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安溪县中医院网上挂号_安溪县中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安溪县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0595-23232024

地址:     安溪县凤城镇八三一路178号

介绍:

 安溪县中医院于1985年经福建省卫生厅闽卫中〔1985〕129号文批准成立,由2名人员在安溪县城厢卫生院挂牌筹建。1986年底,租用县农械厂临街库房开设门诊部。1991年搬至后垵。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县中医院与第三医院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联合办公,编制床位60张,人员53人。1997年6月,县委、县政府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决定县中医院与县第三医院分离,搬至原县医院院址。现址地处安溪县城繁华的八三一路段,是安溪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技术力量不断提高,设备不断增添,中医院得到飞速发展,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9年业务总收入854万元,比1996年增长291%。

安溪县中医院占地面积6466平方米,建筑面积7364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医院设有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总务科、人事科、设备科、信息科、监控室等10个职能科室;设有内儿科、外骨科、针灸科(小儿脑瘫、推拿、理疗、康复)、急诊科、皮肤科、美容室、五官科、妇产科等10个临床科室;设有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功能检查科、供应室等5个医技科室。院长王清良、副院长谢昆成、王英明、黄海松,党支部副书记李成枝。全院职工133人,中级职称以上3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

安溪县中医院编制床位100张,实际开放100张。1999年全院住院病人2768人,门诊病人68288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转率97.25%,死亡率0.36%,病床使用率68.36%,平均住院日6.98天。

安溪县中医院拥有WD—ESWL91体外震波碎石机、美国进口GEB超机、500MAX光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美国进口酶标仪、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全电脑控制腰椎牵引床、微波综合治疗机、双眼高倍手术显微镜、白癜风表皮移植机、光疗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开展胸腔、腹部、泌尿、创伤、肿瘤与五官科、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等手术,以及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疾病的诊断、抢救、治疗。应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一些疑难病症,取得显著的疗效。针灸科、小儿脑瘫专科、皮肤科是医院的特色专科。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吸引着国内和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等地病人前来就诊。

安溪县中医院坚持“管理治院,科教兴院,特色强院”的办院宗旨。1998年至1999年发表国家级论文18篇,省级论文42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52篇,获县科技进步奖1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项。1999年11月4日通过等级医院评审,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1997年至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政法综治先进集体;1998年至1999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专家:

    小儿脑瘫:陈柏志

    皮肤病:陈艺明

    冠心病:黄海松

    胃病:王清良

    胃溃疡:陈适忠

    高血压:林金宝

    腹痛:白剑峰


相关新闻:

泉州23家二级以上医院建对口支援 家门口有“大医院”

乡镇、农村居民看病,不用再大老远跑去市区,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日前,泉州市卫生局下发《泉州市2013-2015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以下称《方案》),23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详细名单见附表)。

对口支援工作采用分级支援、长期定点的方式: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将加强医护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旨在提高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病在县乡得到基本解决;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旨在为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指导,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

《方案》规定了等级医院帮扶、支援的医院总量,由受援医院提供近三年县外转诊率前4位的病种,和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内的20种疾病,再派驻相应的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泉州市卫生局还将组织“百医进百村义诊、巡诊”活动。按照《方案》,上述23家二级以上医院将各派出1名主治以上医生,每个医生挂钩1个村。每季度,挂钩医生要对定点村的孤寡老人、长期卧床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义诊、巡诊一次。

其中,居家治疗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义诊、巡诊工作由泉州市第三医院承担,每四个月巡诊一次。同时,这些挂钩医生还将为义诊、巡诊对象建立健康档案。

年底,这些巡诊对象的健康档案将统一交给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保管。

23家二级以上医院名单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医大附属二院、泉州市中医院、泉州光前医院、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市第三医院、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泉港区医院、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晋江安海医院、晋江市中医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惠安县医院、惠安县中医院、南安市医院、南安市中医院、安溪县医院、安溪县中医院、永春县医院、永春县中医院、德化县医院、德化县中医院


泉州卫计委主任蔡丽静:求新、见活、重严

医疗,不仅关系民生,更关乎投资环境、经济转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泉州卫生部门着眼新常态,抓准新问题,理顺新思路,出台新政策。谋发展求“新”,抓改革见“活”,抓行风重“严”。近日记者专访了泉州卫计委主任蔡丽静。

定位新——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需要的基础。泉州卫生部门打破原有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被动思维,把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作为重点,整合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加大全社会投入医疗卫生力度,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41.24亿元,新、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91.78万㎡,新增医疗机构床位9376张。

