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北京航天总医院网上挂号_北京航天总医院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北京航天总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711hospital./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万源北路7号

电话:010-68380114/68754024

预约挂号须知

预约挂号使用北京市卫生局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联通114承办)。

电话预约挂号:010-114(24小时)

网络预约挂号:://.bjguahao.gov.

为方便您早日就医康复,请您认真阅读预约挂号须知:

一、预约时间范围

1、您可预约三个月内的部分专业号源和部分专家号源。节假日不安排预约号(含周六、周日)。

2、每日14:00点开始放最新一天号源,每日15:00点停止预约次日的号。

二、预约实名制

统一平台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挂号均采取实名制注册预约,请您如实提供就诊人员的真实姓名、有效证件号(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性别、电话、手机号码等有效基本信息。

三、预约取号

1、预约成功后,请患者于就诊当日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原件、预约识别码取号,同时验证预约信息(核对与预约登记实名信息一致的本人有效证件和预约识别码),如验证不符则医院不能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

2、取号时间:上午就诊患者于当日8:00-10:00取号;下午就诊患者于当日13:30-15:00取号。过时未取号者,预约作废。

3、取号地点:医院门诊挂号室“预约挂号窗口”交费挂号,取号后,到相关医生处按序号就诊。参保人员需携带社保卡。

四、医生停诊

如遇特殊情况医生停诊,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医生临时停诊,工作人员将会用电话方式及时通知您,请配合更改就诊日期或更换其他医生,请您保持电话畅通。

五、取消预约

由于预约号源有限,预约成功后,如您不能按时就诊,请至少在就诊前一日15:00前通过网站或者114电话凭预约识别码进行取消。

六、 爽约处理
1、如预约成功后患者未能按时就诊且不办理取消预约号视为爽约。
2、无故爽约累计达到3次将进入系统爽约名单,此后3个月内将无法享受预约

挂号服务。

七、预约限制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统一平台提供的预约挂号服务公约,同一患者实名(有效证件号)在同一就诊日、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只能预约1次;在同一就诊日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2次;在七日内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3次;在三个月内预约总量不可超过5次。

八、其他注意事项

1、请您使用真实姓名预约挂号,预约后姓名不能更改。

2、出诊时间以预约挂号页面及门诊当日专家出诊为准。

医院预约挂号咨询电话:68754024


就诊须知

一、初次来我院就诊须先到咨询台填写“门诊病人信息登记表”以便挂号时办理就诊条形码,获得医院就诊的ID号,再次就诊时需携带就诊条形码,请妥善保管,丢失补办。根据卫生局开展实名制挂号的相关规定及报销需要,医保报销信息(条形码)上传,患者需向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

二、挂号

1、医保患者持社保卡及医保手册挂号,自费患者请携带身份证或有效证件。挂号后请仔细核对挂号条姓名、科别、医师、就诊时间等信息是否正确。

2、一般患者首次就诊时,应根据自己身体主要不舒服的情况挂相关专业的门诊号。再次就诊可根据自身情况或医生建议挂号。化验、检查结果出来后再次就诊时应挂相关专业的门诊,请医生做出判断和指导(一般情况下,哪个专业的医生开的化验、检查,应找该专业的医生看结果)。如果您不明确所要挂的科室,请您先向咨询台工作人员问询,减少挂错号。急危重病人可直接到急诊科就诊,然后补办挂号手续。

3、我院设有急诊、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等供您选择。专家出诊时间基本是固定的(详见专家门诊一览表),由于专家教授同时承担着教学、会诊、出国等任务需临时停诊。请您注意每日停诊医师公告牌,以免影响您的就诊。

4、普通挂号时间:上午7:00—11:30、下午13:00—17:00

三、候诊

1、挂号后到相应科室将挂号条和门急诊病历手册交给分诊护士,按挂号顺序叫号就诊。

2、候诊时保持环境安静,维护公共卫生,遵守秩序。不随意进入诊室打扰医生,有事向分诊台反映。

四、就诊:门诊病历是就诊过程中记录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疗过程的文字记载。就诊时需携带门诊病历,您需要的有关病情证明提前向接诊医师说明,接诊医师会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凭处方、化验检查申请单直接交费,不需划价。医保人员持社保卡交费。

