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307医院网上挂号_307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307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307hospital./logo.jhtml、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8号解放军三0七医院

邮编:100071

电话:010-66947000 / 66947120

大众就医指南

挂号,采取实名制挂号;

就诊程序:挂号/分诊/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院;

就诊顺序:按挂号号条顺序先后排列,军人优先;

挂号时间: 周一至周日:全天无假日 上午7:15-11:30  下午 14:00-17:00(以当天的实际出诊信息为准);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全天无假日门诊 上午8:00-12:00  下午 14:30-18:00;

就诊号只限当日使用,逾期无效;

除北北京市医保、公费医疗和医疗照顾患者外,一律不开底方;

在诊区内请保持安静,吸烟者请到专设的吸烟区,禁止拨打手机;

就诊期间如遇有问题,请找分诊护士联系解决;

我院在院外未建立任何的联合医院和专家门诊,凡介绍到院外的就诊、检查、取药、治疗和住院等均属违规行为,请患者自觉抵制;

就诊期间检查申请单及处方当日有效,敬请患者注意。


军人就医指南

人员(军人,优惠家属等)必须持本人医疗卡就医,不得将本人医疗卡借与他人使用。

医疗卡的人员须经医务部审批建立临时账号,持公用医疗卡就医。

医疗卡的人员,须使用有效身份证并缴纳押金后换取公用医疗卡就医,就诊结束后,换回个人证件和押金。

用医疗卡必须在当日交还挂号室。故意损坏或不及时归还公用医疗卡,押金予以没收。

人员(军人,优惠家属)办理住院,须持住院单(病案首页)经医务部审批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国家卫生部同位素医院,1958年移交部队。医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8号,占地148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展开床位1500张,设置专业科室48个。现为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第三临床部,国家CDC临床医院,国家反恐处突医学救援基地,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免疫学博士后流动站。

使命任务突出

医院是国内唯一承担核化损伤临床救治与研究任务的三级医院。建院以来,出色完成了多次“三防”医学救援和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积极参与国内核辐射事故和化学中毒医学救援,收治并治疗急性放射病和放射性局部损伤以及化学中毒患者28600余例,已成为国内收治放射事故和化学事故病人的救治基地。

科研能力较强

医院建有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免疫分析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全军再生医学与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全军血液安全与保障重点实验室。现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军队和北京市等科研课题11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5项,获军队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等奖19项。

诊疗设备先进

拥有PET-CT、3.0核磁共振、宝石CT、64排螺旋CT、SPECT/CT、数字减影、伽玛刀、射波刀、高能加速器、术中放疗系统、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肿瘤热疗机、超声聚焦刀等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总值6亿余元。

医疗特色鲜明

医院现拥有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全军诊治肿瘤中心、全军脑血管病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和全军日遗化武毒伤救治中心,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中心、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心和甲亢治疗中心。此外,普通外科、妇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以及中医科等科室,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超前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热情的服务,为军队官兵和社会各界提供健康医疗保障。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307医院消化内科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成长、壮大,现已成为有着鲜明专科特色、拥有先进诊疗设备及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强大团队。下设消化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消化科病房,并先后成立了内镜诊疗中心(总面积400余m2),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心,肿瘤内镜介入治疗中心,内镜培训基地,内镜新技术临床转化中心,设备总值2000余万。年门诊量50000例次,住院收治2000例次,每年完成胃肠镜检查15000例次。科室现有医生人数13人,高级职称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5人,研究生以上人员占科室人数70%。

     该科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以“消化内镜诊疗”为核心、依托307医院在肿瘤疾病方面的整体优势,侧重发展“癌前状态预防、早癌内镜诊治、中晚期内镜放射介入”三大学科特色。在肿瘤预防筛查方面,能够根据患者需求,开展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胶囊内镜等个体化检查,同时联合应用NBI、染色内镜、FICE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大大提高内镜下的诊断能力。在早癌内镜诊治方面,在国际上首创“ESD辅助器械”,有效地提高了内镜下早癌的切除效率,降低手术风险。针对中晚期胆道、胰腺肿瘤的治疗难题,国际上首创“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模式,在常规支架上携带微型放射性粒子,利用局部放疗杀死肿瘤细胞,克服了以往治疗模式的缺陷,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先后会诊多名国际友人,并成功治疗200余例患者。

