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信息:
挂号网站:://.bch../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邮编:100045
电话:(010)59616161
传真:(010)59718700
电话预约挂号须知
一、电话、网络预约挂号范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个月内出诊医师号源
二、电话、网络预约挂号时限及时间
1.拨打(010)114/116114预约3个月内号源
2.网络预约网址:WWW.bjguahao.gov.
3.每日14:00开放第91日的新号,每日15:00之后停止预约次日号。
例:星期一预约星期二的号,必须在星期一下午的15点前完成电话预约挂号,15点以后只能预约星期三的号源;
4.可电话预约周一至周五的号源,不能预约节假日(含周六、周日)的号源。
三、电话、网络预约挂号要求
1.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实行实名制,需提供患儿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及医院就诊卡号;家长的姓名、身份证号及电话号码等信息。
2.同一位患者每一次电话预约同一科室同一就诊日只能挂一个号;不同科室可挂两个号。
3.电话、网络预约挂号成功后,于就诊当日在北京儿童医院建卡挂号中心预约挂号窗口取号。
四、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地点与时间
1.挂号地点:北京儿童医院预约中心挂号窗口
2.挂号时间:
上午就诊患者,就诊当日上午07:30-09:30
下午就诊患者,就诊当日下午13:00-14:00
过时未取号者,预约作废
3.取号时需携带:
预约人身份证及电话、网络预约识别码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如遇医师临时停诊,将会用电话及时通知患儿家长。
2.已在医院挂号者如需退号,可按医院相关规定办理。
3.每天15:00前可取消次日及以后的预约挂号。
就诊须知
1.首次来院就诊的患儿家长,请在门诊楼北侧建卡挂号中心先填写“就诊卡信息填写表”办理就诊卡挂号,以确保实名制就医过程顺畅。
2.如在首次来院前,就已成功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的患儿,请持预约人身份证直接到预约挂号中心挂号窗口交挂号费及完成就诊信息补录。
3.挂号前,您可在建卡挂号中心初检预检处问询患儿应就诊的科室,以免挂错号。
4.挂号时,请您如实向挂号员提供就诊患儿的年龄、主要症状,以确保挂号准确。
5.急救患者及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请直接到急救中心建卡、挂号、就诊。
6.发热伴出皮疹的患儿,请您先带患儿到初检处预检,以便指导患儿准确就诊。
7.发热患儿挂号后,请先在门诊大厅试表处试表,并对发热患儿给予降温措施后再按挂号条上所示就诊楼层等候就诊。
8.年龄在6个月以上、急性腹泻的患儿,在4月1日—10月31日期间,请带患儿直接到肠道门诊专区建卡挂号就诊,以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9.每年肠道门诊关闭时间:当年的11.1日—次年的3.31日。
急诊就诊须知
1.急诊科每日24小时接诊各种危、重、急症患儿,实行急危重症优先就诊。
2.需急救的患者及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请直接到急救中心1层建卡、挂号、就诊。
3.普通患儿每日早7点至晚10点30分在门诊楼就诊,夜间10点30分至次日晨7点在急救中心大楼1层大夜门诊就诊。
4.所有到急诊就诊者,须先带患儿到急救中心1层护士站进行分诊。
5.家长应向分诊护士提供就诊患儿的年龄、主要症状,并接受分诊护士的初步检查,以初步判断患儿疾病所属专业和病情严重程度。
6.分诊人员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和疾病种类,将患儿分至不同的专业,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病例、一般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安排在不同区域等待就诊。家长应听从分诊人员安排,按顺序等待就诊。
7.普通发热患儿挂号后,先到急救中心大楼1层大厅护士站测量体温,并对发热患儿给予降温措施后再按按顺序等候就诊。
8.儿童病情变化快,若等候就诊过程中患儿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向护士站分诊人员说明,以便分诊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病情分类,及时安排就诊。
9.曾在外院诊治的患儿,就诊时应向医生出示全部病历资料,以便及时确定诊断,进行有效抢救治疗,并避免重复检查。
10.经急诊处理后需住院患儿,急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疾病种类及病情安排住院治疗。
11.需住院但因无床位暂时不能住院或根据病情仅需观察的患儿,将安排的内科急诊室留院观察,待有床位时办理住院手续或病情稳定后离开急诊室。
12.经急诊处理后稳定的患有专科疾病的患儿,请挂相应的专科号,到专科门诊继续治疗。