六、静脉采血

1、地点:在门诊二层中医科对面。

2、抽血时间:每日上午7:00—11:00点,周六、周日、节假日正常上班。。

3、取化验报告单的时间在采血室及咨询台公示。

4、化验结果查询:凭“检验回执单条形码”到门诊楼一层咨询台领取报告单,也可到自动取单机自助打印。 

七、门诊诊断证明书、病假证明在咨询台盖章。


住院业务服务指南:

一.办理入院手续请分别出示以下相关证件:

《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

《北京市离休干部就医手册》;

《医疗证》和《医疗照顾人员就医凭证》,合同医院非友谊医院的需同时提供公费医疗转诊证明;

《工伤证》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住院就医卡》及身份证复印件;

《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及《生育服务证》复印件;

《北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手册》;

《北京市城镇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手册》;

享受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需出示《特困证》原件及复印件,经院医务部审核后,方可享受住院费用的减免。

二.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提供的医保手册及各种证件要留存在住院处统一保管,住院期间一律不外借,如有需到外院结帐的,应找专人负责办理借出手续。

1. 因各种原因在住院当日晚9:30之前未能提供《医保手册》或复印件的患者,本次住院费用将不能按医保结算,待出院时将住院费用全额结清后,由住院处专人负责开据证明,到各医保缴费地区手工报销住院费用。

2. 因病情需转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应提供《医保手册》或复印件及《北京市医疗保险转诊单》。

3. 对于当日晚10:00之后办理急诊入院的医保患者,当时未能提供医保手册的,于次日上午9:00之前将医保手册送到住院处,过时将不能享受医保。

4. 对于住院当时未能提供《医保手册》或复印件,或根据医保手册信息在网络上提示为黑名单的患者,须全额交住院押金,出院结算后到医保缴费地区报销。

三.请您妥善保管住院预交金收据,出院时凭此收据办理住院费用结算手续。

四.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不慎将住院预交金收据遗失,请到报销单位开据证明信,同时提供患者本人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自费患者提供本人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到住院处办理出院结算手续。


医保患者就医须知

您来我院就医之前首先须在社保卡内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

我院医保代码为:06110005

1、 医保患者门诊就医应持社保卡挂号、就医、结算。

2、 医保患者享受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药品、检查、治疗待遇,医保范围外的项目不予支付。

3、 医保患者急诊未持社保卡的需全额结算,回单位手工报销。

4、 未出示医保卡的,所发生费用由个人全额负担。医保基金不能支付。


介绍:

北京航天总医院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医院占地面积49175.5平方米,航天职业病防治与体检中心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后,医院建筑面积达到84476平方米,开放床位869张。

北京航天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数万名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健康体检工作,肩负着大型飞行试验的医疗保障和广大航天员工家属以及周边约86万居民的医疗保健任务。医院设有国家级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航天体检中心、航天医学影像中心和《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医院门诊及专业科室齐全,设有临床、医技专业科室43个,设有一级诊疗科目82个,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引入北京市“999”急救站,并拥有航天系统内部的院前急救站。医院拥有设备仪器7953台(套),设备值2.65亿元,新购置了3.0T大孔径核磁、64排和16排CT、ECT、DR、DSA等大型医疗设备、超声诊断仪、胸、腹腔镜、高清鼻内镜系统、脑外手术显微镜等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符合率和准确率。

医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近年来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0余项,新增检验检查项目近40项。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外周及神经血管介入技术、人工血管搭桥术及膝、髋关节置换与修复技术、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的显微吻合及移植与再植术、保留乳腺的乳腺癌根治术、食管癌癌性狭窄的支架治疗、各种术式的全子宫切除、次全切以及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等各种腔镜手术等多项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重症医学科首批通过北京市专业认证,对各科室危急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保驾护航;急性心梗、脑卒中、多发伤复合伤等抢救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产科擅长对羊水栓塞、产科DIC、子痫前期重度、子痫、胎盘早剥、完全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妊娠期合并症及高危妊娠并发症等的诊断及处理,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100%;开展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疾病,脊柱、脊髓和外周神经各类型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开展胸、腹主动脉瘤以及夹层动脉瘤、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小隐静脉曲张、急性血管损伤、静脉血栓栓塞疾病、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治疗。开展胸部各类恶性肿瘤、胸部良性病变及各类胸外科急诊的抢救。血透中心有血液透析机40台,年治疗量达两万余例次。医院检验科参考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的评审,成为中国唯一通过ISO17025、ISO15195认可的国家级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