城市方面。按照“二元结构、组团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环泉州湾核心区医疗服务圈,在每个城市组团建设一家三级医院,城东组团建设市一院城东院区,东海组团建设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江南组团建设市中医联合医院,洛秀组团建设泉州市医疗中心(包括市第三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均已建成投用或开诊,新增床位3800张。

农村方面。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十二五”以来,加强石狮市医院新院、晋江市医院新院、永春县医院、德化县医院、惠安县中医院、安溪县中医院等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群众县域就诊率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全面实现“双达标”,实施“三百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空白村建设村卫生所,配备合格村医,村医配备率达100%。

创新投融资渠道。在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建设中,采取城市组团内片区土地平衡的办法,在市政府划拨173亩建设用地的基础上,由医院所在地鲤城区政府无偿提供江南片区150亩土地用于融资,收入专项用于项目建设。为发展儿科薄弱学科建设,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原建设大厦无偿调剂给市儿童医院,经改造后新增儿科床位350张,极大改善儿童医疗服务环境。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挥市场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积极作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按“非禁即可”的理念,社会资本在符合卫生规划自由选择投资专业和领域。对非公医疗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给予二甲以上民办医院一定的事业编制,公立医院专家可以延长退休年龄到民办医院传帮带,鼓励技术或管理骨干到民办医院挂职当院长,允许公立医院医生到民办医院多点执业。公立、民办医院不同所有制卫技人员人事调配相互流动,以缓解民办医院人才困难。同时,发挥公立医院人才技术资源优质,对上规模的民办医院进行帮扶。目前全市有民营医院床位4682张,居全省之首,形成多元办医良好发展势头。


泉州卫计委主任蔡丽静:求新、见活、重严

2015-03-11 10:17:11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3576浏览 评论0条  我来说两句

机制活——释放医改红利

医改是当前民生领域改革的重点。泉州卫生部门敢为天下先,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释放医改政策红利。

创新新农合经办管理服务模式。2014年泉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561.29万人,参合率达到99.96%。如此大的新农合参合人员,要做好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泉州市辖的晋江、石狮等6个县(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由政府与受委托的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政府部门转变管理职能,从大量的补偿经办业务中腾出精力,专注于新农合政策的研究制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管理效能。保险公司成立新农合服务中心,发挥专业化和网络健全的优势,提高基金风险管控能力和经办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医药费用结报。同时,政府制定新农合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加大对商业保险经办管理的考核和监督,不断提升商业保险经办新农合结报等业务的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已有泉港、晋江、石狮、安溪、永春、德化6个县(市、区)实行委托商业保险经办新农合业务,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

创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模式。2012年7月,石狮市医院作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补偿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成立石狮市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协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医院公益性;实行市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聘任制、医院领导班子院长组阁制,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增强医院自主经营权。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推行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促使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落实;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机制,人员编制及招聘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同时,积极推进成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建立慢性病防治单病种按人头总额预付费方式,推行全科医生签约医疗合同服务制,通过改革实现次均费用、次均药占比、患者自付比例三个降低,门诊人次、医院收入、患者满意度三个提高,取得显著的成效,成为全国、全省的典型,得到国务院领导和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目前,2014年,泉州市所有的3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石狮、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7个县(市)被列入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管理严——狠抓行风建设

针对当前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的行风问题,泉州卫生部门从教育、管理、监督入手,改善行业作风,提高医疗服务品质。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核档案,有188个医疗机构开展医德考评,参加医德考评医务人员15688人。培育和挖掘卫生战线先进人物,树立“人民的好医生”李云华、蔡立忠、“福建基层最美人物”苏稼夫等先进代表,利用医务人员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无私奉献的崇高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职业精神。

在全省率先开展以科室为单位行风评议,对全市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含民办医院)的220个重点科室出院病人进行行风问卷调查,并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分的科室实行黄牌警告,把行风评议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挂钩,全面提升卫生行业行风和形象,促进服务满意度提高。在2013年全省文明行业优质服务测评中,泉州市卫生系统荣获全省第一名,同时位列全市26个公共服务类参评行业第一名。

重拳治理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行为,制定《泉州市医疗系统开展违纪收受“红包”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采取有奖举报、出院病人回访、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九项措施强力抓好专项整治,2014年11月26日以来,已回访重点科室出院病人2万多人,社会反响良好,整治方案及效果受到省卫计委充分肯定并转发各地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