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dzmyy../
东区地址:北京市通州区翠屏西路116号
邮编:101121
联系电话:010-80816655 (总机)
010-69542682(办公室)
预约挂号
一、预约挂号方法:
主要预约方法有114电话预约、现场预约、114统一平台网上预约、门诊复诊或出院复诊(病房)患者专家预约方式。
二、具体预约挂号流程
(1)电话预约 预约时间为正常工作日早9:30分至16:30分,电话预约提前2天开始,预约人员做好预约登记,预约处每天将预约登记情况、各科专家的出诊、停诊等信息上传至114信息平台.
(2)门诊复诊或出院患者复诊预约 患者在就诊后或出院时由主治专家开具下次就诊预约挂号条,就诊当日凭预约挂号条到门诊挂号窗口挂号。
(3)预约取号 患者预约上午就诊者,需在当日9:30~11:00前完成取号,下午就诊取号需在当日下午15:30前完成,过时电脑系统自动作废预约号。
(4)预约后的患者无故不来就诊,超过3次者,信息系统将自动将其列入黑名单。主要目的是避免浪费号源。医院规定:患者不得私自将预约号及号条转让他人,非实名预约号视为无效预约。
(5)我院对口支援的社区转诊患者,由患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电话进行预约,电话预约和取号方式与普通患者相同。
现场预约挂号须知
为方便您早日就诊,我院从2011年12月1日起,实行现场预约挂号。请您认真阅读预约挂号须知:
一、现场预约挂号时间:
1.周一至周五(节假日无预约),预约周期为一周。
2.每日上午9:30至11:30,下午14:00至16:00点。
二、预约实名制:
现场预约挂号患者须如实填写东直门医院预约挂号单相关信息并出示有效证件(身份证、医保卡、军官证等),挂号员核对后现场挂出相应日期的专家号。
三、现场预约挂号地点:医院小卖部北面,预约挂号服务窗口。
四、医生停诊:
医生停诊情况不可避免,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医生临时停诊,工作人员将会用电话方式及时通知您,请配合更改就诊日期或更换其他医生,请您保持电话畅通。
五、取消预约:
1.一经挂出的预约号如办理退号,至少在就诊前一工作日15:00前在预约挂号处进行取消。
2. 如果不是院方原因患者未就诊一律不退号。
六、爽约处理:
1.预约成功后患者未能按时就诊且不办理取消预约号视为爽约。
2.无故爽约累计达到3次将进入系统爽约名单,此后3个月内将无法享受预约挂号服务。
七、预约限制: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统一预约挂号要求,同一患者实名(有效证件号)在同一就诊日、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只能预约1次;在同一就诊日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2次;在七日内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3次。
医院咨询电话:84013276
就诊须知
一、我院实行实名制挂号就诊,医保病人请持医保卡挂号。
现场挂号时间为:上午7:00----下午4:30。
其中11:30以后停止挂上午号,下午16:30以后停止挂下午号。
预约的患者请按照提示到我院预约挂号窗口取号(我院小卖部旁)。持复诊预约挂号条的患者,就诊当天到门诊挂号窗口取号。
二、持挂号条到就诊科室所在楼层就诊,将挂号条交分诊台护士,按顺序就诊。
三、我院门诊各楼层均有收费处(药费、化验单、检查费等)。
四、参阅各层示意图去进行化验、检查、取药等。
五、休假证明书请到一层咨询台盖章,诊断证明书请持相关介绍信到门诊办公室盖章。
六、咨询台提供租用轮椅业务。
七、急诊病人请直接到我院急诊室就诊(挂号、交费、取药等)。
住院病人须知
1.病人住院应遵守住院规定,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安心修养。
2.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房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准把不带耳塞的收音机、录音机及其它贵重物品带进病房。
3.病人入院时,一般只准一人陪伴、重病人只准两个人陪伴,安排好病人后,应立即离开病区,不准停留、违者按规定罚款,遵医嘱需陪住者,由护士长发放陪住证,如果家属不能来院陪住,则由病区安排护工陪住,病人和家属不得自己请职业陪住,陪住按规定收取陪住费,家属陪住要凭陪住证出入,无陪住证者一律不得在病房留宿。
4.病人住院期间,一般食用营养食堂的膳食,不得在病房做饭或家属送饭。
5.住院期间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穿住院服,不能随便外出,违者按自动出院处理,未经医生批准外出发生意外,责任自负。保持床铺及床头柜的清洁,爱护公物,损坏东西照价赔偿,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从窗户向外倒水,扔果皮等赃物,不准在病区内吸烟,违者罚款十元。
6.家属需要了解病情时,应和主管医师联系,以便在探视时接待,病人及家属一律不准翻阅病人的病历及化验单等。
7.出院医嘱下达后,请按时出院,不准得拖延。
8.探视人员要遵守医院制度、遵守探视时间、服从医院工作人员的指导。
医保患者住院须知
为了使您的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遵照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及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医疗保险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以下须知:
