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fstc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亲仁路6号
邮编:528000
电话:0757-83063333
传真:0757-82234571
就诊流程
尊敬的病友,您们好!欢迎您到我院诊治疾病。为方便您就诊,现将我院门诊有关情 况介绍如下:
一、 门诊种类
普通门诊、专科门诊、骨伤科名中医名专家特诊室、中西医结合专家特诊室、骨伤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二、 挂号时间
上午6:30~晚上10:00
三、 诊病程序
1. 流程图:
持检查申请单到相应科室登记处定价、预约检查时间挂号-->就诊 定价、交费 取药或到相应科室检查
2.详细说明:
(1) 挂号:到挂号处挂号。挂号时,请向挂号员说明需挂号的科室或专家教授的名字,并将病历(初诊病人需购买新病历并填写首页项目)并缴交挂号费。
(2) 就诊:持病历、挂号筹到就诊科室,护士将根据挂号情况,按挂号筹号码顺序安排就诊。
(3) 定价、交费:持处方、治疗单、验单、检查申请单到定价收费处定价交费。
(4) 取药:凭处方到中、西药房取药。
(5) 抽血时间:周一至周六可到东楼一楼采血室或门诊楼二楼护士站,若需空腹采血,可在9:00前到东楼一楼采血室。
(6) 化验结果:凭病历到就诊医生处取化验报告。
(7) 门诊手术:凭病历和治疗单交费后到就诊科室手术室进行。
住院须知
尊敬的病友:您好!
假如您经医生诊断需要住院治疗时,可通过如下程序办理入院手续:
到接诊医生处取入院通知书→住院楼一楼住院收费处办理相关手续并交住院按金→住院楼一楼入院处置室进行入院处置安排。
为了让您能拥有良好的治疗环境,早日康复,我院全体工作人员将会热忱为您服务,愿我们的服务能给您带来方便和满意!
住院治疗及作息时间:
医护查房、治疗时间:上午8:00~11:30。
发口服药时间:早上7:00 中午11:00 下午5:00 晚上8:00,请随发随服。
休息时间:午休:12:30~2:30,下午:10:00 ~次日7:00
探访时间:早上:10:00~12:00下午:4:00~10:00
订膳时间:早上:8:00~9:30
配餐员派膳时间:早上:7:00中午:11:00下午5:00
住院制度:
为了便于病历管理,请勿翻阅和取查病历。
1、保持医护办公室的安静,请勿随便出入医护办公室。
2、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请勿携带有关电器用品。住院期间需外出者需征得主管医生或护士同意。为保证病员休息,探视者请按规定时间进行探视,并请勿携带学龄前儿童到病房,每次探病人员请适当控制。请勿随便留陪人,确需陪护者应由医师或护长决定发给陪人3、证,并于查房和治疗时主动离开病室。
4、住院期间请勿携带贵重物品,并小心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5、将必需的生活用品放入床头柜,柜面放置常用物品(如水杯、药杯)。
6、为便于检查、治疗、防止感染,住院期间请穿病人衣服。
7、当您有需要时可随时通过床头对讲机呼唤当班的医护人员。
8、室内设有中心供氧装置,请勿吸烟、点燃明火物品及使用自带电器。
工伤复评流程
伤病情及医疗经过(由原治疗医院填写)
1、出示委托书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
2、交给原治疗医院住院、门诊主管医生填写伤病情及医疗经过,签名盖章
3、交给原治疗医院住院、门诊主管医生填写伤病情及医疗经过
4、到骨科门诊楼一楼专家4号室预约复评时间
5、3个工作日携带发票或身份证到医务科拿取复评表。
更改住院病人姓名须知
1、带入院登记卡、门诊病历、按金单病、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行政办公楼三楼医务科改名盖章
3、再到行政办公楼七楼财务科改按金单姓名盖章
4、出入院窗口更改电脑中的错误姓名
5、门诊病历到门诊挂号处更改电脑中的错误姓名
6、未出院的病人将注明更改姓名的身份证复印件交由主管医师存档
广州市参保人在我院门诊就医指南
1、广州市参保人如何在我院普通门诊就医?
