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网上挂号_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fshospital../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81号

邮政编码:528000

电话:0757-83163155

现场预约挂号

现场预约挂号是提前到医院挂号并缴交挂号费的一种预约方式,此方式较适合于定期复诊或住在医院附近的就诊者。

具体操作流程:

直接到挂号处 → 出示本人诊疗卡或身份证 → 挂号员核实身份 →  确定预约的专家、日期和时段 →  交费 → 取挂号签  → 如不能依时应约就诊则可通过医院网站、9681688电话或直接到挂号处取消预约并在挂号处办理退款 → 如无意外则按时到分诊台报到就诊

提   示:此方法对于正在医院或住在医院附近者较方便,并请妥善保管好挂号票,遗失不给予补发。

受理地点:门诊各挂号窗

预约时间:二周内的专家

受理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1:45  13 :00—17:15,周六:9:00-11:15


网上预约挂号

会员可打开我院网站://.fsyyy. → 选择“预约挂号”→ 网上预约挂号,输入诊疗卡号或身份证号作为会员帐号,然后再输入会员密码 → 成功登录后可分步选择挂号区域(新院,特诊,垂虹门诊),挂号类型(专家,专科,普通,暂时只开放专家)和挂号科目 → 选择就诊日期和时段 →确认预约,网站会返回一个4位以内的预约订单号 → 成功预约的会员可在预约时段的开始时间提前15分钟或更早的任意时间内到挂号处报到并交挂号费取挂号签 → 不论是否已经付费,如发现无法依时应约就诊则应提前取消预约(其途径手段包括登录医院网站,致电9681688或直接到挂号处办理)→ 如无意外则应按时到医院分诊台报到就诊。

提示:网上预约服务24小时全天候提供,可直接查询专家出诊时间和预约就诊时间,预约成功后请记住预约订单号。

电话预约挂号.

114——拨通这个电话,将有电信公司接线员热情为您服务!

在拔打预约电话前,请预先准备好您的诊疗卡号或个人资料告知接线员,接线员会逐步提示   您完成预约手续。

具体操作

致电114 → 按提示音输入诊疗卡号(或身份证号)和密码 → 按提示音可选择人工或者语音服务 → 确定预约的医生(专家) → 确定预约日期和时段 → 预约成功后系统会告知一个预约订单号 → 须提前到挂号处报到并缴交挂号费 → 如果不能依时应约就诊则应再次致电114 取消预约 → 如无意外则须按时到分诊台报到应诊

提示:此方法对于远离医院者较方便,预约成功后请记住预约订单号

电信预约挂号服务中心预约电话:114

受理时间:每天7:30—21:00


入院介绍.

欢迎您到我们病区住院治疗,为了便于您尽快熟悉环境,解除陌生感,我们竭诚向您提供以下信息服务和帮助!

住院守则:

住院期间请您遵守住院守则,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密切合作下完成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为了您的安全请您不要随意外出或外宿,如有特殊情况向主管医生和当班护士请假并写请假条.

饮食:

每天您可以向配餐员报餐,三餐进膳时间分别在早上7:00,中午11:00,傍晚17:00.开水开放时间为6:00-22:00.

作息:

早上8:00-10:00医生查房时间,中午12:00-14:30是午休时间,晚上22:00关灯、关电视睡觉,因病区是诊疗场所,请您尽量低声说话,开收音机要用耳机.

探陪:

探病时间是上午10:00-12:00,下午16:30-20:00.请陪护人员服从医务人员指导,保持病房整洁、安静.晚上陪护人员自带枕、被.为了您家人健康,陪人不便睡在或坐在病床上及使用病人被服.

卫生:

入院后请您穿医院的衣服、剪指甲、剃胡须,自带硬底拖鞋,防打滑.住院病人请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爱护公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不要互串病房或卧其他病床.鞋及面盆放床底架上,尿壶及便盆等白天放在床头柜下层.

物品管理:

住院病人可携带必须之生活用品,贵重财物请由家人带回家妥善保管,手机钱包等物品请随身携带,抽屉可上锁(锁自备,可到门诊一楼小卖部购买),以防物品丢失,遗失自负.

环境:

空调、传呼铃及急救铃的使用(参照有关资料),安全出口是楼梯通道,为了安全,阳台门窗不能全打开,病房不能抽烟,吸烟区在后楼梯.剩余饭菜请倒在指定垃圾桶,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槽上有氧气、负压吸引,请您不要随意插电源如充电器、收音机等,以防损坏医疗槽.

费用:

为了保障您的治疗,手术前请交足押金,自费药物需交现金,(具体请参照一日清单制度),其中治疗费包括以下内容:吸氧、呼吸机、手术材料、麻醉、器械使用、输血、理疗,院外会诊、出车费、门诊小手术、高压氧、碎石、心导管介入、空调、血透、心里测验、陪人费、换药、抽血、注射、穿刺、专科治疗、一切材料等等(除床位、药费、诊金、护理、手术、检查、化验外的一切项目都归入治疗).