1.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主动出示《医保本》,以便在病历首页作相应的标志,提高病区医生按医保有关要求进行管理。
2.住院后,凡需作特殊检查(如CT、核磁等)、特殊治疗(如碎石等)或使用贵重药品(如白蛋白、大扶等)、部分自负药品(如佛迪、施普瑞等)时,应签自费协议书,尽快到医保办办理审批手续,以免延误病情(抢救时除外)。
3.住院期间中药饮片、中成药一般不外购,确因病情需要需外购的西药,应经主管医师同意医保办审批后方可外购。
4.根据北京市医保中心有关部门规定,如住监护病房(ICU、CCU)因病情需要住满14天后,继续在监护病房治疗,超过14天床位费每天自负20元,并应签定自费协议书。
5.根据规定,住院期间不得请假,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时。请假期间的床位费自负。
6.根据医保有关规定,出院带药量不得超过两周。年龄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可带一个月的量。
7.如住院前曾在急诊留观,住院结算后,请将急诊处方、收据、诊断证明书及《医保本》一同拿单位报销。
普通医保患者门诊就诊流程
一. 普通医保患者门诊就诊流程
1. 挂号同时务必出示医保卡
2. 持病历手册到相关科室服务台分诊就医
3. 持医生开的处方、医保卡到收费窗口交费,医保实时结算结束。
4. 备注:未出示医保卡门诊就诊者当日所发生的费用均由个人承担。
二普通医保急诊就诊
1. 可持医保卡看病实施医保结算。
2. 未带医保卡者需全额垫付,后到您所在社保经办机构报销。
一老和城镇无业军民
须到社区医保站转诊成功后方可到医院就诊。就诊流程同普通医保者。
一小同普通医保者
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并率先成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三个重点病种: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肾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民政部“明天计划”脑瘫患儿手术康复和“点燃心希望”先心病治疗定点医院。2010年,医院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示范基地和战略合作签约单位。2011年8月6日,原通州区中医医院与我院整合,并正式命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医院开创性地于1991年最早在欧洲建立了分院——德国魁茨汀医院,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国际交流窗口,载入中德外交史册。
医院现为一院两区(本部和东区)。目前开放床位862张(本部574张;东区288张)。职工1515人(本部1069人;东区446人)。2011年本部门诊量145.7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4550人次。此外,2011年6月,医院先后在东城区台基厂3号及东城区东四北大街279号(即将开业)增设两个执业地点。
医院秉承“患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院宗旨,坚持“特色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塑院”的战略方针,持牛耳而逐天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医院宗旨:患者至上,服务第一。
医院管理理念:破解难题、和谐发展、突出特色,创建一流。
一个目标: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人文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临床医学院发展新模式,将东直门医院创建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院,并不断发展进步。
两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中心。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病人、有利于职工、有利于医院。
四个坚持: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促进发展。
五个强调:强调安全、强调形象、强调服务、强调团结、强调创新。
六个和谐:政治和谐、工作和谐、分配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
医疗质量方针:强化安全,提高质量,与时俱进,向外拓展。
建设战略方针:特色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塑院。
结语
回顾过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展望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西两区将坚持医、教、研协调发展;追求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技术一流;凸显中医特色优势,推动行业学术发展;努力将医院建成开放型、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首善的中医医院。
本固枝愈荣,杏苑舞芳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根植首都北京,心怀九州寰宇,借助医疗体制改革和中医药大发展的春风,秉承“博精、诚信、创新、发展”的院训,期待与越来越多的业内同仁和各界朋友们加强交流、精诚合作,为中医药事业和人类健康共奏华章!