普通门诊是指门诊特定项目及门诊指定慢性病以外的门、急诊就医。
参保人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病历和1张近期正面免冠小一寸彩色照片到我院医保科办理普通门诊选点手续。门诊选定医院一经选定,在1个社会保险年度内原则上不予变更。新社保年度参保人不变更门诊选定医院的,不需要重新办理选定手续。社保年度指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2、广州参保人享受的普通门诊待遇有哪些?
(1)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城镇居民按55%的比例支付;灵活就业人员及外来从业人员按45%的比例支付。
(2)普通门诊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月300元(城镇居民参保人每人每月100元)。每月最高支付限额当月有效,不滚存、不累计。
(3)参保人在患病住院治疗期间,不得同时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参保人享受门诊特定项目、门诊指定慢性病医疗保险待遇的部分,普通门诊统筹金不再重复支付。
3、广州医保门诊指定慢性病有哪些?
广州医保门诊指定慢性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后抗凝治疗、癫痫、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双相障碍)。每个参保人最多可以选择3种享受相应的门诊专科药费待遇。参保病人在我院发生的门诊指定慢性病相应专科药费,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65%的标准支付。
每个病种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月15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病种每人每月100元),当月有效,不累计,不滚存。
4、怎么申请指定慢性病门诊待遇?
经检查后病人符合各慢性病的准入标准-→主诊医生填写《广州市医疗保险指定慢性病诊断证明书》-→相应专科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签名-→医务科审核签名或盖章-→医保办在医保信息系统办理登记
介绍:
古为中国名镇的佛山,中医中药久负盛名。创建于1956年的佛山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中医骨伤科闻名国内外,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中山大学教学医院、“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和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建院58年来,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历任院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医院走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道路。医院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急症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07年被广东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授予广东省“中医名院”称号,医院党委2008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被授予佛山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起实现全国地级市中医院竞争力排名四连冠。近年来医院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主题,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以医院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新一轮战略规划为突破口,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通过精益管理和借助国内外先进的运营理念,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医院规模包括院本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三水区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南山医院、城南门诊及一个大型的制剂中心。院本部占地面积3.2万平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7.05万平方米,2006年落成使用的楼高23层、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为当时国内中医医院中最大的单体建筑。2010年12月,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新制剂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三水分院整合后,发展势头喜人,前后9年励精图治,医院业务量翻番,2011年12月,分院楼高11层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新医疗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使医院整体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医院目前总开放病床2550多张,2014年底日均门诊约9千多人次,年门急诊369多万人次,年出院7.3万人次,年手术约4.2万台次。设有骨伤科、内科、急诊、ICU、外科、妇科、针灸科等46个临床科室和9个其他医技科室,设有骨伤科研究所、中医药研究室,拥有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2个,各类专科专病门诊116个。固定资产约17亿元,配置了MRI、三维CT、DR、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关节镜、椎间盘镜、脊柱三维导航系统、骨密度仪及重症监护系统、先进手术设备等总值约4亿多元的医疗设备。
医院骨伤科、脑病科、糖尿病科、肿瘤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10个专科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另有3个市级特色专科。
骨伤科优势彰显,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骨伤科于建院初由著名岭南骨伤科专家李广海先生等人创建,是国内岭南代表性流派,相传至今已有五代传人,在治疗骨关节损伤及骨伤科危重、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其独特的诊疗风格和优异的疗效,在国内、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久负盛名。