祝您早日康复!


介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跨越三个世纪,院名、院址几经迭变。从昔日简陋的教会诊所、循道医院,如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回顾百年历史,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一路坎坷颠簸、一路执着前行、一路仁爱普济……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4月,一位叫查尔斯? 云仁(Charles.wenyon)的英国惠师礼教会传教士来到佛山,先在永兴街福音堂开办诊所,并于当年10月14日在缸瓦栏一间大货仓内创办“广济医局”。这是“佛山用西法治病之嚆矢”,是百年名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发轫,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广济医局规模虽小,但设有门诊部、手术房、实验室、私家病房、男女专用病房、小礼拜堂等,病床达80张。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广济医局迁至太坪坊(今上沙),并更名为“佛山西医院”。光绪二十七年(1908年),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扩建成新式西医院,名“循道医院”,但医院仍在门口挂“西医院”牌。因医院大门为圆形,坊间称“圆门口医院”。1946年,医院再次更名为循道医院。

     1883年,云仁开办了“惠师礼医学堂”,首次招收7人医学班,学生需接受三年培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先后培养100多名医学生。

     1924年,英籍护士彭爱莲又开办了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49年6月,著名热带病学家伍学宗从英美留学回国,接替英籍院长卢约翰,成为首位中国人院长。

    医院从初创时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规模,而且大量培养人才。中法战争期间,云仁及广济医局人员受清政府之邀,赴广西中越边境营救伤员,受到清政府嘉奖。为了培养西医人才,早在循道医院时期,医院已与北平协和医院、广州博济医院、上海医学院、汉口普爱医院、山东齐鲁医科大学、广州夏葛女子医院等海内外知名的教会医院齐名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派送工作人员前往国内外学习深造,始终掌握着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并推动着中国医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产生的杰出医学专家有:云仁、安德(瑞典)、麦路德、马佐生、许诚恩、晏惠霖、叶腓力、彭爱莲、何霖士、卢约翰、克伯勒(越南)、区士顿、卜惠文、伍学宗、陈自强、郑漱澜等。

    1953年11月,循道医院正式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广东省粤中行署人民医院。此时医院地址仍在文昌沙,有职工165多名,病床191张,其中医生10名。伍学宗任院长。设有内、外、妇、儿、五官、X光、检验、药房等临床医技科室。1956年,更名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

    伍学宗院长山东齐鲁大学七年制毕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后留学英美,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学会会员。回国担任佛山循道医院院长后,以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医院管理,延续了循道医院的“救死扶伤、关爱民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注重抓好业务技术和人才培养。对新毕业生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严格规范病历书写。同时,大量派出技术骨干赴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山东、武汉、湖南、广州等地先进医院进修。

    “文革”期间,医院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专家挨批,制度废弃。106位医务人员被下放到佛山市13个县的农村、工厂劳动。留下不到一半的人员艰难维持医院运作。医院缓慢前行,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医院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1981年,传染病专家邝启洪出任院长。他带领全院员工励精图治,恢复被废弃的各项制度,如恢复三级查房……等核心制度,鼓励开展新技术,再塑百年医院品牌。医院重现谨务实的学风、院风。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医院后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3年佛山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医院更名为佛山市人民医院;1984年3月,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一时期,由于专家治院,院风日正,学风日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外科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1988年,佛山市第一例使用精子库的人工受精婴儿在妇产科出生。次年9月,外科肾移植手术获成功。1991年,医院被评为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城南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1月,新医院工程奠基。1997,一座被誉为“中国医院现代化建设起点”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在城南崛起。1998年6月,新医院全面启用,医院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全面搬迁。2009年,医院建筑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全国300项优秀建筑奖之一。

    气势如虹、典雅的现代化建筑楼群,人性化流程,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为百年老院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医院坚持公益性办院,在临床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数字化医院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员工3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131人,副高职称312人,博士36人,硕士222人。开放床位2300张,临床科室58个,医技科室22个,行政科室19个。2010年门急诊诊疗人次达299万,出院人数达6.87万,住院手术达4.04万台。

     拥有256层iCT(极速CT)、PET/CT、3.0 T磁共振仪(MRI)、大口径16排螺旋CT、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先进医疗设备5000余台,医疗设备资产总值达6.5亿元。

    医院在学科建设、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教学、附属医院建设、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新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00年至2010年,共有114项获奖成果,其中省部级奖15项(含合作奖6项),市级一等奖14项(含合作奖1项),市级二等奖28项,市级三等奖47项(含合作奖5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456篇,编写专著79部,其中主编专著23部。目前,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课题6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