推荐科室:
肾病内分泌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科室具有国内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拥有吕仁和、王耀献、赵进喜、刘玉宁、高菁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把“健康”和“长寿”作为治疗目标,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七五”以来一直由国家攻关课题研究,每年培养大批本科、进修、留学生和研究生,以科研带动和促进临床与教学, 重视提高临床疗效和有效制剂的开发研究,医疗质量、临床疗效及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医疗人才梯队健全合理, 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中医肾脏病、 内分泌疾病医疗、教学及新药开发、科研基地,内科床位62张,医生19人, 护士23人;医生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后)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5人;护士中大学本科4人,大专10人,中专9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科室迄今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4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9人。并主编了中医糖尿病专业研究生教材 《消渴病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疼痛性疾病诊疗进展》、《内分泌疾病中西医诊治》、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防治与调养》、《糖尿病医方选》、《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 《实用中医肾病学》、《肾脏疾病中西医汇通》、《中医临床肾脏病学》、 《肾脏病辨证辨病专方治疗》等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并多次获得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奖,成为在国内肾脏病、糖尿病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医专科。 科室具有特需专家门诊、专科专病门诊、病房、实验室、研究室, 并与血液净化中心、泌尿外科共同组成肾病中心, 为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服务。临床工作中,科室坚持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肾脏病疗效为中心,重视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强调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重视把中医内治法与外治疗法等相结合,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开展独具特色的中药内服、外洗、结肠透析、离子导入等治疗项目, 与相关科室联合开展肾穿刺病理检查。分子免疫实验室可进行进行PRA检测、HLA配型、CsA和FK506浓度监测及各种病毒感染监测。科室在早期糖尿病恢复、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足坏疽等多种并发症以及甲状腺疾病、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难治性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尿毒症等方面, 显示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形成了系列特色制剂。科研方面,科室承担着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科研课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糖尿病肾病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慢性肾炎课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肾病内分泌Ⅱ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科室具有国内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拥有吕仁和、王 耀献、赵进喜、刘玉宁、高菁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把“健康”和“长寿”作为治疗目标,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七五”以来一直由国家攻关课题研究,每年培养大批本科、进修、留 学生和研究生,以科研带动和促进临床与教学, 重视提高临床疗效和有效制剂的开发研究,医疗质量、临床疗效及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医疗人才梯队健全合理, 