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精神病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dxbughouse./
电话:010-61216048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黄良路口北侧
介绍:
北京大兴精神病医院建于1985年,为北京市国有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目前以院所一体的形式,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身,其规模、技术、服务堪称北京同行之前列,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科研的协作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北京市大病医疗专科定点单位。设置有规模为300张床位的癫痫病治疗中心、精神病治疗中心、农疗康复中心、合并症治疗中心、、戒毒中心、精神卫生保健所等科室。医院有先进的医疗设备CT、脑电图、脑地形图、心电图、电疗、彩超等。医院共有医务及科研人员280名,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20名。在“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方针指导下,医院不断发展壮大。
推荐科室:
老年科科室介绍
由于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经构成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为适应社会需要,我院于1999年成立了老年科。
自建科以来,收治了一些老年病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设置住院病床250张。分为老年男区、老年女区、老年康复区、老年重症病区。具备合格优秀的医生、护士、护工,可以为病人提供住院治疗、院际会诊、康复以及心理疏导、中药治疗等多项治疗措施和方法。科内长年聘请市级专家进行查房和指导,培养了大量从事老年精神卫生工作的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等等专业性很强的医务人员。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家庭化管理。
服务对象由年龄在60岁以上的各种老年心理障碍患者、各类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治疗老年痴呆症、老年偏执性精神病、老年精神分裂症、老年躁狂症、老年抑郁症、脑血管伴发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
老年科在白莉丽主任的带领下,以“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为科训,为全社会的老年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康复中心
为摸索精神病人康复新模式,提高精神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病人认知功能和谁会功能的损失,达到临床痊愈,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最到限度的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我院与1997年在市、区两级政府支持下兴建了大兴精残农疗康复中心。它是我国首家以农业性综合治疗手段促进精神病人康复的专门机构。
1.中心环境.占地300亩,座落在绿海田园之中,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四合院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欧式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他由病区、活动区、康复区(包括果园70亩、种植、养殖共42亩)三大部分组成,集治疗、休养、生活技能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1)康复中心现有床位150张。分为男、女病区和北医大精研所病区。
(2)活动区包括:台球厅、多功能厅和三个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厂、羽毛球场),占地4376平方米。
(3)果园占地70亩,主要品种有桃、杏、梨等。在这里不在有传统的精神病院的封闭管理,没有拘谨式的严格监护,有的是平等的医患对话,有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4)种植项目包括适宜冬季农疗大棚和大面积的露天种植。11个大棚种植着各种特色菜和反季节菜。
(5)养殖场占地1960平方米,10排禽舍中喂养着鸽子、乌鸡、山鸡、孔雀。观赏鱼池各占地780平方米。
2.这里的病人实行三级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级开放管理模式,即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个人卫生、饮食等简单的生活能力培训;
二级开放管理模式是进行心理治疗、娱乐、体育锻炼等提高生活情趣,扩大交际的训练;
然后进入三级特色化的管理:首先由医师和专业技术员根据病人不同病情、实际需要、性格特点等因素分别指定治疗计划和农疗康复计划,以劳动为载体,进行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由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劳动内容逐步过度到复杂的农业技能训练,同时鼓励和帮助病人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遵守纪律、服从领导、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与他人合作等职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能力,为病人早日回归社会提供保证。通过这种三级开放式管理,完善了精神病人全程治疗的方案,似的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了病人与社会接触的能力,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我们体会到,农疗康复是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前最重要的适应性治疗,是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康复手段。
3.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文体娱乐活动训练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使住院病人逐步掌握生活行为技能,较低者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行为能力,较高着达到娱乐生活的行为技能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4.职业技训练:
首先进行职业前的教育学习,培养守时、守纪律、责任心、服从领导等基本的职业素质。在农业技术人员知道下,通过劳动,一些农村病人可以学到一些技术,为出院后的自食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设农业组、养殖组、园林组等,均配有技术人员指导,在一点时间内掌握基本技术。病人恢复自立能力,是出院后回归社会的根本保证。
家庭化的生活、社会化的环境、开放式的管理吸引着各地的患者。目前,基地收治了来自本区、市及外省的各类患者110人。
如大兴区礼贤镇的肖某,从原来的封闭管理转到基地后,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经过4、5个月的康复现已经回家当起了“羊倌”喂养了一大群羊。他还自动定期回基地探望病友和医务人员。这种“恋家”情结表现在很多患者身上,他们或打电话或亲自“回家看看”。
还有家住在市区的吴某,原患有较重的精神分裂症,现在不仅痊愈出院,而且找到一份很不错的销售工作.
农疗康复是躯体、心理、社会、劳动治疗与康复有机结合,是目前国内精神卫生领域领先水平,农疗康复回归社会这一模式的成功,无疑是当今北京市乃至全国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领域内一枝独秀的奇,这将推动我国精神疾病康复进程。
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加快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就是“预防精神医学”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降低患病率,二级预防是缩短病程,加快精神病人阳性症状的控制,三级预防是在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因地制宜,开发农疗)康复,再回归社会。三级预防是目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少致残率,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性措施。
许多病人从这里走向社会,有一些患者彻底康复后仍不愿离去,继续留在中心以院为家;出院的患者均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不仅恢复了生活能力,而且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适应社会,使更多的人得以康复。
专家:
姜红
姜红,女,主任医师,1989年于锦州医学院本科毕业,临床医疗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开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曾在辽宁省精神病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进修学习。近几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擅长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峰
简介:大学学历,1990年起从事精神卫生专业,已从事现专业22年,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对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各类神经症、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有一定见解。
孙秀琪
简介:大学学历,1994年起从事精神卫生专业,以从事现专业十八年,先后在病房、门诊等部门工作,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篇。对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治疗有一定见解。
庞铁良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是第三批北京市中医药二类人才,是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是大兴区优秀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新闻:
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
创建和谐文明的医疗环境是广大群众朋友和所有医务人员共同的愿望,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医闹”行为严重扰乱了医疗单位就诊秩序,甚至还给医务人员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法律已对“医闹”行为零容忍,《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医闹”正式入刑。依据修正案,“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医闹”入刑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当为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法律在制止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赋予了广大群众合法解决纠纷的权利及途径,当患者在合法医疗机构就诊时,如果认为医疗机构的行为侵害了患者的人身健康,可采取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通过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自然科学,每一种疾病既有它的共性,同时针对每一名患者又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患者的理解。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面对医患双方产生的误解或矛盾纠纷,我们提倡患者采取合法途径进行解决,坚决抵制“医闹”等违法行为。
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