骨伤科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坚持运用正骨手法。由陈渭良教授继承创新的“正骨十四法”对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闭合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内外用药的长处,且具有安全简便、合并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不仅对新鲜的四肢骨折有效,还可用于陈旧性和一些关节内骨折,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骨伤科90%以上的闭合性骨关节损伤都运用中医手法整复、内外中药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科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与技术,弥补传统医学的不足,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开展骨折内外固定、肢体矫形术、关节镜、椎间盘镜,脊柱矫形手术、脊柱三维导航技术、(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再造、大面积骨软组织缺损修补等手术,不少项目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该科不断加大中药制剂的开发和运用,多年来先后研制了“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个专科内外药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凸现中医疗效优势,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达90%以上。另外,该科还注重功能重建,在骨关节损伤早期和择期手术前后,将薰蒸泡洗、手法松解、体疗理疗等康复治疗尽早介入,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目前骨伤科已发展为国内较具规模和优势的中医特色专科,并形成了急救、诊疗、康复一条龙服务,全科开设15个病区、病床近千张,全年出院3万人次,年手术2.3万台次,年门诊病人近53.5万人次,门诊实行24小时应诊,“十五”以来一直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重点专科,为主攻病种“肱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组长单位、广东省创伤科研中心——中医骨科基地;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专科,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授予“中医名科”称号、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中医名科,2012年又被遴选为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专科规模、医疗技术、专科辐射能力在国内居先进水平。
推荐科室:
骨二科科室
骨二科(修复重建外科)前身为手足显微外科,在医院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医、护、技同仁的共同努力,科室诊治范围不断扩大,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病种结构的变化和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于2015年5月成立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修复重建外科中心,骨二科命名为修复重建外科。设置病床100余张,住院患者3000人次∕年以上,集骨科、手足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于一体;拥有医务人员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外聘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是一支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刻苦耐劳的队伍。科室为广东省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佛山市手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负压引流技术培训基地。
专科设备先进,配备有德国进口手术显微镜和放大镜,多普勒血管探测仪、丹麦进口肌电图仪及各种显微外科、矫形外科、修复重建外科的手术器械,专注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精细的治疗。
科室在专注临床工作的同时,坚持科研教学,科室承担和参与了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广东省卫生厅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自主研发的“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科室主编出版了专著《手部肿瘤诊疗图谱》1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专著2部。
修复重建外科是我院传统的以显微外科技术为特色的优势专科,专业特色显著,擅长手外科、显微外科、足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各种疾病和四肢创伤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1、手外科:擅长各种复杂的手部外伤的救治,手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的修复,各种先天性手部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部外伤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手部复杂损伤晚期修复与功能重建、手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显微外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各种游离组织皮瓣、肌皮瓣、骨瓣及岛状皮瓣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近年来在各种动脉穿支皮瓣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动脉穿支结合神经营养血管的双供血的皮瓣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足踝部复合组织损伤的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四肢复杂创伤的骨折、神经血管损伤、肌肉毁损的复合损伤救治和保肢治疗,以及后期的肢体功能重建。
