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网上挂号_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ahlzmc./

地址:泸州市太平街25号

电话:0830--3165200

门诊就诊须知

1、初诊患者,请到一楼挂号大厅,咨询后确定专科、填写挂号信息单、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医保卡)挂号。复诊患者凭就诊卡、医保卡挂号。

2、工商银行健康联名卡网上预约未打印挂号单者请到一楼预约挂号窗口打印,持预约挂号单可以直接到各诊室依次就诊。

3、已挂号的患者,请到相应科室候诊区,在预诊护士指引下按挂号顺序依次就诊,根据需要可由预诊护士安排测血压、体温。

4、候诊过程中请患者保持安静、遵守秩序、不随意进入医生诊断室。

5、患者就诊后请认真阅读医生开出的导诊单以便知晓电子医嘱内容。电子医嘱凭导诊单和就诊卡、医保卡缴费;手工医嘱凭检查单、处方单缴费。

6、门诊部二楼、三楼、四楼都设有收费窗口;中药、西药取药窗口设在二楼。

7、如病情需要住院者,由医生开据入院卡,到一楼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后入院(可以免费乘坐往返住院部的)。

8、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需要咨询,请及时找导医、预诊护士、门诊办公室,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初诊与复诊

初诊

指第一次到我院就诊的患者

1、您在来我院就诊前,应携带患者所有在其他医院或当地医院就诊的就诊记录和检查资料,如:X光、CT片、B超、病理、病例报告等相关资料。

2、前来我院就诊当日,您需要禁食、水,进食后会耽误您部分检查的项目。

3、一楼门诊大厅和二楼缴费大厅设有导诊台,在您就诊时有疑惑,请到导诊台进行咨询。

4、医保患者设有专门的窗口。在您交款时请到指定的收款挂号办理手续。

5、挂号后请您按着指定的科室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请您听从门诊护士引导,按着先后顺序就诊。

6、为保证就诊秩序及就诊环境整洁、肃静,就诊时要求一医一患,即一位病人一位陪护。

7、对于病情较重、行走不便的病人,您在我院就诊时可先到导诊台联系使用轮椅等陪检事宜。

8、急诊病人可直接到门诊急诊室进行处置,危重病人将在导诊员的陪护下到急诊室进行急救,先抢救病人生命、后挂号原则。

复诊

即第二次到我院就诊的患者

1、请携带第一次在我院的检查和治疗的相关资料。

2、请携带在我院检查或出院后以及在其他医院检查的所有相关资料。

3、为了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发展的情况,您在复诊时需要再次挂号。


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服务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区域3800万群众。医院始建于1950年8月,现有编制床位22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近60个,年门诊人次130余万,住院人次12余万,是四川省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直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卫计委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四川十佳城市医院、文明医院、优秀附属医院。是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全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普通外科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医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医疗技术国际化。在开展断肢再植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器官移植术、微创外科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术、人工肝技术、内窥镜诊疗术等基础上,成功开展了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2004年至2014年期间,成功开展4例连体婴儿分离术)、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试管婴儿、人工耳蜗等技术。医院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整形外科、感染病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胸心外科、肿瘤科、检验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21个,形成了“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格局。

医院坚持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学科带头人,打造行业认可、群众信赖的知名专家。医院目前在职职工29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67人,高级职称511人,博士10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医院建立了四川省狂犬病防治研究中心、医学中心实验室等省市级研究平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9个。近年来,医院获准科研立项1200余项,获科研经费375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省部级课题111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获部、省及市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专利40余项。

医院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以来,医院先后邀请了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德国幕尼黑心脏研究中心、法国南锡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及医疗机构的外籍医学专家来我院交流访问;有51名临床专家到世界知名大学及医疗机构做一年以上访问学者学成回院工作;援外工作成绩显著,我院至今累计派出援外医疗队27批55人次,多次得到国家、省卫计委的肯定。

医院坚持深化教育改革,现有临床医学院、麻醉系、影像系、检验系、康复系等5个院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门省级精品开放(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4个省级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年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已毕业16届1800余名研究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院连续五年蝉联西南西北赛区分区赛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

医院不断引进高新设备,推进设备现代化。现已拥有PET-CT、X-光子刀、3.0T磁共振、128排螺旋CT、ECT、直线加速器、DSA、热疗机、彩色多普勒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仪等7亿多元的大型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医院的高品质诊治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院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目前正全力推进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建设,医务工作者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融入临床实践,争做医德高尚、廉洁奉公、社会满意、患者信任的好医生、好护士。

展望未来,医院全体职工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使命,向着“技术国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科学化、环境园林化、设备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科室:

呼吸内二科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二科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为1975年成立的呼吸内科。2012年3月根据医院和科室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呼吸内科一分为二,分别单独成立呼吸内二科和呼吸内一科;呼吸内二科现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是国家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专业组及四川省卫生厅重点学科。

