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网上挂号_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fjxiehe./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新权路29号

电话:0591-83357896

传真:0591-87113828

介绍:

百年协和,源远流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又名Willis F. Pierce Memorial Hospital),为创建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医院与创建于1877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为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1951年,医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更名为福州中国协和医院。1959年,成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福建省培养输送了大量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相继走出了福建省医学界各学科的开创者,被誉为福建医学人才的摇篮。文革初期,更名为“反帝医院”。1969年,医院被撤销,大部分人员下放。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制。

现在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于山之麓,现有开放床位2200张,年门诊病人近2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9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9万余台。现有员工3350余人。其中正、副高职称(含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65%,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厅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0人。

医院临床科室齐全。分别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8个福建医科大学首批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专业也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医临床重点学科。福建省超声医学、院内感染、烧伤治疗、临床输血四个质控中心挂靠我院。此外,泌尿外科、神经内科、整形外科、介入科、超声医学科、影像等专业的诊疗技术也有较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医院开展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的例数及成活率全国领先,心脏移植后再次成功移植心脏、儿童心脏移植填补国内空白,心脏移植后的肝移植、双肺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急性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胃癌、肝癌切除术、神经内窥镜下颅内病灶切除术、负压吸引技术在各类烧伤难愈性创面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式换脸”等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福建省血液病、内分泌、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等11个省级研究所及其他11个校级研究机构挂靠医院,医院重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近年承担大量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及福建省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312项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药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还招收培养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120余名。

医院拥有大批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如:美国GE公司宝石能谱CT、3.0T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双源64层CT、40层CT、3.0T核磁共振,美国GE公司PET-CT、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DSA)、双探头SPECT,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及GE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癫痫刀,德国多尼尔多力王者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系统,头颅伽玛刀等。医院大型设备配置居省内领先水平。目前医院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及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994年被卫生部评为福建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及“全国创建‘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百佳医院”等称号。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竭诚为海内外人民的健康提供一流服务。

新院徽图案以古朴、典雅、庄严的红楼为主体,体现了协和悠久的建院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建筑标识。红十字是一个给有困难的人予以帮助的组织标志,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也寓含医院前身为教会医院的特殊历史背景。橄榄枝寓意生命、健康与希望,象征医院安宁、祥和与活力,体现医院崇尚 “绿色人文”,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技术:

血液科新疗法

积极开展新疗法,继续开展多项免疫抑制疗法重型再障;

血浆置换抢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

制定并实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疗方案;

探讨新方案、新疗法治疗难治、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如CAG、大剂量联合化疗MAH、FLAG+IDA、Hyoer CVAD等方案,提高了血液病的诊疗水平;

牵头组织实施及参加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开展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白细胞去除术抢救高危急性白血病;

氟达拉滨及CD20单抗美罗华治疗难治和复发淋巴瘤;

格列卫治疗各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国内十大治疗中心之一;

格列卫治疗嗜酸细胞增多症为国内领先;

蛋白酶抑制剂——Velcade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肿瘤;

CD33单抗治疗难治和复发白血病;

开展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重症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开展疑难血液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治,提高患者缓解率、生存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熟,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开展供者T淋巴细胞输注抢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患者;

开展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

开展抢救性移植治疗多次复发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

开展白血病MICM分形,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成熟,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率、生存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成熟,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开展骨髓检查及血液生化、止血及血栓相关检查、血液细胞染色体检查的血液专科检查,专家讨论疑难血、髓片提高诊断水平,如全髓白血病的诊断;

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提高PNH诊断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协助诊断疑难急性白血病,如MO、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进行ZP70、CD38检测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分析。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在我国著名消化系疾病专家陈锡谋教授、林谷珍教授、王小众教授的先后领导下不断得到发展,现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医科大学重点学科,是福建省消化系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之一。消化内科现有53张病床的独立消化病区、消化内镜室与胃肠功能检查室。学科现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6人,拥有很强的人才梯队和师资力量,综合实力在福建省消化系病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学科带头人为王小众教授,科主任为陈丰霖主任医师,科副主任为张莉娟、李丹副主任医师。

作为福建省的消化系病临床诊疗中心,消化专科年专科门诊量超过7万人次,每年收治超过1800名的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其中福建省内及周边省份的外埠患者占相当比重。病床使用率超过100%,消化系疾病的病种齐全,成功救治了大量消化系急、危、重症患者,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硬化肝性脑病、严重败血症、休克等危重病症的抢救治疗上达到省内最高水平。

