院区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
医院现有职工1550余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副高级职称21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高级师带徒专家4人,广东省名中医11人,深圳市名中医17人,优秀中医10名。担任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0人,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4人。医院医疗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大型设备有MRI、螺旋CT机、MS人工肝支持系统等。目前医院年门诊量274万余人次,开放床位近1000张,年出院病人2.88万人次,已成为集医
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重视中医内涵建设,已形成国家、省、市重点专科梯队,现有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肝病科、肾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肾病学);国家中医重点专科3个(肝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脾胃专科、内分泌专科、神志专科);省中医名科4个;省中医重点专科9个;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1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8个。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临床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获认定8个专业)、深圳市民生重点实验室——针灸现代应用研究实验室。在研课题160余项,医院牵头承担“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分中心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14项、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回国资助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10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0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医院先后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现有11位博士生导师、52位硕士生导师,有36个临床教研室,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对外交流方面,医院先后与美国ThomasJefferson大学、德国MedicalPark康复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执业中医师学会、香港中医学会会立中医学院、香港国际针灸学院等建立了固定的教学协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医院有20多个专业学术团体挂靠医院成立。
医院非常重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中医“固本强基”工程,培养铁杆中医,树立"心中有爱,服务有情"的服务理念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医德观,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示范中医院”、“广东省示范中医院”、“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文明中医院”、“广东中医药强省项目中医名院”、“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及“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称号。多次在广东省省情调查中心组织的医院满意度和医德医风测评中名列前茅,被媒体誉为“医德医风好,医疗质量高,医疗费用相对低廉,是市民信得过医院”。
推荐科室:
肝病重点专科
近年来专科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拥有一批先进设备、医疗手段:德国MARS和日本可乐丽8900-α人工肝支持系统,用于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北京博莱德射频消融仪,用于肝癌的栓塞、消融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栓塞、上消化道大出血血管栓塞)等治疗;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腹水,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腹胀等症状;TOPFLOW(意大利)IVC(独立供气动物笼系统)饲养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用于动物实验,可保证实验动物健康和质量标准化,用于开展科研;Caliper1000型生物芯片仪、PCR扩增仪、基因测序仪及流式细胞仪等一批先进仪器,用于临床诊断及研究。
专科技术力量雄厚,除学科带头人周大桥教授外,还有王天星、周师、郑晓瑛、高辉、周小舟、熊益群、彭立生、邱梅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深圳市政府津贴1人,国家级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委员2人,国家级医学杂志副主编1人,编委2人,并有一批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在临床上,几年来积极发挥中医特色,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皆进行中医单病种质量管理,并运用外治穴位敷贴、脐疗、中药结肠透析、中药介入疗法,以及清肝汤、软肝汤在内的8个院内制剂,将中医药传统治疗与西医抗病毒、基础治疗相结合,在治疗上形成一套自己的特色。肝病实验室开展了HBV-DNA和HCV-RNA定量,HBV野生株和变异株、YMDD变异、前C区变异,淋巴细胞亚群,肝纤维化六项、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抗体等细胞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素等的检测。建科17年来,始终以科研促进临床和教学,先后有20项科研课题在国家和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资助,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共获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深圳市科技局课题“中医软肝疗法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4年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70余篇。版专著10余部,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70余篇。
