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lzmctcm./index.html
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春晖路16号
电话:+86830 0830-3161913
电话预约挂号或现场预约挂号
目的
目前,实名预约挂号方式主要有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两种。通过实名预约挂号系统,便于高效率地利用医疗服务资源。这表明,患者在家里一个电话,或鼠标轻点,就能够完成看病挂号,从而实现随到随诊,按时赴诊,避免长时间的不确定排队候诊。
通过预约挂号系统,医院可以提前掌握就诊患者的数量、病种,合理安排医生接诊,协调患者就诊时间,实现均匀就诊。还可以将所有患者先由导诊医生分诊,而不是一开始就挂专家号,以便充分发挥医院内部的导诊作用,有意识地给予患者正确引导,有效破解“不管大病小病都看专家”的难题,减少专家的负担,缓解挂号难。
三、预约挂号实施办法:
1、 电话预约方式:直接拨打6665666电话号码预约水井沟门诊或城北门诊的坐诊医生,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进行预约(不含节假日)。
2、每天电话预约挂号为当天医生号的20%
3、预约时段为三日内各专家的门诊号或该专家下次门诊号。
4、预约挂号医师类别包括:名老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生。
5、预约办法:先登录://.lzmctcm./查询医生及预约挂号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将医生姓名和出诊时间告知,并提供就诊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
6、电话预约成功的患者,就诊当日凭身份证或户口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就诊卡或VIP卡到预约挂号窗口交费取号。如没有我院的《就诊卡》,请先到医院办好《就诊卡》,再到挂号大厅预约挂号窗口,凭“实名预约信息”交费取号。
7、现场预约挂号:带上身份证或户口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就诊卡或VIP卡到预约挂号处预约号。如没有我院的《就诊卡》,请先到医院办好《就诊卡》,再到预约挂号处预约号。
8、每位患者最多一次可预约两个不同科室的一个号。
9、预约取号时间:上午就诊患者,请在当日11:00以前取号。下午就诊患者,请在当日16:00以前取号。过时未取号者,预约作废。该号可以挂给别的病人。
10、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专家资源,提高就诊率,用户预约后请按时就诊,若遇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就诊请务必在就诊前一天之前打该预约电话取消预约,否则,将被当作违约处理。连续两次违约的用户,将被在三个月内禁止预约挂号。
11. 如遇专家停诊,平台将即时电话告知或发送停诊通知及相关医生出诊信息到预约人的手机上,并自动取消预约,用户请根据自身情况另行预约其他专家和就诊时间。
12、在规定时限内也没有如约取号,系统会自动将违约号源重新投放到门诊挂号窗口,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如果同一个病人连续3次失约,系统会自动将其信息锁定,纳入经常性违约的“黑名单”,取消该卡的预约功能。并且这张身份证将在半年内禁止预约挂号。有个别老年病人因记忆力差而‘误’入了黑名单,只要有病情或家属的说明等,医院会恢复其正常的预约功能。
预约挂号提示
每日提供各科室专家每次门诊应诊量的20%的资源进行预约。
预约时段为三日内各专家的门诊号或该专家下次的门诊号。
预约方式:预约电话6665666.通过电话或现场进行预约(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夏时制15:00~18:00,冬时制14:30~17:30.
预约需提供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预约专家科室及专家姓名信息。详情请登录我院网站://.lzmctcm./,查询相关信息。
预约号需在就诊当日(上午11:00以前,下午16:00以前)在指定服务窗口凭患者有效证件进行确认,取号。过时未取号者,预约号作废。
预约者若遇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就诊,请务必在就诊前一天之前打该预约电话取消预约,否则,将被当作违约处理。
应诊专家因特殊情况停诊,我们将及时通知患者,患者有权选择终止预约或改约其他资质相当的医生。
介绍:
中西医结合学院前身为1977年建立的泸州医学院中医系,1993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附属中医院于1983年建立, 1998年中医系与附属中医院实行“系院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中医系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系,2003年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共有教职员工1486余人,其中硕士、博士200余人,高级职称专家16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8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优专家3人,省市名中医13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余人,国家级、省级学术专委会委员以上专家数十余人。
中西医结合学院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两个本科专业及中西医临床皮肤性病、中西医临床眼耳鼻喉、中西医临床骨伤3个辅修专业方向,其中中医学获一本专业。设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中医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学院现设有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经典、方剂、针灸、中医文献研究室、中医留学生教研室7个基础教研室和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中西医儿科、中西医骨伤科、中西医眼科、中西医耳鼻喉科、西医诊断、西医内科、西医外科10个临床教研室,有多个学院级教学团队,还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中心、图书资料室及8所实习基地医院。
附属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现拥有城北新院、水井沟门诊部、忠山住院部及驾驶员体检中心。医院现有编制床位2000张,设有40余个临床和辅检科室,其中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脑病科、肾病科,有国家级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及培育项目——脑病科、肝病科、肾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治未病中心、护理学、临床药学,有四川省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心脑病科、脾胃病科、肝胆病科、肾病科、骨伤科、肺病科、皮肤科、肛肠科,有四川省重点建设专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和一批院级重点专科。拥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四川省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治协作中心、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全国师承名老中医传承教育工作室及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等。医院制剂室为四川省中药制剂能力建设单位。医院拥有双源CT、高分辨1.5T核磁共振机(MRI)、DR、16排螺旋CT、DSA机、肿瘤适形放疗等先进设备以及层流手术室。