13.首次来院就诊的急重症患儿和新生儿家长,请先到急救中心大楼1层大厅的护士站填写“就诊卡信息填写表”,填写完毕并核实无误后,到急救中心1层挂号室办理就诊卡和挂号手续。
办理就诊卡注意事项
1.建卡时,请您准确填写并核对“就诊卡信息填写表”上的各项内容:患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幼儿园或学校名称(具体到班级);家长姓名、身份证号、有效联系方式、邮政编码及家庭地址。
2.如患儿已参加医保,或已有医联码,请您建卡时主动出示医保卡或医联码,以便将我院的就诊卡与患儿医保卡/医联码关联,以保证患儿的就诊顺畅及医保患儿的报销。
3.就诊卡损坏或丢失,请到建卡窗口办理补办,请勿重复建卡。
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流程
1.预约患者请携带相关证件直接前往门诊楼一层预约挂号中心建卡挂号。
2.非预约患者请到门诊楼北侧建卡挂号中心建卡挂号。
3.挂号后请按挂号条所示楼层及分诊台等候就诊。
4.就诊后请凭医生开具的各类申请单分类进行交费、检查、取药。
门诊服务时间
冬季工作时间(每年10月1日~次年5月31日):
内科门诊挂号时间:07:00AM~10:30PM(门诊楼)
10:30PM~07:00AM(急救楼)
其他科室挂号时间:07:00AM~04:30PM(门诊楼)
内外科急诊(救):全天24小时挂号就诊(急救楼)
新生儿(日龄≤28天):全天24小时挂号就诊(急救楼)
夏季工作时间(每年6月1日~次年9月30日):
内科门诊挂号时间:06:30AM~10:30PM(门诊楼)
10:30PM~06:30AM(急救楼)
其他科室挂号时间:06:30AM ~04:30PM(门诊楼)
内外科急诊(救):全天24小时挂号就诊(急救楼)
新生儿(日龄≤28天):全天24小时挂号就诊(急救楼)
外地医保、新农合、本市新农合患儿就诊流程
随着全民医保的普及,各地患儿基本都在当地参加医保或新农合报销,但由于目前各地报销政策不统一,信息系统没有全国联网,此类患儿不能在我院实时报销。就诊流程如下:
1、在我院全额缴费,按照当地医保、新农合政策的规定回户口所在地报销。
2、如需病房医护人员核实身份的,先到病房找相关人员办理。
3、如需我院医保办核实住院情况者,出院后携带“出院诊断证明”、“北京市住院收费专用收据”、“转诊/转院单”到医保办审核费用、盖章。
4、如在门急诊就诊者,因医保办无法核实费用,可直接持就诊依据回当地相关部门根据政策报销。
5、如需提供患儿照片、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的,请事先准备齐全。
为方便患儿家长办理相关手续,医保办工作时间为:国家法定工作日的早8点到下午5点,中午不休息。
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前身是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院士于1942年创办的北平私立儿童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病床970张,年门诊量337万人次,住院病人7万余人次,手术逾2.2万例。
北京儿童医院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有呼吸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血液肿瘤中心等3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医院拥有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外科和临床护理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童白血病分子分型、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呼吸感染等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儿童外科矫形支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心、小儿实体瘤治疗中心、儿童睡眠疾病中心等1 6个市级医疗中心。在小儿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各类脊柱畸形的矫正、小儿泌尿畸形矫正、腹胸腔镜治疗、急腹症及创伤治疗以及神经、呼吸、内分泌、肾病、血液透析、耳鼻喉、纤维支气管镜、影像技术等专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诊疗设备居国内领先地位,并率先在国内将儿科就诊年龄扩大到18岁。
北京儿童医院共有在职职工2142人,其中医生628人,护士923人,医技291人。正高级职称130人,副高级职称163人,中级职称574人。医院拥有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诸福棠、小儿白血病专业学科带头人胡亚美、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等国内儿科界仅有的三位院士,以及突出贡献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人,先后有38人次入选“十百千”人才资助。