呼吸内二科设有呼吸内二科门诊、呼吸内二科住院部、肺功能检查室和呼吸内镜室(支气管镜和胸腔镜)。住院部设有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疾病防治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组、呼吸系统感染及病原微生物专业组、间质性肺疾病组、呼吸衰竭与重症监护治疗组、肺癌与胸膜疾病疾病组及介入肺疾病学组等7个呼吸亚专业组。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助教(住院医师)4人,博士1人、硕士5人、研究生导师3人。

科室仪器设备先进,拥有进口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日本Olympus电子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美国无创和有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德国Erbo高频电刀冷冻治疗仪、体外排痰机、微泵输液器等诊疗设备。开展经皮肺穿刺胸腔置管治疗肺脓肿、气胸和胸腔积液、经皮肺穿刺肺活检术、支气管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气道狭窄性疾病、高频电刀和冷冻治疗气道腔内肿瘤、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内科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和肺癌化疗等20多项诊疗新技术。科室能熟练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疑难重症,尤其在呼吸系统感染、呼吸危重症、间质性肺疾病及介入肺脏病学诊治气道和胸膜疾病方面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科室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等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取得各项成果10余项,如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2项、泸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2部、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在国际、国内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血液内科

一、科室结构:

我科是集血液内科、中毒救治中心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现有开放床位60余张,附设血液及免疫研究实验室。

二、科室人员配置:

我科现有医护人员共3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5人,其中全国中毒急救专委会委员一名,四川省血液病编委会副主席一名, 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2名,硕士7名,人员搭配合理,是一支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专业技术的医疗团体。

三、科室诊疗项目: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白细胞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3、出血性疾病:原、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专家:

科室     医生

呼吸内科     王鸿程 熊瑛 湛晓勤 李国平 王宋平 王荣丽 范贤明 曾丽 傅玉琼 代丽 兰四友 邓俊 陈菊屏 杨小琼 李多 王传辉 卢文赛 彭启灿 王文军 王德荣 熊彬 邓述恺

心血管内科     莫余波 陈良海 罗兴林 范忠才 黄维义 李家富 郑舒展 叶强 江凤 郑文武 刘星 薜莉 欧阳迎春 王艳 彭永权 邓辉胜 刘应才 魏宗德 薛莉 余琴 李刚

普外科     王元正 万礼仪 蓝祥海 魏仁志 徐亮 郑康宁 黄铸 张万才 李显著 刘品成 刘建华 周业江 左怀全 綦晓龙 权毅 吴斌

泌尿外科     李洪位 刘顺忠 姜睿 陈同良 张利民 邓勇 李映川 杨海帆 黄朝友 王晓隆 姚家福 程勇 粟宏伟

神经外科     杨福兵 詹书良 陈礼刚 董劲虎 刘亮 官明 明杨 顾应江 刘洛同 李定君 夏祥国 黄昌仁

肾内科     顾耀林 王泽卫 刘建 陈明 李莹 刘进 秦建华 温向琼 侯静 徐学莲 张帆 雷常坤 刘琦 欧三桃 彭波 曹灵

消化内科     邓明明 唐世孝 彭燕 李昌平 付祥胜 钟晓林 刘翼 石蕾 陈霞 张巍 杜光红 王煊 杜国莲 邹义君 何晓斌 康敏 唐川康 李晓云 夏国栋 王烜 张隆伦 王忠琼 周贤 陈光东

