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中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fszyy./
电话:(8610)69314293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大街151号
便民服务措施
1、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将检验科,收费处,药房及各科室相连接,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2、加强导医力量,增加导医员,扩大服务范围。
3、将挂号室前移,进一步方便了患者。
4、为各病区安装电热水器,让患者不出病区就能打水。
5、在房山总院、良乡分院等部门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提高医院就医环境管理。
6、安装彩色电视、空调,更换病床,改善住院条件,满足病人住院需求。设置多功能陪护椅,在门诊大厅安装电视、候诊椅,叫号取药,解决病人排队等候烦恼。
7、在综合服务大厅为病人免费提供轮椅、测量身高、体重、饮水机、水杯、爱心雨伞等服务。
8、院内水龙头全部改为感应器式水龙头,方便患者,节约能源。
9、要求院内所有职工,面对患者询问时,不能有“不知道”的回答,并能引导患者到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10、医院为急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绿色通道”,并要求各科室全力配合抢救工作,确保患者在没有钱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最及时的医疗救治。
11、实行无假日医院,推行各科室24小时应诊,随时为病人诊疗服务。
12、常用药品、常规检查项目收费标准明码标价,公开上墙和滚动墙展示,为病人提供逐笔划价,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严格物价政策,诚信于民,杜绝乱收费现象。
13、在门诊大厅、挂号处设立导医台,在服务上重点加强对老、弱、残、孕等特殊病人的全程陪伴就医。
14、巩固,加强整体护理,在病人入院时,向病人介绍要详尽,必须包括:交通、通讯、生活、医院布局以及有关医疗知识等内容,使病人获得最大程度的便利。
15、新制作明显合理的导医标示牌,为来院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16、为病区购置了微波炉,为住院病人提供生活便利。
17、根据各科室的岗位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房山区中医医院文明用语规范》,规范了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的文明用语。要求职工上岗统一着装,佩戴胸卡,明示身份,接受监督。
18、对老年人,军人实行“三优服务”。
19、收费处,住院处,药剂科,病区实行电脑联网,电脑划价,每日可为住院病人提供住院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20、在门诊、病区、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电视新闻或专题等形式普及医疗、保健知识。
21、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为老、弱、残、孕等特殊病人走路提供安全保障。
22、建立自己的网站,一方面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疑难解答;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接受社会监督。
23、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医院的建设发展服务。
医院住院服务流程
急诊室留观流程
医生开出留观医嘱/通知病人(家属)/办理留观手续/护士负责安排床位/做好入院相关宣教/完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执行医嘱/按分级护理要求及专科护理对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准确记录。
入院服务流程
本市医保患者/持身份证、医保IC卡、住院证、门诊病历/到住院处办理住院相关手续;城、乡新型合作医疗患者/持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住院证、门诊病历/到住院处办理住院相关手续;急诊需开通绿色通道患者/持住院证、门诊病历(盖有本院急诊及绿色通道章);其他住院患者/在门诊开具住院证、门诊病历>到住院处办理住院相关手续。
转入流程
接到通知准备床单位,根据需要准备急救用物,通知医生/妥善安置病人/做好监护及记录/查对当日治疗/建立病人标识/做好病人入院介绍/执行医嘱/对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
转出流程
医生开出转科医嘱/评估病人一般情况,完成转科护理记录/根据病情准备好随带用物/医护人员护送至转入科室,做好交接班/撤消病人所有标识卡及(电脑上)病人信息;床单位终末处置;如有未返回的检查、化验报告,待取回后及时送至转入科室。
转院流程
医生开出转院医嘱/评估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完成转院护理记录./根据病情准备好抢救用物/护士与随车医生做好交接班/撤销所有治疗执行单;撤销病人所有标识卡;床单位终末消毒;整理病历。
出院流程
医生开出出院医嘱/通知病人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指导病人药物的用法、休息、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执行出院医嘱/通知病人或家属结帐/床单位终末消毒。
介绍: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于1982年3月15日成立,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医院以总院为中心,建立了五个分院、一个中医流动医院和一个医疗共同体,技术支持多家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与乡村卫生室。设有急诊、骨伤、内、外、妇、产、儿、结石、针灸、推拿、康复、治未病、皮肤、眼科、口腔、耳鼻喉、感染性疾病科、肛肠、麻醉和重症医学科二十个临床科室;医学检验、放射、功能检查、病理、药剂、营养、手术和输血八个医技科室。其中:脾胃病、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结石、糖尿病、脑病、肺病为市级重点专病;骨伤、肛肠科为区级重点专科。以市级中青年名医和名老中医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三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编制床位800张,为全区90余万人口及周边多个县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医院在“弘扬中医国粹、造福人类健康”办院宗旨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管理、规范建设、突出特色、京郊名院”发展战略,在“厚德济世、唯实求新”的院训熏陶下,秉承“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院精神,大力倡导“仁爱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围,强化“仁和精诚、恪尽天职”的服务理念,树立“崇尚博爱、服务社会、至诚至善、和谐共赢”的价值观服务于百姓。
医院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作用,建立中医流动医院缓解群众看病难、实施低价运行策略缓解群众看病贵、以病人为中心,开通“先救命、后交钱”危急重症抢救绿色通道。
在各级部门的关怀和广大群众的厚爱下,医院的各项工作及个人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改革创新人物,以及首都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医院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新医改精神为指导,把中医药服务做得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专家:
韩臣子
韩臣子,1928年出生,中医主任医师、房山区中医医院首任院长、结石科创始人。他曾多年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结石病专业组组长职务。现为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韩臣子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袁涛
袁涛,男,副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秉承家学,名医世家,三代相传。先后在房山县蒲洼卫生院、房山县卫生局工作,曾任房山区中医医院院长、房山区医学会理事,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副主任委员,红十字会会长,在卫生局工作时主管中医事业的发展,房山区卫生学校的中医课程客座教授,《房山报》健康中医知识编委。参加1971年北京中医药药源普查,参与编写《北京地区中草药手册》,发表论文《中药消溃散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初探》、《妇女不孕论治》,2004年参与编写《中医适宜技术》,2007年整理了父亲名老中医袁景荣《袁景荣老医师病案·论文摘要》。多次参加中医学术会议,交流学术经验,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创新的方针,不断拓展中医学术领域,探索中医发展之路。
穆希权
穆希权,男,中医主任医师,曾任房山区中医医院副院长,从医40余年,擅长脾胃病、肾病、肝胆疾病、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研究。
张红
张红,女,48岁,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首届北京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研修班学员,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学会中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房山区医学会中医专业主任委员。
张新荣
张新荣,男,45岁,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房山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第五届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房山区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125培养计划培养人”,并入选“北京市中医药人才中青年专家库”。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10年7月 获房山区我心目中的好中医称号。
新闻:
我院荣获北京市房山区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
2016年1月13日,由房山区卫计委、房山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举办的“2016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在房山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职业学校二楼报告厅顺利召开。
会上周玉峰校长对2015年全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对2016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向2015年度先进单位及先进工作者颁发证书。房山区中医医院在2015年度是全区唯一举办国家级学习班项目的单位,同时举办市级认可项目33项,积极参与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继续医学教育成绩突出,荣获北京市房山区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科教科科长王玉玲荣获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工作者,科教科瞿前前、许云同在“我与继续教育”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
房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郑红蕾、科教信息中心科长卢玉庆、房山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职业学校校长周玉峰、副校长李玉祥出席此次会议。郑红蕾副主任在讲话中对2015年度继续教育工作给予肯定,并对2016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