医院拥有教育部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是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和儿科学系所在地,现有教授、副教授87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64人,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七年制儿科专业、护理大中专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儿科人才。
北京儿童医院积极发挥学科龙头作用,领航儿科行业发展。2013年牵头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创新“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模式服务全国患儿,目前集团成员已达15家。医院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儿科界也有广泛影响,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和捷克等国家的儿童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广泛的合作。
多年来,为方便病人,北京儿童医院始终坚持24小时接诊病人,同时开设晚间门诊。为继续深入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改革,医院积极推进预约挂号工作,优化服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在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医院还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生局委派的手足口病防治、问题奶粉筛查、H7N9禽流感疫情筛查、抗震救灾支援、突发公共事件救援等医疗救治任务。
多年来,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为宗旨,大力弘扬“公慈勤和”院训精神,树立医德医风品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贾立群同志等杰出代表。北京儿童医院坚持公益,始终“关注儿童、关注健康”,成立“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健康基金会”,组织职工为贫困患儿捐款;组织医疗骨干参加援疆援藏计划、“人才京郊行”、大型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儿童送医、送药、送健康;开展免费救治西藏先心病、唇腭裂患儿活动;举办血友病、糖尿病、白血病儿童夏令营,让患儿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北京儿童医院先后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最受欢迎专科医院”、“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北京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荣誉称号及“首都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推荐科室:
神经外科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05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儿外科专家张金哲教授带领下组建,目前床位由最初的8张扩大到22张,年均收治病患500余例,但仍不能满足大量病人住院需求。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3人。
该科虽成立不久,但目前已收治了包括小儿神经外科全部病种的大量病例,在小儿颅内肿瘤、脊髓肿瘤、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膨出等)、脑积水及癫痫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治疗先天性神经外科疾病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儿童颅脑外伤治疗方面,尤其是治疗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广泛开展了显微医学外科手术,现主要为脑室镜及癫痫手术,手术满意率高,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目前,神经外科仍处于蓬勃发展中,全体医护人员踏实努力工作,热心对待病患,积极拓展科研项目,希望能为更多得患儿解除病痛,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健康和快乐。