消化内镜室与胃肠功能检查室拥有最新型各类电子胃、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扇扫与纵轴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彩色超声及13C红外能谱分析仪等大型诊疗设备与仪器,每年开展的胃、肠镜检查与治疗达3万人次以上。开展的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内支架置入,贲门失弛缓的内镜下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碎石等各类内镜下微创治疗,使我院的内镜下的介入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提高我省超声内镜诊断水平发展超声内镜新技术、提高内镜治疗水平,我院已成功举办了4期福建协和消化内镜论坛,为国家级超声内镜及内镜治疗培训班。 

消化内科背靠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所,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现有科研经费达1000万元,已在SCI引源及Medline收录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已获省科技进步奖共9项。现已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乙肝病毒分子病毒学与致癌机制、胃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上形成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学科现有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博士点与硕士点,为目前福建省消化系病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基地。


风湿科

协和医院风湿肾内科自建科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科室有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7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人。专科队伍中2人为留学美国、德国及日本的回国人员,另有护理及实验室人员18人。成为拥有专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专科实验室等初具规模的风湿肾脏病学专科,并成为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的挂靠单位。协和医院风湿肾内科每年接收多批来自全省各地的临床及实验室进修生、观摩及协作研究人员。

作为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挂靠单位,本科室开展了多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血管炎等风湿病的新的实验诊断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省风湿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肾穿刺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最重要的常规检查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明确肾脏病的病因、病理类型,还能了解其损害程度与范围,在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价值是化验检查所无法比拟的,我科开展的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特殊染色等病理检查,一周内发报告,便捷、准确。

医疗方面,对治疗各种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氏病等有独特的体会。我科对疑难杂症如:不明病因的免疫功能异常、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尿路感染、原发、继发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原发性血管炎及原发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我科的专科特色。科室每年收治大量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人,为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努力工作。

我科还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承当了多项省科研课题,研究课题涉及肾小管疾病和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性治疗、自身免疫病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初步形成了风湿肾脏病学的研究体系;近5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为临床医疗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科室的努力目标是使我院风湿肾脏病专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与国际同步。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血管内科     林朝贵 彭亚飞 李炽华 吴黎明 洪华山 陈良龙 李金国 郑行春 林岚 蔡平 胡榕 陈协兴 张飞龙 孙旭东 钟玲 吴进寿 吴进寿 罗育坤 王一波 陈建华 郑学琛

血液科     林艳娟 杨凤娥 付丹晖 王少元 沈建箴 胡建达 战榕 陈元仲 陈志哲 吕联煌 许贞书 吴勇 郑正津 李乃农 刘庭波 黄慧芳 黄淑桦 杨月玲 梁玉英 辛碧珍