医院着力开展高层次成熟型人才引进工作,从哈佛、北大、协和、华西等知名院校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梯队。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379人,其中高级职称184人,博士(后)22人,硕士196人。先后成为北京大学教学基地、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湘雅医学院教学医院、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其中,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硕士导师1人,郑州大学教授硕士导师6人,遵义医学院硕士导师6人。

医院高度重视科教工作,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首发基金、丰台区卫生系统科研在研项目20余项。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克莱门森大学、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等5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签署3项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医院创建消化、影像、检验和全科医学四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住院医师师资考评获得北京市三级医院组总评第一的优异成绩。建立国内先进的临床解剖与手术技能实验室,不断创新,在临床手术技能培训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每年组织召开全国学术交流和培训会十余次。是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委员会承办单位。

57年来,医院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秉持“仁爱、求精、团结、奉献”的院训,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与航天共铸辉煌,坚持“创新引院,质量固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努力攀登医学技术高峰,力求实现“成为具有突出竞争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愿景目标。


推荐科室:

血液科

血液科有医生7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擅长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熟练进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腰穿鞘内注射,并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协助诊治。血液科有住院床位10张,简易层流床2张,可减少化疗后感染。

儿科

儿科已有50余年历史,目前有一个独立的儿科综合门诊区、一个专用输液大厅和一个住院病区,有28张病床。现有医生15名,护士20名。儿科分新生儿专业和小儿内科专业两个专业组。新生儿专业组每年住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达300人次以上,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伴多脏器损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BO溶血病、早产儿静脉营养等方面已达到北京市先进水平。小儿内科专业组除了擅长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儿童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儿科各种疾病外,还对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痢疾、哮喘持续状态、惊厥持续状态、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败血症等儿科危重症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儿科还开展了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开展规范化综合治疗。近年来,科室业务的不断拓展,还开展了婴儿及儿童的运动发育评价、智力筛查以及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

科室     医生

心血管内科     段惠兰 陈淑琛 戴天然 胡东南 肖平 李飞 谷德祥

基本外科     严逸华 李广和 周丽娜 江士杰 刘昕 沈文洁

内科     潘义芳 刘凤琴 李少秋 黄新春 韩芝荣 闵杰 欧秀荣 杨传刚

儿科     袁玉珍 玉济民 王海燕 孙凌云 江喻华 李慕君 王济民 刘德华 王奕林 王英 何文瑞 宁桦 温鸿飞 张毅军 施问民

妇科     陈光源 徐元春 眭凤珠 孙美萍 江宝瑜 唐玉勤 武绍蕴 刘惠兰 睦凤珠 黄光惠 张利华 康程 宋玉晅 张艳婷 李筠 李柯瑾 刘颖丽 张心红 孙海霞 王细先 吴跃芹 游建群 陈江丽 丁子奇 赵志红 齐红霞 孙晓岚 胡永伟