    该科现有一支梯队合理、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刘岩主任师从李兆申教授,现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担任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医学会放射性粒子准入评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秘书。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熟练掌握多种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在内镜新器械和新技术的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研发的“放射性粒子支架”已获SFDA批准。率先在国际上开展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内镜下粒子植入相关治疗。主持编写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内镜下粒子介入专著,副主编专著《消化道支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多3篇(IF均>5)。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项、市教委“晨光计划”1项,“1255”转化医学项目1项。获PCT、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申请美国、欧洲专利各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


神经内科

     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内科集门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心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室于一体。目前全体医、技、护工作人员共60余名,开展床位50张,科室以脑血管病、中毒性神经损伤、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眩晕综合诊疗为特色,遵循“仁爱、严谨、创新、奉献”的宗旨,承担着军事保障、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一流的医疗技术。 目前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承担国内外Ⅰ、Ⅱ、Ⅲ、Ⅳ期药物临床试验;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基地;军事心理认知硕博士临床教学单位;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及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共计300余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


专家:

科室     医生

皮肤性病     于文才 李渝

肿瘤一科     刘烈军 郭万峰 李月敏 汤传昊 鲍云华 王海泉 李俭杰 朱运峰 李晓燕 刘晓晴 高红军

放疗科     周芬 申戈

消化呼吸内科     李艳 牛文凯 柏长青 彭晓波 张晋 陈刚 李修金 孙成文 黄韶清 邱泽武

妇科     翟艳红 王莉丽 吴琼 张牧 胡晨明 朱萍 周新民 环莹熙 苏桂兰 杨瑛 张玉瑾 赵香秋 于薇 吕秋然 于艳 卞丽红 黄长江

中毒、急救     王浩春 李光 张锡刚

肿瘤二科     俞受程 苏航 张伟京

门诊部     王伟 陈宏 张建 曾堂清 程锡元

输血科     王全立

肾内科     熊锡山 刘晓玲 于敏 史寅奎 王汉斌 唐学林

核医学科     张友仁 丁勇 方毅

外科     帅仕能 郝晓鹏 袁晓潮 尉承泽 王钢乐 宋志武 黄焰

中医科     王文波

麻醉科室     王超 唐胜平

戒毒科     高峻钰

口腔科     马维娜 龙国平 葛成 李齐宏 张瑜 张欣 赵欣 于开涛 邹敬才 王家艳

内分泌科     王长合 刘剑锋 邢家骝

烧伤科     金增强 甄彬彬 马骁 杨志祥 杨文峰

造血干细胞移植科     江岷 胡亮钉 李玉航 胡良钉 江珉 马颖达 黄士敏 陈虎

急诊科     黄昌保

心胸外科     盛冬生 雷曜 邓学峰 陈溯 秦海峰 黄乃祥

肿瘤科四科     李娟 余金德 葛飞娇 杨武威 林莉 徐建明

心内科     张孝忠

检验科     李刚 王全力 邓春江 尹秀云 黄媛 宋世平 于农 陈建魁

耳鼻喉科     孙苏华 赵玉英 姜燕平

超声科     陈翠京 杨涛

放射科     李功杰

免疫学实验室     孙玉英 奚永志

肿瘤三科     曹阳 黄红艳 边莉 曾敏 张少华 乙苏北 王涛 吴世凯 江泽飞 宋三泰

骨科     王磊 曹云岑 周举 刘铖 范海涛 张平 郭钧 李鼎锋 刘耀升 刘蜀彬

肿瘤学实验室     刘兵

泌尿外科     麦海星 黄晨 赵立 陈立军 陈立军 李宝成 李加彬 徐振奎 赵立

脑外科     杨伟中 暴向阳 李德生 孙伟建 关良 段炼 张保民

临床药学部     王世岭 刘泽源

血液内科     樊双义 孙琪云 蒋本荣 王桂林 叶根耀 艾辉胜 乔建辉 王丹红 余长林 刘广贤 郭梅

病理科     李晓兵 李国民


新闻: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及首届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在医学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的今天,如何进一步促进乳腺癌领域的进步,基于临床与基础合作的转化医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乳腺癌领域的发展,由来自北京乳腺界临床与基础、热心于转化医学的专家,共同成立了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6月20日上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北京市乳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万寿宾馆隆重举行。

