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武侯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_武侯区人民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武侯区人民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电话: 028-85070922

传真: 028-85070922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广福桥街16号

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和武侯区妇幼保健院是两块牌子的同一家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于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是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她坐落在成都市广福桥街16号,占地14亩,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于1999年12月由原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医医院合并而成,合并后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医院开放床位400张,现有职工40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5%,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71人。
医院拥有美国GE公司进口全身螺旋CT、CR放射诊断系统,美国GE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日本奥林巴斯胃肠镜、动态心电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层流手术室、ICU重症监护系统等共计2000多万元的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

医院在完成大量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武侯区、高新区的妇幼保健管理及产科急救工作,是武侯区医、教、研中心,承担地方院校学生的实习任务。

医院业务发展良好,年门诊量60万,年住院人次2万,年手术量5000台次,年分娩量6000人次,医院经营效益良好,年总产值1.5亿。

二、特约定点:

四川省医保定点医院;成都市医保定点医院;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青羊区、高新区医保定点医院;成都市保险协会定点医院;成都市“120”急救成员单位。

三、业务范围:

1、急诊科:开放了110、120绿色生命通道,24小时进行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拥有完善的抢救设施及快捷完善的院前急救能力。

2、内 科:集内科临床医疗、保健、康复及临终关怀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重点临床科室之一。

3、外 科:开展了颅脑外科、胸外、普外、肝胆、胃肠、泌尿、骨科等大、中型手术,同时还开展了电视腹腔镜和前列腺气化切割等内窥镜手术。

4、妇产科:开展正常分娩、各种难产的处理,术后镇痛,宫外孕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妇科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无痛分娩、无痛人流。

5、儿 科:进行各种儿科、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

6、大中医科:肛肠科、中内、中外、针灸按摩科、中医蜂疗专科。

7、门诊科室还有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科、内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病理科、胃镜室、疼痛专科、激光专科、乳腺专科门诊等。

四、医院发展

我院建院12年多来,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成都市“三八”红旗集体、成都市诚信示范医院、成都市模范单位等。


专家:

    肩周炎:董武

    感冒:向东方


新闻:

 感动武侯之孝老爱亲——不离不弃 拥爱前行

古有孟姜女千里寻夫,今有成都夫妻患难与共;古有孟郊之母临行送别,今有八旬老人不弃瘫痪儿子;古有东海孝妇感天动地,今有孝顺儿媳带公婆出嫁。爱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在此次的“感动武侯”十大人物评选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个让人动容的关于爱的故事。

夫妻应是同林鸟 大难面前紧相依

三十年来,谢仁贵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陪在妻子旁边照顾她。三十年前,所有见证谢仁贵、袁世茹两夫妻婚礼的亲戚和朋友都没有想到,1996年袁世茹的高血压引发了糖尿病、肾病等。由于没有控制好病情,引发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高血压导致糖尿病,糖尿病导致视网神经病变失明,袁世茹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每天早上,谢仁贵总是早早起床做好早饭,然后帮妻子穿衣、洗脸、刷牙、喂早饭。吃完饭,把妻子收拾干净后再推着她出去散心,顺便买菜;中午做饭时,怕妻子吃饭噎着,老谢每顿饭菜都煮得透烂。空闲下来,他就帮着妻子梳梳头,陪她聊聊天。

2003年初,袁世茹在武侯区人民医院治疗期间,因病情严重,医院下发了几次病危通知书。“老公,不医了,我是累赘……”袁世茹的哭泣中带一丝绝望,坚强的谢仁贵也忍不住落泪,“我从来不觉得你是什么累赘,我拿得起却放不下,绝对不能放弃你。”然后两人抱头痛哭,叫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最终,在谢仁贵的坚持下,袁世茹继续接受治疗,最终顺利度过危险期。

为了节约,没有学过医的谢仁贵在自己身上“自学”打针。“来,又该打针了。”谢仁贵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找出棉签和针管,疼惜地对妻子说。谢仁贵已记不清为妻子打了多少次针,但他记得,每半年就要从医药公司批发回一万根棉签,十几年下来,用去的棉签已有20多万根了。