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中医肾脏病、 内分泌疾病医疗、教学及新药开发、科研基地,内科床位62张,医生19人, 护士23人;医生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后)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5人;护士中大学本科4 人,大专10人,中专9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科室迄今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4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6人,其中, 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9人。并主编了中医糖尿病专业研究生教材 《消渴病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疼痛性疾病诊疗进展》、《内分泌疾病中西医诊治》、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防治与调养》、《糖尿病医方选》、《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 《实用中医肾病学》、《肾脏疾病中西医汇通》、《中医临床肾脏病学》、 《肾脏病辨证辨病专方治疗》等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并多次获得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奖,成为在国内肾脏病、糖尿病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 中医专科。 科室具有特需专家门诊、专科专病门诊、病房、实验室、研究室, 并与血液净化中心、泌尿外科共同组成肾病中心, 为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服务。临床工作中,科室坚持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肾脏病疗效为中心,重视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强调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重视把中医内治法与外治疗法等相结合,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开展独具特色的中药内服、外洗、结肠透析、离子导入等治疗项目, 与相关科室联合开展肾穿刺病理检查。分子免疫实验室可进行进行PRA检测、HLA配型、CsA和FK506浓度监测及各种病毒感染监测。科室在早期糖尿病 恢复、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足坏疽等多种并发症以及甲状腺疾病、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难治性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尿毒症等方面, 显示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形成了系列特色制剂。科研方面,科室承担着国家科技部973课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等多项科研课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糖尿病肾病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慢性肾炎课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
科室 医生
专家门诊 周平安 商宪敏 王子瑜 李秀琴 康廷培 常玉英 孟宪坤 李秀敏 申享淳 邓振明 杨俊明 王俊显 姜良铎 李英林 吴克让 施汉章 奚学荃 王琰 杨雯轩 杨兰 郝朴 史仁杰 潘良富 冯锦伦 翁明 华雅 段乃超 陈刚 李开金
骨科中心 方建国 康瑞廷 马德水 孙呈祥 解志葆 徐林 马玉泉 李春根 王建军 俞兴 柳根哲 曹旭 郑大滨 赵子义 王逢贤 贾育松 焦勇 毕连涌 许世刚
妇科 贺稚平 何欣云 杨俊明 肖承棕 黄云亮 郭志强 王子瑜 张宛巾 陈艳 刘英杰 王必勤 刘雁峰 薛晓鸥 董晨 许伟 徐春萍 陈惠珍 张志勇 侯逢春 肖承悰
呼吸科 王成祥 张永涛 王琦 田秀英 武维屏 崔红生 张立山 苏惠萍 任传云 冯淬灵 晏军 吴华阳 关秋红 周绍忠 罗慧 周平安
消化科 刘小北 朱建华 王玉芬 叶永安 杨晋翔 田德禄 李晓林 刘敏 王新月 江锋 孙劲晖 丁霞 李志红 袁永端 常玉英
神经内科 高颖 李秀琴 邓振明 王永炎 韩小军 隆呈祥 谢颖桢 刘岑 邹忆怀 李澎涛 吴圣贤 朱陵群 张壮 申享淳 张根明 马斌 张华 曹克刚 金贺 任毅 陈颖 周莉 张宇 马洪明 李宗衡
肾病科 赵进喜 王耀献 王秀琴 商宪敏 吕仁和 柳红芳 于秀辰 高菁
针灸科 朴联友 赵吉平 刘颖 王岫 汤立新 张学丽 张学勋 刘云霞 唐玉秀 刘宁 白鹏 刘香华 马立新 李凤萍 孙彩霞 王军 许建安 陈冬 蒋东明 金翔 杜琳 张章 王朋 张惠法 赵云转
儿科 李素卿 肖和印 徐荣谦 王洪玲 郭亚峰 解英 张泽晶 李洵 刘建华 矫紅 王俊宏 尹丹 何冰 沙海文 王瑞平 王允荣 唐跃庭 靳振怀 程华 姚福宝