产科     郑史茹 张晓荣 石春月 齐红霞 史书垣 陆庆春 汪旭芳

中医科     张丽君 肖振环 孙洁 车仁丽 张京华 陈政一 汪抗原 蔡玉华 金立刚 李玲

耳鼻喉科     郑彩琴 蒋银珠 安秀兰 黄红漫 杨清明

胸外科     刘庆君 苏康 马树海 边建伟 汤泉林 李萌萌 陆洁

骨科     吴江 高景亮 王海滨

呼吸内科     原永平 薛旗山 赵呈恩 王锐 高云 程厚慈 闫春良 秦兴国

消化内科     彭德银 章秀英 邸雅南 杨林英 潘仪芳 欧秀荣

肾内科     欧秀荣 原永平

皮肤科     高炳爱

眼科     李万明 王昕 母林华 安裕志

感染科     方蕾

干部保健科     张英 高永红

心内科     朱莲生 杨晓方 李长运 王守恬 陈冬珍 李茂荣 陈淑琛 戴天然 胡东南

血透中心     吴甫民

肛肠科     申庆民 郭银祥 沈家华

职业病     杨景田

功能检查科     方亚平

普通外科     吴晓 于万江 魏庆忠 王钢 常程 赵文华 安森彤 严逸华 周丽娜 江士杰

内分泌科     杨敏 苏秀云 陶玉琴 季宇

肝胆外科     崔正和 堵顶云 李广和

妇产科     孟君艳

神经内科     王英鹏 刘胜达 段惠兰 李冬华 叶丹 吴钧 谢翠朋 蒋初明

病理科     王川来

骨外科     魏晓松 吉乐天 彭海洲 吴江 赵太茂 李宝生 高景亮

理疗科     王永军

口腔科     王原琳 彭健 刘东 刘青 桂枫 朱和平 俞敏 糜玉君

神经外科     徐瑞玲 张志 郑典刚 柴迎春 万宏 庞克军 亢战 马树海 刘庆君

心血管外科     刘宏 赵京

输血科     赵长霞

泌尿外科     张玉琦 崔功静 马伟立 侯垒 廖晓星

血液科     伍学强 黄新春


新闻: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为了继续展现国内外神经变性病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深化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百家争鸣、吐故纳新,促进我国神经变性病的临床诊疗规范与科学发展,10月23日-25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环湖医院承办,《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会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等协办的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在天津隆重举行。

24日的开幕式由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纪勇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延峰教授,大会秘书长、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邢岩教授,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科许贤豪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李舜伟教授、张振馨教授,中华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陈晓春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孙志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唐北沙教授,中华医师协会老年学分会主任委员于普林教授,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生弟教授、北京航天总医院院长戴天然教授,中华老年医学会认知专业委员会会长贾建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毕齐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

作为中国微循环协会神经变性委员会依托单位,我院神经内科积极参会并投稿,神经内科共投稿10篇,其中王英鹏投稿5篇,位列各医院前茅,有效扩大了我院的影响力.

天津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孙志明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孙教授在致辞中说道: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痴呆、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为代表的神经变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神经变性病成为国际神经科学的热点领域。2014年7月,一场从美国兴起并通过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冰桶挑战”,让即使非医学专业的人也关注了“渐冻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罕见的疾病。本次大会汇集了众多专家,必将有助于推动神经变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造福广大患者。

大会主席李延峰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专委会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三年的工作中,在多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下编写成功了《路易体痴呆的专家共识》,这是专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专家共识,意义重大,为今后学会编写更多共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另外,学会充分认识到神经变性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是是神经变性病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学会启动了一项中医中药治疗痴呆的课题,由毕齐教授负责、领导,课题的实施将会提高中医药治疗痴呆研究的学术化和标准化的水平。中医药是我们医学宝库,这次屠呦呦教授又获得诺贝尔奖,相信将中医药的研究规范化、学术化,中国在痴呆研究方面会有所突破。临床教育方面,专委会开展了“神经变性病中国行”的走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对医生进行神经变性病知识的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对神经变性病的识别、正确诊断和处理。通过下基层,在各地建立了神经变性病会诊中心。会诊中心是基层医生连接专委会的重要桥梁,通过会诊解决了基层医生的临床问题,并为专家提供好的研究病历,今后会有更多的会诊中心建立起来。

另外,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会会长詹启敏院士因故未能到现场,但是发来了视频向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会代表,以及支持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的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微循环事业的发展给予的支持致以崇高敬意,对神经变性病专委会自13年成立以来的贡献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给专委会各位同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颁奖仪式和顾问聘请仪式。许贤豪教授被授予“终身成就奖”,戴天然教授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游咏教授被聘为湖南衡阳神经变性病会诊中心主任。郭玉璞教授、许贤豪教授、李舜伟教授、Norman Relkin教授被聘为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顾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延峰教授、副主委毕齐教授、陈生弟教授、戴天然教授、李晓光教授、唐北沙教授,纪勇教授为他们颁发聘书。

最后,所有与会专家教授在台前集体合影留念。本次大会包括主题报告、三个分论坛及晚上的青年医师优秀论文比赛及专家面对面病例讨论等内容。让众多神经领域的同道们享受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2月在北京成立。三年来致力于国内外神经变性病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创新、基层医生培训、教育及患者科普推广,备受各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已成功举办两届学术年会。往届会议上,业界知名院士、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丰富的演讲,就神经变性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预防控制以及技术创新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令众多参会者受益匪浅,也激励了广大中青年专家对神经变性病领域的探索热情,为提高我国神经变性病领域科研和临床诊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