    临床上在微创、介入、器官移植等多领域技术居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曾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在妇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小儿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广泛开展。并开设内镜培训中心,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内镜医生1000多名,并成为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超声介入、放射介入等也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内、外科共享的新技术。先后开展肾移植、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手术。2011年9月,完成佛山市首例公民器官捐献并成功移植。

    先后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抗震救灾、抗击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2010年,被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授牌成为佛山唯一的亚运会定点医院,并圆满完成亚运会(佛山赛区)医疗保障任务,被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关爱民众、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落实“三好一满意”,对门诊流程进行改造,加速数字化建设。先后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实施住院探视制度,门诊开通预约挂号系统和114预约挂号平台,成立大型客服中心,并启动国内首个医院自助挂号、自助交费银联创新支付系统。开展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等。

    斗转星移,医院130年的发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院址在变、规模在变、人员在变,但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宗旨没有改变!一代又一代的市一医院人奋发进取、薪火相传,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谱写了仁爱普济、大爱无疆的动人诗篇。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办得最好的十二家专区医院之一”、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首批无烟医院”、“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

    今天,王跃建院长提出“安全、优质、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病人满意为标准”的管理理念,传承和弘扬百年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文化。全院员工豪情满怀,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数字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高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运营”在某些方面取得示范效应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目标阔步前进!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76年,现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佛山市医学特色专科和医院重点学科。设住院部、门诊部、心理健康中心和神经电生理室,病房床位从35张增加至89张,病床使用率达110 %以上,年收治患者近2300人次,综合治愈率达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 %,年专科、专家门诊量达13.5万人次。

曾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卫生厅三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20余项课题获省市立项;先后成为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攻关课题分中心,获国家级合作课题8项。现有科研经费150余万元,重点专科经费300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核心期刊以上80余篇,SCI论文12篇)。主编著作3部,主译原著一部,参与编撰著作10部。每年举办两届以上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肾内科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设有肾脏病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肾移植监护室、肾脏病随访室和肾脏病实验室,现有肾脏病病床42张(包括肾移植监护室6张),血液净化床位25张,CRRT机3台。

      专科范围包括:

(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等;

(2)  继发性肾脏病: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淀粉样变肾病,高血压肾病,溶血尿毒综合征,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3)  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慢性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返流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4)  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5)  药源性肾损害:抗生素肾损害、利福平肾损害、镇痛剂肾病,造影剂肾病等;

(6)  药物、食物及毒物中毒;

(7)  妊娠相关性肾病;

(8)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长期随访及各种合并症。

      我科开展了肾活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能进行肾脏组织病理检查,年透析人次达1.2万以上。1989年开始与泌尿外科合作开展肾移植,成功率达95%,5年存活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最长存活已达17年。2001年4月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合作成功开展肝肾联合移植1例,2006年1月又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合作成功开展胰肾联合移植1例。

      近几年还开展了血液净化戒毒,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重症胰腺炎,CRRT防治造影剂肾病,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红斑狼疮性肾炎,血浆置换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及格林-巴利综合征,血液灌流抢救药物及食物中毒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专家:

科室     医生

儿科     陈运强 古汉礼 麦智广 黄惠清 卢泳雪 何丽仪 余咏文 庄朝晖 何庆东 钟韩荣 吴丽娜 吕彩红 梁少霞 黄志民 罗昌寿 罗盛鸿 余晓娟 梁屹胜 潘庆然 邵振铿 仇永 蒋威 何丽红 张强英 李猛 熊雪琴

妇产科     金承炽 李光仪 刘炜培 吴浩泉 陈露诗 陈蔚瑜 李秋萍 张四友   郑丽丽 王刚 陈萍 朱锦桃 张履明 简艳红 卢文琼 黄沛清 黄雪坤 尚慧玲 韩玉斌

心血管内科     何铭熙 杨希立 赖玉琼 廖国营 梁茜 谭海斌 周昭仑 李健民 肖长华 姚耀明 李伟文 冯小慧 胡晖 陈军

感染科     罗红涛 钟锐兴 徐昕 李宗良 白红莲 龙辉 司建华 许炜 伍美琳 周润甜 吴有全

呼吸内科     何东华 郑利先 罗志扬 黄乃铎 李敏菁 陈钢 甄国粹 梅湛强 吴穗清 张竞贤

泌尿外科     杨明 林哲 徐文峰 陈勇 刘建华 黄永汉 黄灿耀 伍仕伟 张海滨 刁伟霖

耳鼻喉科     王跃建 朱肇峰 曾勇 张超 林枫 梁海荣 陈伟雄 李凤萍 李润汉 刘悦胜 赵远新 虞幼军 唐隽 何发尧 肖建新 黄慕德

神经内科     王玉凯 邵燕 李国德 黄才东 张虹桥 孙炽津 章成国 谭伟棠 罗韶辉 周铨 曾桄伦
骨外科     张毅 林庆光 赵新建 廖绪强 陈显辉 曾明 周俊明 魏鲁青 陈宏 谭健韶