心胸外科     詹福生 李志明 廖斌 戴天阳

血液内科     陈新贵 韩丽英 李晓明 吴惠如 王建英 李代渝

整形烧伤外科     廖毅 李越钢 郭力 周滨 何小川 蒋晓丽 熊爱兵 吴国平

内分泌科     杨国邦 陈秋 徐勇 王小洁 苏言辉 陈果 陈攀 杨军 李佳 钟海花 蒋岚 徐玲 李华 何建华 马红艳 陈建仁 万沁 欧阳芳 李春林 朱建华

风湿免疫科     刘毅 何成松 陈明 邢宏运 陈洁 李华菊

肝胆外科     夏先明 雷正明 贺凯 方程 李秋 李波 黎靖

脊柱外科     王清 冯大雄 康建平 钟德君

血管外科     何延政 杨辉 周翔宇 曾宏 施森 刘勇 钟武

小儿外科     杜一华 刘铭

骨与关节外科     鲁晓波 卓乃强 谭美云 田泽高 王高举 陈歌 马化锋 侯宗亮 阳运康 张忠杰 王治 刘淑坤 李忠

中西医结合科     牟殷正

妇产科     张翠薇 夏晓群 李宗仁 林南燕 任黔川 王光英 王善荣 董述全 王定玉 詹平 晋容窕 黄桂英 谭英俊 李宗恒 傅晓冬 颜真淑 郑勇平 毛熙光

麻醉科     欧册华 何萍 欧泽华 左永文 王芙蓉 石恒林 王晓斌 魏继承 曾成德 唐显玲 卞静明 苏锡芝

儿童保健科     江真玉 江光惠

理疗科     邓正红

神经内科     范生尧 谭华 陈秀 李经伦 张泽兰 刘永刚 荣本兵 唐兴江 何晓英 罗华 李作孝 李小刚

检验科     曾付兰 赵华 王开正 温先勇 陶华林 刘承荣

口腔颌面外科     马征 付光新 梁尚争 赵威

眼科     张熙伯 李友谊 喻应贵 陈波 吕红彬 康刚劲 欧淑琼 盘如刚 乔一平

普通内科     兰天 邹利元 付汝霖 秦国芬 郭大为 聂荣华 聂文书

介入病房     涂国建 李云辉 李玉伟

乳腺外科     肖新梅 郑光瑞 付华 易国平 董虹亮

放射科     曾薇 韩福刚 唐光才

康复科     杨敏 王江林 刘曦 李卫平 段小东 杨大鉴 李涛 胥方元

胸心外科     周飚 税跃平 李新 曾培元 蒲江涛 董维翰 唐小军 江绪明 邓明彬 廖斌 李志明 詹福生 戴天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迪 赖丹 黄英 余成清 杨利 白国荣 欧小毅 任正心 覃纲 吴跃军 黎万荣

中医男性科     杜位良 唐礴

中医科     黄凤书 万川 代嘉莉 党庆先 袁婉丽 钟雪梅 胡节惠 郭渝南

皮肤科     王克威 刘国宪 朱玉祥 许飏 杨西群 李燎 熊霞 陈德宇

核医学科     黄占文 张光莹 张春银 邱陵 陈跃

精神科(心理卫生中心)     吴世韬 白克镇 张涛

感染内科     罗文钊 唐坤华 唐凌 邹愚 夏伦卓 蒋玉凤 余光开 钟利 刘泽明 任小华 邓存良 张建军 黄永茂

急诊科     李远新

痔瘘科     丁尔英

普外三(小儿外科)     廖凯男 植勇 彭强 吴天福 吕麟亚 曹相辉 刘铭 杜一华

中医针灸科     李高权 朱德军 杨仕彬

肿瘤科     罗辉燕 范娟 吴敬波 张建文

儿科     杨昌明 朱正芳 郭渠莲 冉隆瑞 周太光 朱红枫 刘文君 李清平 董文斌


新闻:

西南医科大附院健康扶贫走进云南红色老区威信

2月15日,春节大假的余温尚未褪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扶贫走基层的工作就正式启动。由医院发展改革部组织,骨外科、心内科、血管外科、康复科、儿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等十余个学科的专家和博士团队组成的义诊服务团就整装待发,此次走基层的目的地是红色革命老区云南威信县。

在凌冽的寒风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博士义诊服务团一行20余人,带上对老区群众的关爱和健康帮扶的决心,翻山越岭,长途跋涉3个多小时,到达云南威信县扎西。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立足酒城泸州,辐射川滇黔渝,为地处大西南的数千万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此次义诊服务团深入云南威信,既是响应国家医改新政的召唤,开展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也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力解决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天的义诊活动安排的紧凑有序,对口帮扶的骨泰医院高度重视,召集全院医护人员配合义诊服务团,以全新的形象和设施,在威信县城广场拉开了义诊活动序幕。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余名专家博士一字排开,对守候在广场的人群开展各专科的诊治和咨询。

一早得到消息就和老伴来到广场守候的杨婆婆,好不容易得到了消化内科专家的诊治,她十分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我的病有10多年了,也没有到大医院去看过,就在周边找点草药吃吃,实在恼火了就去诊所看看,想不到如今可以在家旁边就得到这些大专家的看病,也给我仔细做了检查,还拿了药给我,也不要钱,真是感谢哟!”。

义诊活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誉,专家教授们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都尽力回答,解决问题。2天来共接待群众1200余人,免费测量血压、血糖500余人,发放赠送了约价值数千元的药品。

在义诊的人群里,眼尖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没有了左小腿,拄着两根拐杖,在接近零度的寒风中,面容憔悴地坐在一辆人力板车上面。工作人员带着导诊护士上前热情接待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血管外科周翔宇博士进行了首诊接待,经过耐心的了解,患者杜某,42岁,因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下肢股骨上段截肢术后残肢肿胀,得知有大医院的专家来义诊,赶紧在家人的帮助下推着人力板车来诊治。周翔宇博士为慎重起见,邀请了现场多个学科的专家一起就地会诊,再联系安排到骨泰医院进一步超声检查发现,该患者胸腔胸水和腹腔腹水,不能平卧!后果不容乐观,给出的建议是目前先处理胸腹水,再进行左侧残肢整形和解决右下肢缺血和血栓的问题,从而减缓截肢的肿胀,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力争保住另外一只也受到影响的右腿。诊治工作由骨泰医院接手,后期根据治疗情况,再决定是否转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2天的义诊工作,基层医院的教学查房,专题讲座,基础学术交流,对骨泰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病房护理等方面起到了帮助作用,不定期的寻访和专家坐诊,技术指导,对医疗联合的当地医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重症患者的转诊开通了便捷的绿色通道,极大方便了边远贫困地区老百姓。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与30余家下级医院签署了医疗联合帮扶协议,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和医疗教学实力,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