眼科 王赞春 王文长 高慧筠 许家骏 宋立 矫红 赵峻 高惠筠 祁宝玉 曹建辉 张南 矫紅
普通外科 李乃卿 倪孝儒 辛明 滕占庆 曹羽 王广 张根明 史晓光 周柯鑫 田明
心血管科 王硕仁 陈立新 郭维琴 鲁卫星 王亚红 冯全刚 孟伟 常佩芬 李新 许玉韵 乐兆升 赵勇 王显 邵耕 沈晓旭 刘玉庆 戴雁彦 闫卫红 吴金荣 李玉峰
口腔科 杨宝禄 李林可 赵丽娟 黄颐玉 杜福华 赵强 李佳瑜 顾同均 丁雅琴 陈颖 林宝山 孟薇 李航 岑锴 王芳 韩国红
皮肤性病科 李映琳 瞿幸 段行武 孙凤琴 黄青 李秀敏 闵仲生
乳腺科 彭淑莲 沈春 裴晓华 吕新敏
泌尿外科 韩志友 赵树森 张愚 李响 吴振起
肝胆外科 王若东 邓轶 余海洋 石春兰 董明衍
血液肿瘤科 李忠 陈信义 孙颖立 姜苗 侯丽 储真真 李冬云 许亚梅 张洪钧 李英麟
周围血管外科 杨博华 秦建辉 庞鹤 王刚 鞠上 路红 林冬阳 李友山 张东萍 陈蕾 刘凤桐
耳鼻喉科 梁淑满 胡元香 战斗 李询 刘巧平 张亚力 刘建华 李洵
老年病科 田金洲 杨惠民 赵忠印 杨承芝 时晶 杜怀棠 朱爱华 姜良铎 康廷培 胡守友 杨文娟 韩丽蓓
肛肠外科 赵宝明 张书信 王娜萍 郝玉红
感染科 苏梅者 徐光福 褚月虎 林越 朱阿立 张成铭
男科 张耀圣 李海松 厉将斌 王彬 李曰庆 吴克让 王居祥 刘沈林 王瑞平
核医学科 周冠芬
急诊科 刘清泉 刘言 田鲜美 梁腾霄 李恒敏 梁晋普 寇兰俊 郑宏 李雁 江其敏 王丹丹
重症监护病房 杨亚鹏 郭楠 苗卿
小儿骨科 许世刚
血液净化中心 曹钋
肾病内分泌科 龚洁 吕仁和 朱玉梅 于秀辰 景录先 李侠 秦英 高菁 王秀琴 王世东 孙霈 柳红芳 王耀献 赵进喜 商宪敏
按摩科 王锡友 康敏 刘长信 藏福科 刘焰刚 刘兴福 刘煜 李明距 陈红 李爱如 奇春青 孙呈祥 田春华 潘雪飞 陆晓媛 薛天阳 王永学 李多多 程善宝
病理科 鲁香凤
功能检查科 高树彪 姜洪茹 董安铭 贺海东 王晓华 郭勇
中医肿瘤科 祁烁 郝学增 马薇 张雅月 董青 李潇 田劭丹
新闻:
向国医大师学习 践行中医人使命
10月30日下午,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政协副主席马飚,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马建中出席会议了表彰,并为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孙光荣教授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教授参加表彰会。东直门医院王耀献院长代表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在会上发言。
王院长在发言中特别提出大力倡导后学晚辈们一定要向国医大师们学习,践行当下中医人使命,努力为推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后辈向国医大师学习努力做到六个方面。首先,要学习大师们献身中医、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努力像诸位大师、前辈们一样,做到厚积薄发,大器终成!第二,要学习大师们关爱患者、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努力像诸位大师、前辈们一样,真正实现大医精诚的内在精髓!第三,要学习大师们严谨笃学、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尚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后学晚辈,要认真向大师、前辈们讨教,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理论和学说,为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第四,要学习大师们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努力像诸位大师、前辈们一样,坚持积极开展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确保中医药事业气象弥新,蒸蒸日上!第五,要学习大师们甘为人梯、关心后学的精神境界。努力像诸位大师、前辈们一样,为中医药事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做到无私奉献!第六,要按照王国强副主任曾经指出的关于中医药人才成长关键在于“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医德好”的五点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努力为实现这些要求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一方面要为以国医大师为杰出代表的名老中医传授宝贵经验提供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年青人不断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经典研读、反复临证实践、提高思辨感悟的能力、长期坚持并善于跟名师学经验、培育良好医德风尚。
王院长的发言既总结概括了“国医大师”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及优秀品质,又为全国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