3、手足部及四肢创伤骨折:各种类型尺桡骨远端、腕部、掌骨、指骨开放及闭合骨折的治疗;足部的各种开放、闭合骨折的治疗及四肢创伤骨折的治疗;四肢各种陈旧骨折畸形愈合的矫正和功能重建。
4、修复重建外科:擅长手足部各种先天及后天性畸形的矫正和功能重建,如手部多指、并指等畸形,足部扁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踇外翻,锤状趾等;神经损伤后的手、足部及四肢功能障碍的肌肉移植及肌腱转位等功能重建。计算机辅助下三维空间外固定架(Taylor架)技术微创治疗肢体各类先天性、外伤性畸形的矫形治疗。特别是在应用Ilizarov技术,肢体牵张成骨技术、显微外科技术等在治疗四肢骨不连、延迟愈合、骨缺损、骨髓炎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挽救了大量的患者的肢体,避免了截肢。
5.手部功能康复:我院自行研发的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自应用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款新型支具安装简便、可组合、易调节、环保、轻便、价格低廉,佩戴舒适,对手部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手部损伤术后功能活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专家门诊:高峻青主任医师:周四下午(骨科门诊18室)。
杨克非教授:周三上午(骨科门诊18室)。
专科门诊:骨科门诊20室
小儿骨科
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骨三科)为2000年华南地区首个设立小儿创伤及畸形疾病的病区,科室由骨科院长直接领导指导,骨科主任定期查房指导,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研究生2人,并外聘北京、上海等全国著名的小儿骨科专家教授常驻病区作临床指导。主要成员均有长期从事小儿骨科临床工作的经历,均接受过国内著名医疗单位的培训和学习,业务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能娴熟,年手术量约3000台,并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和专著。
根据小儿骨骺损伤及骨骼生长发育的特殊性,进行诊断及治疗工作。由于小儿好动,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骨质未成熟,小儿骨折以肱骨髁上骨折、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孟氏骨折、股骨骨折、骨骺骨折为多见。结合传统的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对部分不稳定的骨折,配合皮肤牵引或骨骼牵引,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儿童创伤的治疗中,广泛采用了微创技术,保障了治疗后生长发育的持续。新改良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大大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对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疾病的诊治,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脑瘫后遗症、髋/膝内外翻畸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高弓足、臀肌挛缩、习惯性髌骨脱位、小儿胫骨假关节、先天性斜颈,以及各类关节炎、骨髓炎及骨肿瘤等,除普遍应用微创技术外,还结合中药内服外敷,配以多种康复支具,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疗效。对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过去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对各种年龄的晚期病例拥有众多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能有效个性化地设计治疗方案,保障治疗的效果。在儿童肢体长度不等的治疗上,按照生长性调整肢体负重力线的平衡,运用单边支架或Ilizarov环形支架延长技术为许多患者重新拾回了自信。
专家:
科室 医生
内科 顾卫 曾嘉勋 余俊文 黄志庆 倪雪渔 张小娟 刘学民 黄兆祺 田华琴 简小云 谭峰 徐兆荦 莫少庸 林柳卿 杨同广 陈锦锋 张变云 王甫能 吴海科 李宏良 邱健行 罗少华 方赛英 温达明 谭莲蓉 周绍油 陈伟强 林启江 叶建红 赵华云 王韵喃 黎庶熙 刘继洪 叶志军 郎江明 郑宝林 陈发胜 张玉萍 何应伟 王金良 陶银 方湃 蒋开平 余寿益 黄洁玲 余世芳 罗子幸 万赛英 余秀兰 魏爱生 黄赛花 丁德权 陈苹
骨伤科 吴征杰 江湧 元日成 何风春 方耀忠 张盛强 陈逊文 李祖荣 陈志维 李焱 李汉民 沈源彬 钟广玲 周观明 关宏刚 柯杨 刘尚礼 熊昌盛 杨海韵 李明 汪启筹 朱永展 刘汝落 刘伟明 杨克非 沈楚龙 曹正霖 陈渭良 潘志雄 冯宗权 徐志强 张兆华 傅强 余海波 陈衍尧 刘庆思 李伟强 潘国铨 罗汉文 郭跃明 陈凯 高峻青 吴峰 刘效仿 洪葵林 李逸群 朱干
妇科 陈秀廉 黄月婵 叶翠芬 郭李燕 徐一红 李桂兰 栗双禺 陈伟志 朱巧玲 朱东方 邓卫红 邬素珍
麻醉科 廖荣宗 游玉媛 区锦燕 谭沛泉 周炯雄 王杰华 周伟 苏宏 关剑文
放射科 樊长姝 何灿熙 夏成德 张家雄 张家雄 张红军 周守国 柯祺 史德刚
普外科 陈务民 霍景山 陶世明 姜镭 黄婉文 裘华德 曾志强 劳雨旋
急诊科 何明丰 徐劲松 陈文元 张英俭 高振和 黎练达 刘冬松
针灸科 老锦雄 黄建业 李树成 刘志良 覃彪民 李子勇 刘继洪 钟伟泉
儿科 任素琼 邓敏华 莫珊 邓丽莎 曾莺 刘翠瑛 李伟元
眼科 叶静 朱海 陈少基 龙心光 周蔚 何锦贤 梁先军
皮肤科 罗文峰 许德清 张曼华 莫惠芳 钟卫红
耳鼻喉科 冯惠玲 钟艳萍 梅晓峰 黄东辉 陈学华 李卡凡
脑外科 陈小华 江野峰 吴日明 何锦
超声科 梁峭嵘 陈君洁 梁峭嵘 涂滨 石星 何秀珍
男科 朱成彬 冯仰梁 李祥光
肛肠科 林友彬 杨中权 莫少卫
检验科 刘照宏 黎鸣
泌尿外科 张少林 陈伯川
ICU 张斌
口腔医疗中心 吴俊伟 彭国光
大内科 余俊文 黄兆祺 刘学民 简小云 梁贵文 莫少庸 黄志庆 余秀兰 蒋开平 张玉萍 杨同广 方赛英 林启江 谭莲蓉 温达明 刘继洪 黎庶熙 张变云 赵华云 曾嘉勋 吴海科 徐兆荦 田华琴 王金良 余寿益 叶建红 方湃 陈锦锋 谭峰 张小娟 魏爱生 王甫能 罗子幸 王韵喃 罗少华 李宏良 倪雪渔 陈伟强 陶银 黄洁玲 万赛英 何应伟 郑宝林 余世芳 林柳卿 顾卫 丁德权 周绍油 黄赛花 郎江明 陈苹
口腔科 彭国光 吴俊伟
骨科中心 刘庆思 罗汉文 杨克非 李祖荣 李逸群 洪葵林 潘国铨 熊昌盛 刘汝落 沈源彬 郭跃明 沈楚龙 高峻青 江湧 陈逊文 潘志雄 李明 刘伟明 陈衍尧 陈志维 李伟强 张盛强 元日成 傅强 冯宗权 钟广玲 朱干 汪启筹 吴峰 杨海韵 方耀忠 刘效仿 周观明 卢绍燊 吴征杰 王志远 余海波 刘建红 关宏刚 陈凯 张兆华 陈渭良 刘尚礼 何风春 李汉民 柯杨
新闻:
“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落户佛山市中医院