肾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专业于1973年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江载芳教授创建成立。1994年4月6日肾脏专业成立了儿童血液透析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血液透析治疗。1999年11月肾脏专业独立病房、拥有42张床位。2002年成立北京市小儿血液净化中心,目前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儿童专业血液净化中心。经过40余年的扎实积累、稳步发展,肾病科临床专业医疗及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2013年成立肾病科,作为医院的重点支持学科,我院肾脏专业已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肾病科有专业病床42张,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急、慢性及疑难重症肾脏疾病患儿。肾脏专科门诊每月接诊肾脏专科患儿达3000余例次,年住院人数达2000余例。
肾病科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首发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级等多部门的临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内容涉及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流行病学研究、儿童链球菌感染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诊治、溶血尿毒综合征的诊治、儿童遗尿症的诊治、慢性肾脏病的综合防治、急慢性肾衰竭血液净化治疗等众多方面,均圆满的完成了科研任务,为促进我国儿童肾脏疾病的诊疗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肾病科自1975年最早在国内开始实施儿童腹膜透析治疗,1985年开展了肾穿刺活检诊断新技术,目前已完成千余例儿童及婴幼儿肾活检。北京市儿童血液净化中心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情患儿的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方案,承担了儿童肾脏、儿童急救、儿童血液肿瘤及儿童神经内科等专业不同病因患儿的血液净化治疗工作,开展儿童腹膜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血液净化技术,危重肾脏疾病的血液净化治疗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主编了国内首部儿科血液净化技术专著和操作规范,牵头组建了国内唯一的儿科血液净化专业学组。为了使血液净化技术在全国儿科推广应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儿科血液净化学习班,作为国家级重点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了来自祖国各地近千名学员,并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儿科血液净化论坛,构建了儿童血液净化治疗交流平台,促进了我国儿科血液净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肾病科在编专业医师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人,中级3人,8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有多人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
专家:
科室 医生
中医科 吕忠礼 刘慧丽 杨连元 陈昭定 季之颖 闫慧敏 卢燕 幺远 史学 裴学义 胡艳 李素婷 马嵩春 王春莲 柳静 王志钧 刘杰 李桂茹 燕润菊 欧芳兰 杨燕 侯林毅 甄小芳 陈芳 王志新 刘桂琴 杨国瑞 李铁红 舒静 张克青 盛燕 潘宇琛 黄静 郝静
眼科 于刚 吴倩 王建华 彭丹 漆雅 李子江 陶荣 王超 王宇 白大勇 刘雯 崔洁 李程 张燕 张茹 韩伶伶 楮慧慧 张静 田利荣 周泽芳 马玉欣 全晓杰 王媛 张诚玥 蔺琪 富德贵 王新刚 崔燕辉 白雪晴 樊云葳 曹文红 甘晓玲 王晓丹
呼吸内科 胡英惠 赵顺英 刘秀云 江沁波 申昆玲 黄岩 江载芳 胡仪吉 王雪莲 刘士英 姚德秀 焦安夏 许志飞 冯雪莉 贺建新 王维 李惠民 饶小春 马渝燕 向莉 刘绮 赵宇红 刘世英 刘军 殷菊 刘钢 杨永弘 徐保平 周锦 刘晓灵 郭琰
小儿内科 张冀凯 刘晓灵 任仪荪 刘秋芳 邓文碧 徐淑云 李民恕 赵亚平 王香怀 孟晓英 佟素华 罗燕芬 魏新苗 姚林燕 陈建华 吴秀兰 黄淑锦 郭改丽 李萍 钱素云
新生儿科 耿荣 陈永卫 钟雁 林影 陈幼蓉 钱素云 刘红 耿鸿群 李克华 张钦明 熊进英 何建平 王慧欣 王蕾 陈晖 候大为 郭卫红 赵亚平 吴明昌 李民恕 李樱子 杨学芳 杨彩云 王亚娟 沈艳华 侯大为
神经内科 吕忠礼 张吾昌 方方 邹丽萍 吴沪生 肖静 丁昌红 吕俊兰 郑华 陈春红 王晓慧 韩彤立 金洪 王旭 伍云 刘丽英 赵建波 王红梅 李海天 杨欣英
普外科 陈亚军 张金哲 邱晓红 刘荫堂 魏临琪 陈晋杰 周红 王燕霞 王大勇 李小松 张廷冲 历丽 白云松 魏临淇 李婷婷 成海燕 王燕妮 李宁 刘婷婷 陈幼容 张钦民
内分泌科 张美和 朱逞 巩纯秀 倪桂臣 吴玉筠 颜纯 阎洁 谢若翔 桑艳梅 梁学军 孙冰 李文京 吴迪 刘敏 谷奕 李豫川 闫洁
血液中心 耿兰增 藏晏 张永红 胡亚美 王彬 赵新民 石慧文 刘世颖 吴敏媛 吴润辉 马晓莉 谢静 杨菁 周儇 金玲 姜锦 杨双 张大伟 臧晏 秦茂权 郑胡镛 苏雁 张元元