普外科     林舜国 林挺 吴尧崧 陈幸生 黄鹤光 池畔 陈大良 方克光 卢星榕 官云彪 陈燕昌 赵文新 许春森 林惠铭 李发炎 郑安瑜 唐南洪 陈文 黄颖

干部病房     黄慧玲 陈硕琪 叶秋涛 林淑屏 郑学琛 陈道纯 林凡 陈晓春 李必强 王爱波 江榕 吴政 窦萍

泌尿外科     许恩赐 岑和 李启镛 朱绍兴 陈仕平 江玮 王彬 郑松 李永生 蔡伟忠 章卫国

内分泌科     陈瑶 黄培基 黄国良 陈美爱 刘礼斌 游捷 黄敬泽 方志平 邱晓萍 林益川 王健 林哲章 张岂珍 林榕

儿内科     华雪玲 林秋君 陈景云 徐琳玲 陈征 陈燕惠 陈达光 李健 郑浩 陈珊 蒋美玲 王莉玲 方昕

肝胆外科     黄长玉 陈燕凌 朱金海 韩圣华 刘松 张吉成 黄鹤鸣 王弼 陈宏明 沈娟 周良艺 陈辉星 黄建富 蔡欣然

心外科     王齐敏 翁钦永 林峰 陈良万 陈道中 曹华 邱罕凡 黄忠耀 张贵灿 魏维山 王欣 黄雪珊

妇产科     张燕金 项双卫 陈志辉 陈宇涵 郑志群 罗嘻 林玲 陈佩芳 张延珍 郑碧琴 潘剑榕

药学部     曲俊兵 王竹金 方令平 刘茂柏 陈新峰 郭淑静 吕景燕 黄显 游枫慧 吴雪梅

口腔科     欧阳奇明 梁甲兴 曲延征 陈泽辉 陈伟辉 林立 关为群 陈舟 陈德元 张玉华

烧伤科     楼非鸿 杨际慧 吴伯瑜 李海晖 王顺宾 陈昭宏 陈晓东 黄逢元 陈舜

肿瘤科     张祥福 卢辉山 黄昌明 郑知文 吴心愿 官国先 王川

麻醉科     金友松 郭永正 翁险峰 张良成 黄立红 张燕飞 林鹏焘 陈文华

眼科     陈平 刘秀珍 翁景宁 扬长春 张俊华 王坚平 邱登科 傅德生 卢岚 张子武 郑文 杨长春

伽玛刀治疗室     张国良 石松生 杨卫忠 陈建屏 梁日生 倪天瑞

放射科     任艳 卢简言 唐守滦 王希娟 陈敬杰 陈玉仙 樊国胜 龚传鹏 王慧川 张梅兰

超声科     何以敉 薛恩生 林晓东 叶琴 高上达 林礼务 何以枚 刘连忠 朱生全 刘小林 王新丽 刘向红 张宁海

骨科     宋建榕 林佳俊 李卫峰 练武彬 陈奋勇 刘文革

神经外科     张国良 石松生 杨卫忠 陈建屏 梁日生 倪天瑞 刘才兴 陈春美

神经内科     刘楠 黄华品 陈晓春 郑安 肖迎春 叶钦勇 周宜灿 车春晖 刘昌云

风湿肾内科     林顺平 郑祥雄 邹式文 林庆友 张明 林芬 钟哲超 杨旭伟 金建生 石黎明

呼吸内科     陈丽敏 李志鹰 吴峰 刘青 林挺岩 李玉珠

急诊科     林立勇 杨英 张景寿 许榕椿 朱震豪 林炳锵 王荣林 贺孝和 徐珠屏 徐金昌 袁迪生

胸外科     陈椿 林若柏 林培裘 周仑 康明强 郑炜 林江波 郭朝晖

病理科     杨发端 郑宇辉 杨映红 杨长培 梁建纲 程建平 杨世兴 辛智科 曹瑛侠 李凯骐

检验科     郑培烝 王梅华 潘玉红 黄心宏 曹颖平 戴方豪 刘江 丁式行 李和平 王发明

耳鼻喉科     杨建国 黄建民 林国经 王德生 刘爱珍 王亦东 刘建治

整形外科     郭志辉 黄拔瑞 周亚宽 谢义德 杨育成

皮肤科     王育英 赵敬军 田伟 叶小茵 林立航 刘晶晶 庞正宝 万强 游建林

中医科     郑关毅 郑师碧 黄荣璋 毛小红 李玲 陈小花 邓祥雄 陈莉 沐榕

介入科     江娜 杨维竹 杨升 郑曲彬

CT和MR室     邹松 段青 卢赠华 庞正宝 范允任 陈善富

核医学科     陈为民 陈丹玲 杨爱国 陈时熙

消化内科     李建英 王小众

放疗科     徐本华 陈中件

输血科     张铭华 魏世金 曹斌

普内科     张凯珍

保健科     林豫生 金仁彪 陈文端

整形美容外科     郭志辉 许光瑞 艾萍 胡晓华 考玉萍

肿瘤外科     周永建 吴天金 林涛 蒋伟忠 张建中 李平 宋传贵 刘星 吴心愿 官国先 王川 张祥福 卢辉山 黄昌明

肿瘤内科     陈强 林小燕 施纯玫 郑知文 杨升

痔疮科     尤祥娇 苏鸿文 吴泽炎

儿外科     陈小华 陈丽燕 陈锋 郑光海 魏孝钰 汪洋

消化科     林谷珍 林峻 卢贤立 金斌 王国平 林其信 蔡东霞 张莉娟 李建英 黄传涌 陈红绉 陈丰霖 王小众


新闻:

我院学科建设再结硕果——跻身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

12月3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2015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揭晓,我院再次成为福建省唯一跻身全国百强的医院。其中,在25个“2015年度全国20强专科排行榜”中,福建省两个上榜的专科均花落我院,分别为血液病学和心血管外科学。这一可喜成绩是继我院在省内率先进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医院综合实力百强”排行榜及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名单”之后的又一硕果。

累累硕果得之不易,倾注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爱和信任,得益于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及福建医科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是多年来我院凝心聚力、辛勤耕耘,加强医院管理、重视学科建设、鼓励医学创新、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成果,是业界对我院工作的肯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协和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百尺竿头,开拓创新,不断促进医院的医、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