9月18日上午,“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培训网络平台”揭牌仪式在佛山市中医院6号楼16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首期“禅城区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同时开班,今后禅城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更多优质中医药服务啦。
佛山市禅城区卫计局常务副局长都红、副局长卢明程,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老锦雄、院长助理余俊文,以及来自禅城区各社区医院的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仪式。
中医药文化在佛山本土有着浓厚的传统,但目前禅城区没有一所区级中医院。近年来禅城区卫计局致力于促进传统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根据建立中医药强省的战略要求,结合禅城区实际,2015年印发了《佛山市禅城区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医传承和发展。本次禅城区卫计局借助佛山市中医院的优势,以该院为依托,按照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要求建立“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把一些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明显优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禅城区进行大力推广,进一步完善禅城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基地的共建和网络平台的搭建,佛山市中医院将与禅城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中医药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首期培训不少于50名医疗卫生人员,培养20名中医骨干;授课内容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专业领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手法整骨、中药安全用药等。
院长助理余俊文在开幕仪式上指出,该合作项目是医院落实国家分级诊疗的医改政策、将优秀的中医药技术下沉到社区医院卫生站、培养基层骨干中医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佛山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喜事;更是医院践行“三严三实”,解决群众看病难、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的民生实事。佛山市中医院作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地市级中医院,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和众多临床疗效显著的实用技艺,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去年三水分院已率先开展了“中医中药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圆满地完成了这件民生实事,给出了令三水市民满意的一份答卷,开了个好头。佛山市中医院将再接再厉,在禅城区卫计局的支持下,将中医技术向社会全面推广,扩大其影响力,扎根于基层。
副局长卢明程在发言指出,这一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禅城区政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重要举措,禅城区卫计局将给予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另外,禅城区今后还将实施“名科、名医”工程,依托佛山市中医院强化中医“名科”学科带头人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专科临床疗效和辐射能力。年内评定禅城区一批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专病),开展“优秀中医师”评选工作,推出一批医德高尚、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群众公认的名中医,发挥优秀中医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拟从2016年起开展禅城区中医师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区内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学术,为禅城区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基层中医骨干人才。
会上举行了禅城区卫计局和佛山市中医院合作共建协议签字仪式,并同时为“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禅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培训网络平台”揭牌,标志着该民生项目的正式启动,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颇具意义的时刻。
当天上午,首期“禅城区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也同步开讲,将在接续的两天时间内讲授11堂精彩课程,并进行4场的八段锦培训。院长助理余俊文首先以《健康与中医》的精彩一课打响头炮。身兼三水分院院长的他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高度结合三水区中医院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的做法与经验,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医中药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后各科专家轮番上阵,为近百名禅城区社区医院学员及医院规培生作了各自领域的精彩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
据介绍,本共建合作年度内,佛山市中医院共选派出32名优秀讲师参与授课,他们均为各科颇具临床经验和授课水平的专家或骨干人才,传授的中医药技术也是基层最为实用有效的,除了开班授课、网络培训、还包括专家下基层考核、指导等形式,还包括指定20名基层中医骨干脱产跟师学习3个月。随后通过视频培训网络平台,也可使更多的社区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学习,共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