皮肤科 马琳 孙玉娟 任宗洲 邢环 张立新 徐子刚 赵佩云 向欣 徐哲 禇岩 张霞 梁源 宿斌 王忱 燕丽 周春菊 申春平 邢嬛 李丽 肖媛媛
感染内科 陈敏 李绍英 董庆华 骆宗琼 马云 冯藏蕊 周永涛 张春芳 陈贤楠 张桂芳 刘翠英 申阿东 谢正德 陈荷英 徐淑云 刘秋芳 龙庆敏 范少贞
急救中心 樊寻梅 崔玉涛 张锡沛 张晶 曾健生 李峥 贾鑫磊 廖琨 傅利民 张成晔 宋红艳 王荃 高恒妙 杨明 陈贤楠 鲁靖 刘珺 魏新苗 钱素云 陈晖
肾病科 沈颖 张毓文 刘瑞 孟群 孟繁英 陈宝玉 刘小荣 张桂菊 刘小梅 刘之惠 樊剑峰 陈植 郑敏 焦利平 王辉 周楠
消化内科 田秀慧 徐樨葳 高萍芝 董丽娟 申芳娥 王惠玲 苏颖 王殿敏 周颂磐 沈慧青 张晶 于飞鸿
心内科 朱家莱 袁越 冀石梅 杜忠东 王阳 张永兰 王勤 王利平 林利 王莉平 王乃坤 李棠 唐浩勋 刘颖中 高路
口腔科 邵极宁 朱红 张鹏 姜林枫 孙江阳 杜辉 田海英 高艳霞 于国霞 张志苓 杨波
心胸外科 李仲智 贺延儒 曾骐 李晓峰 尹惠英 范茂槐 高国庆 高玲 程成豪 王芳韵 郑淋 张晓琳 丁楠 郑佳 李奇林 沈磊 赵宇东 宋振江 郭健 刘晖 袁峰 柏松 陆进 姜鹃 郭志和 张娜
泌尿外科 梁若馨 黄澄茹 张潍平 白继武 孙宁 田军 宋宏程 李明磊 黄澄如 谢向辉
骨科 孙琳 于凤章 潘少川 张学军 李承鑫 孙宝胜 王强 祁新禹 宋宝健 郭东 白云松
精神科 刘颖 陆小彦 范少贞 闫春梅 李延 王爱华 张纪水
神经外科 张健 冀园琦 齐翔 张岩 孙骇浪 邹哲伟 张建
风湿病内科 何晓琥 宋淑爱 李彩凤 王江 赵成松 陆华 邝伟英 宋淑媛 刘小灵 韩彤欣 周怡芳
耳鼻喉科 张亚梅 张素英 张振英 刘世琳 赵绯 张本芳 刘士林 刘卫
肿瘤科 李家驹 祝秀丹 王焕民 王东方 秦红 何乐健
儿童保健中心 奚一生 郭雪香 张峰 刘春阳 瓮学清 及春兰 李时莲 刘莉 齐可民
烧伤、整形科 梅中奎 刘艳杰 齐鸿燕 梅忠魁 王一宁
高压氧科 陈燕华
创伤骨科 孙琳 于凤章 潘少川 张学军 李承鑫 孙林 白云松 孙宝胜 王强 祁新禹
影像中心 段晓岷 祁大文 李东辉 贾立群 彭芸 曾津津 孙国强
中西消化 季之颖 李素婷 王志钧
乳肝门诊 冯藏蕊
临床免疫 宋淑媛 陆华 宋淑爱
心理门诊 闫春梅 李延 王爱华 张纪水
内科新生儿 钟雁 林影 刘红 李民恕 赵亚平 任仪荪 李克华 何建平
神经康复中心 赵磊 陆小彦 方方 郑华 张吾昌 王旭 王晓慧 吕俊兰 丁昌红 吴沪生 陈春红 吕忠礼 韩彤立 金洪 肖静 张纪水 伍云
内科结缔 王江
中西结合 胡艳 卢燕 幺远 王春莲 燕润菊 欧芳兰 杨燕
心脏中心 李晓峰 李仲智 贺延儒 曾骐 尹惠英 范茂槐 高国庆 张娜
内科 刘颖 陈贤楠 陈燕华 熊进英 陆小彦 高玲 张锡沛
内科肝病 张春芳 陈敏
中医妇科 刘慧丽 柳静
内科营养 郭雪香
肛肠科 陈亚军
中西结缔 何晓琥 马嵩春
结核病科 王香怀
新闻:
我院主办的第一届CCLG协作组年会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中心研究研讨会召开
6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和北京儿童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CCLG协作组年会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多中心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副组长,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郑胡镛教授主持,来自全国30多所医院,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组长、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钟京梅主任开幕致词,对全国各地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王天有教授对本会议的召开给与了高度肯定,指出本次会议对开展国内多中心研究、规范儿童AML治疗,从而改善儿童AML治疗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王天有教授强调方案一旦确定实施后应严格执行、成立专家督导组,确保多中心研究的规范实施。
在郑胡镛教授的主持下,参会人员就《CCLG-AML 2015治疗方案多中心研究-研究者手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治疗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以及多中心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宝贵建议。本次会议还初步讨论了多中心开展新技术CAR-T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工程师高剑波就CCLG-AML 2015治疗方案多中心研究实施中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做了相关报告,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以更好的临床研究。
本次会议针对CCLG-AML 2015治疗方案及多中心研究实施计划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讨会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日程,圆满结束。