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593-7165500
地址: 宁德市蕉城南路96号
介绍:
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四二医院)是闽东地区唯一一所驻军医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磁共振、螺旋CT、DR、500mA胃肠钡餐、500mA透视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肠镜、体外震波碎石机等1500万余元的高、新、尖医疗设备。新建的门诊及病房大楼宽敞、洁净,各种后勤保障配套设施齐全,为病友提供了优越的就医环境。
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拥有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7名,从事临床一线的医师10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医院设置了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妇产科、麻醉科等14个临床科室,展开了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等10个辅助科室。依托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长期派驻我院的专家和我院原有的高级人才形成了普外科、消化内科、骨科、显微外科、妇产科等特色专科。
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依托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完善的医疗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实现了医疗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建立了疑难病例会诊绿色通道。医院将恪守“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的庄严承诺,秉承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超值的医疗服务。
专家:
科室 医生
急诊科 夏绿所 彭明
神经外科 高进喜
影像科 董其龙 华道亮 皮厚山 胡绍童
药剂科 陈炳章
普外科 林亚华 陈华
骨科 胡海波 李宏志 刘建春 林健
呼吸内科 林庆安
五官科 周学良
妇产科 徐静
麻醉科 汪丽 李华 郑世明 曹桂安 于向鸿
心血管内科 王富成
消化内科 屈天生 翁忠
检验科 余谷华 李卫滨
泌尿外科 陈文 林荣禧
新闻: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细胞刀”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福州空军476医院)为一名患精神分裂症16年的患者进行“细胞刀”立体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据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袁邦清副主任医师介绍,微创脑立体定向术又称“细胞刀”技术,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外科技术之一。它是通过分析细胞的电活动,从中发现引起精神疾病有关的额叶白质、丘脑、扣带回及杏仁核的位置,辅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先进的图像诊断装置,可对患者的脑部与治疗有效的细胞群作出极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立体定位射频热凝术不开颅,创伤小,它只需在颅骨上钻两个小孔,置入1毫米直径的电极针,运用射频技术对颅内某些特定核团进行处理。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下地活动,身体恢复快,智力和社会功能无损害,疗效稳定。
据悉,福州总医院自2005年5月份引进开展立体定位射频热凝术以来,该院已成功对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1500多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6%。该技术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福建省侨办开展侨法进侨场暨侨爱工程义诊活动
2012年12月28日,由福建省侨办、宁德市外侨办主办,东湖塘华侨农场、蕉城区外侨办承办的“省市区侨务系统喜迎新年侨法进侨场暨侨爱工程义诊志愿者活动”在东湖塘华侨农场华侨新村举行。
在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热忱解答归侨侨眷所关心的问题,如三侨子女政策、归侨身份确认政策、归难侨救助政策、侨资企业政策等,并现场发放《涉侨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侨务法规政策汇编》等侨法资料。来自福州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志愿者进行义诊活动,还免费发放治疗老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常用药品
福州医院相继推“掌上医院”市民可预约挂号
近日,记者走访榕城几家医院发现,医院内显眼的地方都贴着“扫描二维码,加医院微信”的海报。医院纷纷试水移动医疗服务,通过微官网、微信公众号,为市民提供预约挂号、就诊指南等便民服务。今后,市民还可通过“掌上医院”随时随地查询检查报告。
手机微信挂号一分钟搞定
昨日,市民吴女士的小宝宝咳嗽,她打算带孩子去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找儿科高凤鸣医生看看。她通过附一医院的微信微官网,花了一分钟时间,就成功预约挂号,医院通知她第二天上午7:55到医院候诊。
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门诊部主任张子平告诉记者,4月3日,医院微信预约挂号才开通,目前已经有5000多人次通过微信成功预约。除了附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福州中医院两家医院也开通了微官网;记者了解到,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总医院、福州市二医院的微官网也将马上开通。
据了解,各医院的微官网除了预约挂号,还设有医院介绍、科室医生介绍、停诊通知、来院路线、就诊指南等服务,方便患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
在手机上可查检查报告
昨日,陆女士收到短信提醒后,登录手机客户端,输入体检号就可以查看体检报告。陆女士说,过去体检报告都是单位统一领取,有时1个多月才发到手上。如今手机查报告,快了许多。省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黄守清告诉记者,中心于2012年底就开通了手机取报告的功能,到目前为止,我省有7万~8万人通过手机取报告。
该体检中心所在的医院——省二人民医院则在筹建“掌上医院”。该院院长助理李艺华透露,“掌上医院”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上线运行。届时,患者通过手机下载医院客户端,就可随时随地获取医院相关信息,预约挂号,查询专家门诊时间,获取检查、检验报告,还可自助查询药品价格、收费项目、门诊费用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也在筹建“掌上医院”。该院信息科科长方淑英说,目前医院已经实现医院网站取报告,今后也将开通手机取报告等功能,减少市民往返医院的次数。
医院微信还推送科普内容
6日,省人民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开诊,在该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义诊,参与百姓比往常多了不少。50多岁的江大哥告诉记者,他是通过医院的微信获悉消息的。
省人民医院外联部主任江启钦说,4月初,医院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号,目前每周推送3次信息,有义诊预告、门诊调整、新技术展示、医疗科普知识等。目前点击阅读率在90%左右,为群众获取就医讯息提供新的方便和平台。接下来,医院还打算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和患者的互动。
而“省二院体检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包含雾霾天怎么预防呼吸道疾病、冬至怎么进补、心脏病突发急救等,每次的科普内容都紧扣时令热点,据介绍,推送内容都是由体检中心专门团队制作的,给患者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
观察:移动医疗服务还需时间检验
蜿蜒的长队和拥挤的诊疗室是各大医院每天都有的场景,许多医院坦言,利用移动医疗服务,最主要的是希望缓解看病难问题。
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门诊部主任张子平说,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挂号、候诊、寻找对路的医生上,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医疗流程中,大大简化就医流程,方便了患者。省人民医院外联部主任江启钦则说,患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了解医院的动态,寻找合适的医生,合理安排时间就医,减少在医院滞留的时间。对患者而言,更方便省时,对医院而言,缓解了门诊的压力。
目前来大看病的人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他们并不是智能终端手机的主要使用者。而经常使用移动终端的年轻群体,却不是看病的主要群体。移动医疗服务能否真正缓解看病难问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