肾内科     陈统清 孔耀中 邵咏红   肖观清 刘笑芬 甘宁 黄英伟

血液分泌科     陈劲松 李精明 胡利东 陈小雨 栾晓军 陈焯文 余丰文 叶海燕 梁明

口腔医学中心     陈巨峰 于春梅 林铭   彭文波 唐尤宽 郭庆平 杜三 冼淡 方溢云 缪颖 邓雪莲 王尔笑 潘昱

中医科     谢普练 陈峰 刘汉平 罗廷威 张存   黄志文 曾华

肝胆外科     苏树英 彭翔 甄作均 许卓明 钟广益 陈焕伟

胸外乳腺外科     杨劼 谭家驹 刁均民 叶国麟 王晋 潘启深

眼科     赵刚平 陈玉冰 吴晓云 雷玉 朱敏 李树仁 孙育崧

肛肠外科     黄灿耀 程龙庆 彭翔 徐致祥 林义办 周永辉

手足整形外科     左中男 杜永军 杜学亮 李庆生

疝中心、小儿外科     李宇洲 姚干 林国干 梁健升

消化内科     崔西玉 廖兆昌 谢润勇 邱小蕾 陈曼彤 黄乃铎

皮肤科     王晓霞 李洁华 王继辉 陈丽娟 何雅强

保健科     许燕萍 刘玉韶 刘鹤龄 陈润钿 刘丽贤 邓枢丽

特需医疗中心     李榕生 孙静 胡小怀

急诊科     伍国强 陈建林 李旷怡

康复理疗科     张自茂 黄文清 张盘德

颅脑外科     王辉   王国福 邓其峻 梁学军 崔连旭 单国雄

心血管甲状腺外科     封加涛 彭峰 罗灿华 邓三珠

胃肠外科     徐致祥 邓建中 丁卫星

风湿免疫科     张红卫   陈国强 颜美心 郭冬梅

神经介入中心     凌锋 邓其峻

烧伤科     冯祥生

临床医学研究所     杨光

ICU科     马明远 周立新

麻醉科     李晓宏 孙增勤 李恒 刘洪珍 杨承祥 仲吉英 欧伟明 刘林生 黄文祥

核医学科     冯彦林

超声诊断科     徐庆华 陈兴

简易门诊     徐金培

肿瘤医院     王巍 黄国森

健康体检中心(保健科)     邓枢丽 刘丽贤 许燕萍 刘玉韶 刘鹤龄 陈润钿

肝脏、胰腺外科     计勇 李梅生 陈焕伟 甄作均 陈应军 费凛

垂虹门诊     徐金培 周俊明

医学影像科     朱彬 高明勇 潘爱珍 曹然 陈涛 李桂林

门诊部     陈文军 杨智才 廖国营 徐金培

整形美容科     陈璐平

放疗科     张宁 徐韬 林力 何瀚

整形激光美容科     陈平

烧伤整形科     陈晓东 冯祥生

病理科     胡维维

胆道外科     崔伟珍 王军华 苏树英 彭翔 甄作均 许卓明 钟广益 陈焕伟

临床营养中心     潘文松


新闻:

肾内科举办第十一届肾脏病与血液净化技术新进展学习班

8月29日至30日,2015年佛山市医学会肾脏病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肾脏病与血液净化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我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180多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我院章成国副院长出席会议讲话。佛山市医学会范丽华副会长出席会议。

佛山市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肾内科孔耀中教授致开幕辞,总结今年在学会领导下,本市各医院开展了“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为主题的第十个世界肾脏日义诊活动、2014年佛山市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章成国副院长充分肯定佛山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孔耀中教授的带领下,过去几年在肾脏病学、血透中心的发展及肾科医护队伍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佛山市民肾脏健康的预防、治疗作出了贡献,并期待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会议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学及药物治疗系讲座教授、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炎症性疾病实验室主任蓝辉耀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季大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黄锋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刘俊教授,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王国保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就糖尿病肾病分子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进展、CKD-MBD生物标记物国际新进展、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抗菌方案策略以及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新进展与临床转化等专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热烈的讨论。我院肾内科孔耀中教授就“甲状旁腺切除术在继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并结合了本中心开展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情况进行了总结,肾内科主任助理肖观清主任医师对“2014年度佛山市透析移植登记”作了报告,总结佛山市医院开展透析移植的质量情况,并与以往年度进行对比,分析佛山市透析、移植质量的现状及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专家们还对新月体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疑难病例及肾脏病理特点进行了探讨论。

会议为佛山地区肾脏病学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肾脏病临床诊疗技术及科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