17年如一日,谢仁贵对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对于将来,谢仁贵说:“能做夫妻本来就是缘分,我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可能不会再有一个20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不会放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陪她在世上过好每一天,照顾她一生一世。”

母爱深沉 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故事的主角是年近80的刘秀芳老人和她52岁的儿子黄道勇。黄道勇在12岁那年受伤,刚开始只是半边身体僵直,渐渐就成了全身瘫痪。殊不知命运多舛,在合力照顾儿子十余年后,1983年刘秀芳的丈夫又因病去世。这无疑更使痛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命运安排,当年的刘秀芳也许还有其它路可以选择。但对儿子无私的母爱,让母亲义无反顾独自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瘫痪后的儿子终日坐在一把改装后的滑动办公椅上。每天早上,母亲把儿子从床上抱下来,晚上抱上床,儿子白天要睡午觉,晚上还要起夜……老人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100多斤的儿子,对如今已年近八旬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来说,最基本的拖动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每天将儿子搬上搬下成了她最困难的事情。

在每天重复的“搬运”工程中,老人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先是把滑动办公座椅精心改造成了舒适温暖的轮椅,再是将每天“搬”儿子的方法由原来的“爬”改成了“运”。

这仅仅是母子俩生活中每日例行的一小部分。每天母亲还得起早贪黑的照顾儿子:大到买菜、洗衣、做饭,小到上厕所这样的事情都得老人帮着儿子共同完成。因为儿子,老人近30年甚至都未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小区半步。也正是因为儿子,老人独自空守数十载……

如今,刘秀芳老人老了,病痛时常光顾,身子骨大不如从前,早到了需要别人来照顾她的年纪。儿子虽然也越来越“大”,可永远也离不开妈妈的照顾,母子俩依然相依为命着。街坊也有劝老人把儿子送进疗养院由专人照顾,老人执意拒绝了。她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在这世上一天,儿子便不离我一步!”

好儿媳杜淑芸 带着公婆出嫁

在玉林东路社区的老人们,一问起杜淑芸,许多人都会用大指拇说话。大姆指就会连声称赞:“好儿媳啊!”

杜淑芸原本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有两个乖巧的女儿,一家人恩恩爱爱、和和睦睦。1998年她爱人被病魔夺去了最宝贵的生命。原本平静的生活猛然间就被粉碎了。她爱人是一个独子,公公又是继父,而且身体一直不好,健康状况不佳。婆婆也因自己儿子逝世,积郁成疾,失去了视力。

面对这严重困难,杜淑芸一直记着爱人临走时的那句话“有你在,我走到哪儿都放心”。一句简单的托付语,使她坚强地擦干眼泪将家庭重担全部承担起来。在公公、婆婆和亲朋好友们的一再劝说下,杜淑云终于答应去相亲,但是她给提亲者提出一个先设条件,就是要求对方答应能够和她一起赡养两位老人。

或许是老天爷眷顾这个善良的女人,在两个女儿都出嫁后,杜淑云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刘运宽大哥,刘大哥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被杜淑云坚持赡养公婆的事迹所感动,决定与杜淑云一道赡养老人。记得与刘大哥结婚的那天,杜淑云一手牵着双目失明婆婆,一手推着轮椅上行动不便的公公,走进了与刘大哥的婚礼殿堂,所有到场的亲朋为之感动,留着眼泪为这个重新组建的特殊家庭默默祝福……

婚后的杜淑云和丈夫彼此恩爱,相敬如宾,共同承担起了赡养公公婆婆的责任。2001年7月,91岁高龄的公公因病住院,杜淑云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料,背上背上、洗脸抹身、端屎倒尿,令公公非常感动,安安心心地离开了人世。现在,双目失明的婆婆肖玉玲老人也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她走得安祥、幸福。

如今,杜淑芸带着公婆出嫁的佳话,仍然在居民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