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网上挂号_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lszeyy./
   
电话:     0834-2193315

地址:     健康路143号

介绍: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系原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1978年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合并凉山,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迁西昌,医院更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于1983年由凉山州昭觉县(原凉山州府所在地)迁至西昌市健康路143号。

医院于1996年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三甲”评审。是四川省民族地区首家由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授牌的“爱婴医院”,为凉山州政府、凉山州红十字会指定的紧急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医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医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省内民族地区规模较大、环境优美、分科齐全、设备较为先进、技术优良、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是凉山州医疗、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中心之一。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数600张,实际开放病床数为800张。职工总数1010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83人,中级职称125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国家级学术团体常委1名、委员3名,省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6名,委员20余名,省突出贡献卫生人才1名、省卫生厅口腔学科带头人1名,省肾内学术学科带头人1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州学术和学科带头人8名,州拔尖人才3名。医院职能科室和临床一、二级科室设置较为齐全,设有21个职能科室,23个临床科室,9个功能科室和21个护理单元。肾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血液内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等在州内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肾内科、泌尿外科系省重点专科,妇产科系省民族地区重点专科。血液净化、爱婴医院、无痛分娩、变态反应源的筛选、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研制等已成为医院自身优势和特色。磁共振(MRI)、腔内气压弹导碎石、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等项目填补了州内空白。

医院现拥有最先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光机、新型核磁共振(MRI)、直接X光数字成像仪(DR)、数字化X光钼靶机、16排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等10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为医疗业务技术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坚持把提高医疗技术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技兴院为先导,重视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注重内引外联,与美国微笑行动慈善会和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联系密切。分别与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附一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空军成都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加强联系,友好往来。定期选派业务人员到这些院校进修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指导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院承担了川大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凉山卫校、攀枝花卫生学校、雅安卫校等大、中专学生的临床实习及全州基层医院的临床进修学习任务。是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和挂牌医院。

医院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医疗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履行服务病员、奉献社会的办院宗旨,以更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奉献全州各族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院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科室:

手术中心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手术中心拥有一支敬业爱岗,热情活跃的麻醉、护理队伍。麻醉科是医院一级临床科室,主要从事临床麻醉、术后疼痛治疗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能给手术患者安全、优质、高效护理,为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提供娴熟的配合。现有专职麻醉医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4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5人,其中四川省麻醉专家库专家成员1人,凉山州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专委会秘书1人,专委会委员1人。现有护理人员27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9名。多人曾先后进修学习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

手术中心拥有两个手术区共10个洁净手术间,其中百级1间、千级1间、万级6间、三十万级2间,同时设有麻醉恢复室(PACU),年手术量8000余例。拥有德国Drager美国Ohmeda等品牌高档麻醉机、迈瑞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麻醉深度监护仪、可视喉镜、麻醉机消毒机、除颤仪、小型C臂、进口腹腔镜、胆道镜、电刀等高精尖医疗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能开展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各类麻醉及急慢性疼痛治疗和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检查,良好地满足了临床各科的各种麻醉及手术要求。


体检科

体检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份,至今为止开展了如州级干部体检、公务员招录体检、单位团体体检、个人体检等体检项目我科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需求,设置了各种体检套餐,确保全面评价受检人的健康状况。本着个性化、关爱式服务的理念,做到一站式服务检后服务部可为您提供检后咨询、指导等服务,为团检单位做健康教育讲座,制定团体健康管理计划。

各分检科室体检人员均为经验丰富的常年坐诊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体检中心由主任沈玉、副主任季典,主管护师丁莉、护师拉马小容、会计员邓爱玲、信息录入员张雪峰及返聘专家注册级咨询师廖伯谋等人员组成.


专家:

科室     医生

五官科     季小平 李国良 罗阿呷

超声诊断室     代莉 肖晓伟 喻昭媛

内一科     胡建

外二科     王荣东 张显平 刘永茂 李泰忠 罗国华

儿科     王啟萍 严珊

肛肠外科     杨彬

外一科     赵万恒 何秉勋 朱卫国 张勋柱

病理科     卿永烈 李蓉梅

中药科     罗伦才 周桂芳

皮肤病科     谭顺琼 孙雪 彭红霞

内二科     虞志斌

肾病科     李列平 刘志康

妇产科     王幼芬 鞠晓丽 罗昆蓉

中医科     刘兰华 李永昭 张绍峰 刘兢立 柯仪宇

影像科     宋立江 程钢

消化内科     张剑钢 杨富兰 阴绯 张宗华

内三科     杨宁 代频


新闻:

红丝带基金助力凉山脱贫脱困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红丝带基金公益项目的落实执行,促进项目规范实施,确保项目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近日,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中国民生银行、汉能控股集团、深圳中意集团、北京钱袋宝科技公司等组成考察组,由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张元龙带队,赴四川省凉山州进行考察督导。

据了解,从2009年起,中华红丝带基金将凉山州作为重点支持地区,双方携手先后实施了红丝带栋梁班、红丝带村级卫生室、村医和村妇保员培训、红丝带母婴阻断项目、红丝带抗病毒治疗关爱中心、民生银行红丝带爱心学校、红丝带儿童希望之家、彝绣发展扶持等一系列公益项目,配合有关部门解决致孤儿童、母婴阻断和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等问题,已取得初步成效。