    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聘请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学敏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徐兵河主任为顾问;第一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乳腺外科黄焰教授任主任委员,医科院肿瘤医院张保宁教授任名誉主委,医科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王翔教授任继任主委,解放军总医院李席如教授、宣武医院康骅教授、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张频教授、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诊断实验室张贺秋研究员、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分子与细胞微生物学研究室曹诚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专委会目前拥有乳腺专业临床和从事基础研究副高以上委员120余人。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张鹊秘书长就学会的发展进行了报告,学会组织部梁吉部长宣布任命并颁发了证书,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解放军307医院刘素刚院长、中国科学院张学敏院士分别就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作了精彩的致辞。简短的成立大会结束后,首届北京市乳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乳腺界临床、基础、流行病学、统计学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医师报》、《全球肿瘤快讯》等150余名与会者的关注。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焰教授的报告《认识乳腺癌转化医学:现状与对策》简要回顾了百年来乳腺癌循证医学的发展,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了成功转化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21基因检测、Gail模型、BRCA1/2、CTC等诊断工具以及新型靶向药物帕妥珠单抗、T-DM1、palbociclib等成功案例。黄焰教授的报告指出:传统的手术、细胞毒性化疗、内分泌、放疗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上正面临瓶颈,已很难进一步改善生存,未来的希望在于基于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的精准治疗,包括靶向治疗、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敏感与克服耐药、新的药物与新的治疗方案等,另一个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方向是乳腺癌预防和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疗的桥梁,国内在乳腺癌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影响乳腺癌诊治指南的中国数据,只有提倡多学科的大数据协作,基础医学的发现+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能影响临床诊治的转化。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与趋势》的报告,陈教授介绍了《2014年中国肿瘤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在中美癌症生存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中国,中美乳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是73.1%和90%,而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一半(53.8 v 100%),我国的癌症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张频教授作了《乳腺癌转化医学的内科视角:靶向治疗进展》的精彩演讲。张频教授对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靶点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道:内分泌耐药是ER+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信号失联或代偿途径的活化,是克服内分泌耐药的新途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CDK4/6抑制剂Palbocic为ER+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开启新时代;而抗体与抗微管药物偶联的新型靶向药物T-DM1,则给我们带来了更为惊喜的结果。

    在研讨会的基础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曹诚教授做了《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检测》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等的检测方法与原理。国家免疫诊断试剂工程实验室的张贺秋教授做了《乳腺珠蛋白抗体研制及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结合他们承担的该项“十二五”863重点项目,对乳腺癌免疫诊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军事医学科学院统计学教研室的柳伟伟教授做了《大数据时代的乳腺癌科学诊治》报告,介绍了回归分析、辨别分析、神经网络模型与凸块猎取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解放军307医院邰艳红教授做了《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国际指南要求SOP体系建立的生物样本库的情况,其中,与乳腺外科合作取自乳腺癌和正常、癌旁及良性肿瘤的组织、血样和DNA等标本份数已超过5000份。

    主持研讨会的王翔教授、李席如教授、田亚平教授和康骅教授对会议报告做了精彩点评,与会专家们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热烈的提问与探讨。最后,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黄焰教授做了总结:乳腺癌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宗旨和目的是搭建北京市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交流平台,促进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合作,倡导大数据协作,推动北京市乳腺癌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与成果转化。希望这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平台能为乳腺癌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