急诊重点专科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9年,2003年被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为广东省中医急诊重点专科,现有病床28张,拥有设备优良的抢救室、ICU病房、手术室和宽敞明亮的输液区、设备完善的监护型救护车。该科现有高级职称专家8人,其中国家级学会常委1人,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市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级医学杂志编委2人。科室加强管理,自强不息,业务技术综合实力进入深圳市先进行列,获2002年全市62家医院急救演习气管插管组第一名和总分第二名。省中西医结合急诊专业委员会院前急救中心设于该科室。
蛇伤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蛇伤,在市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广东省蛇伤病人最多的专科。有本院自制的行之有效的蛇伤内服、外用中药。
发热病毒专科:从事发热病毒研究十九年,诊治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研究范围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
该科室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在研课题九项,其中省级课题三项,其他课题六项;出版专著四部。
专家:
科室 医生
消化内科 李健黄明河陈福如黄彬邸振福王天星刘青古远明张帆蔡锦莲阮晓峰
二门诊内科 卢延年张剑勇杜少辉虢周科薛耀薛红高允珊
针灸科 王玲吴永刚陶加平于海波杨卓欣王祚邦周洁张军
肝病专科 童光东熊益群周小舟高辉郑晓瑛周大桥
儿科 邱静宇胥丹桂郑敏赖意芬郭春香谭晴江
脊柱骨科 曹亚飞辛本忠余伟吉李昂辛本中麦庆春
肾病专科 王孟庸李顺民郑义侯熊国良易铁钢
呼吸科 曲敬来高雪杨清王建平
眼科 姚小萍廖素华莫劲松许伟华
皮肤科 杨玉峰沈明杨瑛叶秋华
心血管内科 何绪屏杨焕斌罗陆一邓斌
外科 姚良权邓永榆邓永榆韩炳生
内分泌专科 董彦敏赵恒侠李惠林
妇产科 单志群叶燕萍杨卫疆王霞灵林琼霞冯筠许志芃商叙兰邱丽范红霞
肿瘤科 刘莹欧阳郴生
骨伤专科 王立新陈建鸿舒谦
男科 陈德宁程可佳
耳鼻喉科 李浩
血液专科 杨振江
中医内科 王耀邦
风湿病科 张剑勇李志铭王艳玲钟力邱侠
新闻: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蝉联“国家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
2015年12月11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CAHPE)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协办、CDS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承办的2015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授证仪式在北京举行。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顺利通过复审,蝉联“糖尿病教育认证单位”。这在深圳市唯一的,国内中医医院也仅四家。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于2005年8月成立“糖尿病俱乐部”,俱乐部本着“全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市民防病知识和能力”的服务宗旨,从病房走向社康、走向社会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模式,服务人群也从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日益壮大的数百名“粉丝团”的拥护,不断地取得广大糖尿病患者和社会的支持。
国家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以2012年3月启动,项目采用6大认证标准,包括:具有包括经培训认证的专职糖尿病教育者在内的糖尿病管理团队,具有固定的教育管理场所,具有日常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项目体系,针对申报项目建立定期随访系统,针对申报项目建立教育和管理评价系统,能够对下级单位提供糖尿病管理和支持服务,各项标准具有5~25分不等的权重,总分为100分,不符合第1项标准(没有专职糖尿病教育者)将被一票否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获悉项目消息后,立即行动,一方面委派科室资深护士远赴北京参加学习培训,获取糖尿病教育师认证;另一方面成立以学科带头人李惠林副院长为首,由赵恒侠科主任和数名内分泌专家、护理骨干、心理医生、营养师、教育师组成的专项组,按照出台标准及评分细则,策划出“健康运动”项目的方案审报,并购置了运动器材、专用相机和电脑等,全力提供运动和教育场所。在“健康运动”项目持续开展的四个月中,对报名入组的16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最终筛选出8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糖尿病患者参加项目,由专家开展了12场理论学习大课堂和16次运动实践课以及数百次的电话回访、评估、“一对一”指导。2013年,我院从189家参加申报的医院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批通过CDS认证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之一,也是深圳市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医院。
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久战,2015年复审标准包括:具有专职专用的糖尿病教育者及项目管理团队,糖尿病教育管理项目持续开展并初显成效。我们在2013年获得“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的荣誉后,仍坚持以“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的标准,坚持对每一位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做好病区患者的个体化教育,由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的专家定期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指导,力求把每一场的患教会都做的精益求精,把患者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我们顺利通过了2015“年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复审”,蝉联“国家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