“母婴平安包”提高防艾水平

预防母婴传播作为凉山州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七大工程”之一,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为配合当地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2011年以来,中华红丝带基金结合凉山州艾滋病防治规划,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了3期村医、村妇保员培训、健康教育和专项检测,并实施红丝带母婴平安包项目,通过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爱心企业家捐赠的200万元,将1万个母婴平安包免费发放给凉山州甘洛、雷波、美姑、普格、昭觉、盐源等10个县的在县乡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贫困孕产妇及HIV阳性孕产妇。另发放2.59万罐奶粉。300多名村医和村妇保员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1.5万多名住院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帮助。

而自2014年12月1日启动的“好孕益起来——红丝带母婴平安项目”,则从昭觉县扩展到美姑县、普格县,母婴平安包继续支持10个贫困县。“由于母婴平安包项目开展,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凉山民族地区的HIV早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模式。”昭觉县乡妇幼保健院的负责人表示,受益地区的住院分娩率已从2010年的27.56%提高到了2014年的85.58%。

中华红丝带基金秘书长宋垚表示,希望凉山州各部门按照项目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强化对红丝带母婴平安项目的工作监督,积极扎实地做好乡村健康教育、专项检测工作,确保红丝带母婴平安包发放到受助人手中,帮助彝族母亲生下健康的孩子。

此次考察期间,考察组前往昭觉县察看了红丝带抗病毒治疗关爱中心和红丝带村级卫生室运营情况;部分捐赠人走访了母婴平安包受助母婴家庭,考察了“红丝带儿童希望之家”情况和红丝带栋梁班受助儿童。此外,中华红丝带基金又向凉山州卫生局捐赠1万个母婴平安包。

据悉,2015年中华红丝带基金将继续在凉山州实施开展红丝带母婴平安项目,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项目中来。红丝带母婴平安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全国工商联商会平台、企业自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和动员,目前网络平台已有7000余人为红丝带母婴平安包捐款,21个商会参与到项目中来,世茂集团等14家企业不仅作为联合发起单位,而且通过企业自媒体平台,倡导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

彝绣产业带动彝族妇女脱贫

凉山州特殊困难妇女作为受艾滋病影响群体的一个缩影,其生存环境和家庭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巨大挑战。2012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华红丝带基金名誉理事长的黄孟复曾指出,对凉山的支持,要将“输血”逐渐转变为“造血”支持。

因此,中华红丝带基金决定首次尝试“造血”型扶持项目,3年出资500万元扶持彝绣项目发展,以扶植凉山特色文化产业,帮助更多彝族妇女自力更生,提高生活水平。2014年,凉山州政府将彝绣项目纳入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由州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在全州10个县市培训5600人次,同时成立凉山彝族刺绣协会和彝绣研发中心,建强机构,配齐设备和人力,推动项目实施。

“彝绣扶持项目给凉山州的妇女带来了发展机遇。”张元龙在实地考察彝绣培训工作及绣娘彝绣作品后认为,对于发展彝绣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彝绣的消费市场,还要借鉴苏秀的经验,用5年、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点培养出一两个彝绣大师,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中华红丝带基金常务副理事长谷彦芬也表示,彝族妇女世代相传的手工刺绣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商业化社会又将是她们脱贫致富的途径,希望彝绣项目关注消费者需求,积极宣传彝绣文化,通过“协会+公司+农户”的方式,推进彝绣文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彝绣项目自2014年实施开展以来,已有6000余名绣娘参加项目培训,在2015年彝绣精品培训班中,部分绣娘的作品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

爱心学校助特殊困难儿童圆梦

在凉山考察督导期间,考察组还在凉山州美姑县举行了“民生银行红丝带爱心学校”竣工仪式。据悉,为了给美姑县特殊困难儿童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2013年8月,全国工商联、中华红丝带基金与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美姑县政府协商,修建“美姑县民生银行红丝带爱心学校”。学校第一期总投资726万元及200万港币,于2014年1月8日开工,历时近两年建成。

在学校竣工仪式上,张元龙赞扬了中国民生银行和广大民营企业家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为社会民生事业和人民群众谋福祉。他鼓励民营企业家继续发扬大爱精神,进一步支持包括大凉山在内的扶贫、艾滋病防治等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同学们积极乐观,坚强勇敢地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据悉,学校项目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研发新型建筑材料系统建造,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框架与剪力板复合结构,采用全预制、全装修轻型房屋系统。共分为教学区、住宿区、生活服务区四部分,可容纳700名孤儿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校舍依山而建,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美观且实用,其抗震也等级达到了凉山州要求的9级。

“这些孩子都是当地特殊困难儿童,父母或是不在,或是无法履行抚养义务,而且居所在附近的高山上,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很艰苦。”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总干事金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所学校是全寄宿制,减少了学生上学放学往返的困难,竭尽全力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

考察组中很多爱心企业代表是第一次亲赴大凉山深处探访,他们纷纷表示深受感动,未来将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关注、支持凉山公益事业。

为配合当地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2011年以来,中华红丝带基金结合凉山州艾滋病防治规划,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了3期村医、村妇保员培训、健康教育和专项检测,并实施红丝带母婴平安包项目,通过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爱心企业家捐赠的200万元,将1万个母婴平安包免费发放给凉山州甘洛、雷波、美姑、普格、昭觉、盐源等10个县的在县乡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贫困孕产妇及HIV阳性孕产妇。另发放2.59万罐奶粉。300多名村医和村妇保员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1.5万名住院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