医院科研氛围浓厚,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973子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7项。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80余部,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 15篇。
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及长期教学合作关系。每年接收葡萄牙短期留学生来院进行针灸培训学习,2009年开始与葡萄牙全国针灸协会联合开展《中医学》四年制学历教育;与美国华美中医学院结成姊妹院校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附属中医医院2009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建设中医医院”、“中国百强品牌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冬病夏治先进单位”、“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单位”、“全国中医电子病历示范单位”、“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共9次荣获“泸州市110社会服务应急联动一等奖”等殊荣。
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始终坚持“管理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办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弘扬“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医院精神,恪守“德业并修,精诚致远”的医院院训,肩负“仁和精诚,佑护生命”的医院使命,坚持“以德聚人,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践行“千方百计,臻于至善”的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现代化医院”的医院愿景。
推荐科室:
肾病科
肾病科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省级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6人,四川省名中医1名,国家中药医管理局师承指导教师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后备人各1名,基本形成了高素质、高学位、结构合理、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承担各级各类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获省市成果奖4 项,出版教材、专著10部。拥有专科院内制剂8种。
科室主要对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尿路感染、肾结石、痛风等常见病多发病开展治疗,尤其擅长中医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开展结肠透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CRRT、血液灌流等多种特色诊疗技术。以肾舒胶囊、肾纤康颗粒为代表的多种专科制剂深受患者好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丰富了中医“内病外治”理论。
我科秉承“医者肾心”的服务理念。
心脑病科
心脑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省级重点专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科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四川省重大疾病“中风病”中医药技术防治协作中心,国家中医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脑病科)协作组及临床方案验证成员单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40名。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第四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名,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1名及从师者1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1名。
科室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手段诊治脑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外周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疗效显著。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颅痛颗粒、赤红补肺胶囊、麦黄养阴颗粒等专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专科除了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植入型除颤器)、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CCU重症监护等现代先进诊疗技术外,同时还开展有针灸、中药熏洗、外敷、脑电生理治疗、亚低温治疗、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动脉硬化检测、无创脑水肿监测等多种优势诊疗技术。
科室的服务理念:心领神会 无微不至 绞尽脑汁 追求卓越
专家:
颈椎病:付至江,马登尚,沈骅睿,徐祖健,鲜玉军
腰椎间盘突出:付至江,刘庆,邹永根
心脏病:杨思进
骨折:马川,伍光辉,邹永根,陈贵全,扶世杰,杨家福
乙肝:孙同郊,魏嵋
高血压:廖慧玲,邓显之,江云东
头痛:马登尚,邓显之,孙同郊,王德华,刘庆,鲜玉军
膝关节损伤:付至江
鼻窦炎:孙永东,陈晓林
乳腺增生:易小全,尚忠明
脑梗塞:鲜玉军
胆结石:喻淋淋,徐勇
鼻炎:孙永东,陈晓林
断肢再植:邹永根
支气管炎:彭素岚,钟红卫
冠心病:江云东,罗钢,晏新
发育迟缓:陈海燕
小儿肺炎:王德华
心理咨询:徐浩岚
丙肝:汪静
心脏搭桥:白雪
发烧:赵尔新
胃穿孔:徐勇
前列腺增生:柯井卫
子宫肌瘤:毛惠
下肢静脉血栓:尚忠明
耳鸣:胡文健
手外伤:付至江
骨结核病:扶世杰
鼻息肉:孙永东,陈隆晖
新闻;
我院院长杨思进教授在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经验培训班上作讲座
2016年2月1日,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经验培训班(第十五期)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思进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医院事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研究》专题讲座。
杨思进介绍了我院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后,从文化的定义,三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管理经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与大家分享了中医院发展和管理的经验,受到与会人员好评,学员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据悉,此次会议由院长在线、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主办,湖南省卫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湖南省及周边地区中医医院200余名院长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